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Stathmin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早期自然流产和早孕人工流产患者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各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结果 Stathmin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和子宫蜕膜组织的细胞浆中,Stathmin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早孕人工流产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hmin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在正常早期妊娠及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早孕人流组(A组)、先兆流产组(B组)、稽留流产组(C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VEGF、PAF-R在三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定量分析。结果 (1)三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VEGF、PAF-R均有阳性表达。(2)VEGF表达量:A组〉B组〉C组(P〈0.05)。(3)PAF-R表达量:A组〉B组〉C组(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存在VEGF、PAF-R表达水平的降低,VEGF、PAF-R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然流产时蜕膜、绒毛组织中TNF-α和IL-10的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早期流产者蜕膜、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白细胞介素 - 10的水平 ,探讨自然流产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 5 0例停经 6~ 12周的早孕妇女分为两组 ,自然流产组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技术 ,对自然流产组及正常早孕组的蜕膜、绒毛组织中的 TNF-α及 IL - 10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 ,绒毛组织中 INF- α水平较正常早孕组明显升高 (P<0 .0 5 ) ;正常早孕组蜕膜绒毛组织中 IL- 10较早期流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自然流产与母胎界面细胞因子(TH1/TH2 型 )微环境的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的表达,探讨其发病和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者(IVF-ET组)绒毛及蜕膜组织Bcl-2、VEGF的表达水平,并以同期正常早孕者(正常早孕组)的标本为对照。结果:VEGF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IVF-ET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主要在绒毛合体滋养细胞上表达。IVF-ET组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染色较浅,表达呈弱阳性,正常早孕组染色较深,表达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
Survivin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中的表达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复性自然流产(RSA)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异常,及与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RSA患者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及蜕膜组织内surviv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计算其平均阳性单位值(PU). 结果 Survivin在正常早孕及自然流产绒毛、蜕膜中均有表达,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细胞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PU=15.12±2.05、PU=10.81±2.02,RSA组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细胞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PU=8.86±2.31、PU=6.93±2.15,正常早孕组survivin的表达明显强于RSA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低水平表达,可能是导致反复性自然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Zhang Y  Gu Y  Li JX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9-11
目的 探讨绒毛和蜕膜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CXCL1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正常T细胞活化后表达和分泌的调节蛋白(RANTES)与早期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8至2009年收治的26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30例药物流产患者(药物流产组)和3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3种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mRNA的表达.结果 早孕绒毛、蜕膜组织中均有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mRNA表达;CXCL12-mRNA的相对表达量自然流产和药物流产组绒毛(0.46±0.15,0.59±0.22)、蜕膜组织(0.35±0.13,0.42±0.17)均较对照组(1.79±0.82,0.81±0.21)显著降低(P<0.01),CCL2、RANTES-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表达于早孕母胎界面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绒毛、蜕膜组织CXCL12-mRNA低表达,CCL2、RANTES-mRNA高表达与早期流产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及其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4例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蜕膜和绒毛组织中Ah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38例正常孕早期妇女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和流产组绒毛组织Ah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蜕膜组织(P<0.01,P<0.05);流产组蜕膜组织中AhR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流产组绒毛组织中AhR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早孕绒毛组织中Ah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蜕膜组织,其表达上调可能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蜕膜组织中IGF-Ⅱ、MMP-2的含量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15例正常早孕妇女和20例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IGF-ⅡmRNA及MMP-2 mRNA的表达量。结果自然流产组IGF-ⅡmRNA和MMP-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Ⅱ及MMP-2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导致绒毛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不足,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病例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中baxmRNA和bel-2mRNA的表达。结果:早期自然流产组的绒毛与蜕膜细胞凋亡指数(AI)较正常早孕时明显增高(P〈0.01),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组细胞凋亡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孕卵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大量的细胞凋亡是其形态学退变的根本原因,进而阻碍孕卵的发育;阴虚血热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病因。治疗时应以齐阴清热、固肾安胎为大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早孕妇女和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之间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37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结果HE染色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形态对比,见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层变薄、滋养细胞变性甚至坏死、滋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间质水肿坏死;免疫组化示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07±0.05,自然流产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12±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116±0.067,多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086±0.1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表达升高,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宇  胡继芬  李励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4-1395
目的比较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及caspase-3在自然流产及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绒毛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正常早孕组、首次自然流产组及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与caspase-3在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首次自然流产组及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绒毛中Survivin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而caspase-3则高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流产组间患者绒毛中这两者的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患者绒毛中Survivin与caspase-3呈负相关。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Survivin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增加引起滋养层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Survivin与VEGF在正常早孕组、首次自然流产组及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组病例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与VEGF在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两流产组患者绒毛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均低于正常早孕组(均P<0.05)。两流产组间患者绒毛中这两者的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患者绒毛中Survivin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Survivin表达减少引起滋养层细胞过度凋亡有关,也与VEGF表达不足致绒毛血管生成障碍有关。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杜敏  李宝艳  石瑾秋  卢健翔 《医学综述》2014,(14):2627-262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者40例(自然流产组),同期选择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4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蜕膜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MIF mRNA相对定量表达为1.19±0.25,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33±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1)。结论 MIF 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说明其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顺生  刘庆猛  何平生 《浙江医学》2013,(21):1908-19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G(sHLA- G)水平及绒毛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与早期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非自愿正常早期妊娠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自然流产患者80例,分为先兆流产组40例,稽留流产组40例,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血清sHLA- G水平和绒毛中HO-1蛋白的表达。结果相应的sHLA- G水平和HO-1蛋白表达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对照组、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sHLA- G水平和绒毛中HO-1蛋白的表达与早期流产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无痛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治疗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5例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无痛人工流产组81例、药物流产组74例.比较两组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时间,治疗后月经复潮时间、感染率、继发不孕率。结果:无痛人流组完全流产率为98.77%、阴道出血时间为(6.89±2.46) d、术后感染率l.23%、继发不孕率7.41%;药物流产组分别为89.19%、(12.74±3.92) d、6.76%、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人流组和药物流产组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1.67±3.05) d,为(29.13±2.84)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流产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意愿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1 78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史的关系,为生殖中心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必要时加做C带分析,对1780例具有妊娠24周前自然流产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57例,异常率为3.20%。其中平衡易位23例,罗氏易位14例,复杂易位3例,其它17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7%,2.3%和5.8%。结论:在自然流产病例的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易位是主要类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流产3次以上群体中,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局部细胞因子GM-CSF及其受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及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及脱膜组织各30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绒毛及脱膜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其受体(GM-CSFR)表达情况.结果自然流产组HCG值与人工流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绒毛及脱膜组织中GM-CSF和GM-CSFR 2组均有表达.与人工流产组相比,绒毛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 GM-CSFR增加(P〈0.05),GM-CSF的表达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脱膜组织中,自然流产组的GM-CSF和GM-CSFR均增加(P〈0.05).结论在脱膜组织中,适量的GM-CSF和GM-CSFR浓度维持妊娠的继续,浓度过高则不利于妊娠,可能是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的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1例发生自然流产并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患者出现获得性子宫异常的几率增大;经过治疗后,随着患者流产次数的减少,再次妊娠时间超过28周的病例明显增多,而再次流产率明显降低。结论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是诊断患者子宫异常的重要手段,建议自然流产1次后即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改善患者下一次妊娠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夫妇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临床诊疗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实施辅助生殖的1 438例(719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及3 292例(1 646对)自然流产1次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比较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发生率及其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比例差异,分析流产次数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 结果 1 438例(719对)RSA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变异320例,其中男性染色体变异165例,女性染色体变异155例;染色体结构畸变占染色体变异的57.58%,其中相互易位比率最高;不同性别1次流产组与RSA组间染色体互相易位和罗伯逊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倒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P=0.83);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男女性染色体畸变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实施辅助生殖人群中自然流产1次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低于RSA患者;RSA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以染色体易位多见,且染色体畸变率与流产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