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探讨贵阳市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与kdr等位基因上的LI014F点突变频率相关性,为贵阳市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控制家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WH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显示贵阳市4城区家蝇对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D50分别为0.00620 ~ 0.013339μg/雌蝇、0.02298 ~0.03614 μg/雌蝇,抗性系数分别为3.35 ~7.56、7.38 ~11.62.采用特异性等位基因PCR法测定基因频率,结果显示4城区家蝇种群的L1014F点突变频率在29% ~37%.相关性分析显示L1014F点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与高效氯氰菊酯LD50值之间存在直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家蝇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击倒抗性是其抗性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连市区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家蝇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大连市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毒死蜱、残杀威的LDm依次为0.00914128(μg/♀)、0.04449952(μg/♀)、0.13749008(μg/♀)、0.184592448(μg/♀)、〉97.27(μg/♀),对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敌敌畏抗性倍数依次为〉275.4744、23.4392、15.8927、6.1347、2.3131。结论大连市区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为高抗,毒死蜱为中抗,敌敌畏为低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地区三种环境类型(农村、郊区、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采用WHO推荐的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广州农村地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4.95、2.41,已产生低抗性;城区、郊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有低抗性,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6、3.45;三种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均对倍硫磷、氯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广州地区不同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4.
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有较快的抗性发展速度 ,而成虫则抗性发展缓慢。该蚊幼虫对敌百虫的抗性发展速度显著慢于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因此 ,在白纹伊蚊治理中 ,用敌百虫灭蚊幼 ,高效氯氰菊酯杀成虫将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并能延缓白纹伊蚊对这两种杀虫剂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河南省焦作和漯河两市淡色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本文采用WHO推荐的药液浸滞法,测定4龄期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通过与敏感种群的对比,计算抗药性倍数。焦作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44、1?12、13?68、9?81,对溴氰氰菊酯类药物抗药性倍数最高,属于中抗水平(RR>10),其他属于低抗水平(RR<10);漯河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27、1?03、8?42、33?56,对氯氰菊酯类药物抗药性倍数达到了33?56倍,属于高抗水平(RR>30),敌敌畏达到了18?27倍,属于中抗水平(RR>10),其他属于底抗水平(RR<10)。河南省焦作和漯河两市的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淡色库蚊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株的选育及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淡色库蚊(Culexpinpienspalens)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品系的选育,观察抗性的发展趋势,测定交互抗性谱,分析抗性品系的种群生存力、吸血率、孵化率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并比较了两个品系的相对适合度。结果发现:淡色库蚊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经6代的选育后达到41.8倍。前4代稳步上升,第5代(F4)有所下降,以后又继续攀升,抗性的发展出现波动:通过对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生长、发育、生殖等观察发现:R品系在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S品系,对有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R品系相对S品系仅具0.41的适合度;经6代选育所得的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品系对三种拟除虫菊酯药物有明显交互抗性,尤其是与二氯苯醚菊酯交互抗性达40倍以上,与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交互抗性也在20倍以上,与两种有机磷类杀虫剂马拉硫磷、敌百虫无交互抗性,与氨基甲酸酯类的残杀威不仅没有交互抗性,还稍有下降。这些为进一步研究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理打下了基础,为防治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在上海采集到的骚扰库蚊幼虫进行鉴定,研究其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自育性,采用WHO推荐的浸渍法研究了其对溴氰菊酯、倍硫磷、双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4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采集到的幼虫为骚扰库蚊,为上海新纪录.实验室观察表明,其自育率为39.40%,雄蚊阳茎DV/D的比值在-0.0190~-0.1302之间,呼吸管毛1~S第1和第2对毛均分2~6枝.抗性检测结果表明,骚扰库蚊对溴氰菊酯、倍硫磷、双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92.59、30.03、19.79和17.90.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南京、徐州、连云港、无锡、南通和淮安六地采集淡色库蚊,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虫滤纸接触法,分别检测幼虫和成虫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六地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虫对测试的7种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对成虫抗性一般高于幼虫,最大达21.17倍.幼虫和成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抗性结果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513,0.570,0.130,P值分别为0.298,0.238,0.804,均大于0.05.  相似文献   

9.
经过选育的淡色库蚊抗敌敌畏(Rd)、抗残杀威(Rp)、抗氯氰菊酯(Rc)品系及其降解品系(Rd降解、Rp降解、Rc降解)的抗性水平分别为敏感(S)淡色库蚊品系的12.17倍、11.21倍、534.31倍、6.10倍、8.38倍、83.26倍,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蚊虫个体频率分别为49.47%、73.47%、4.76%、17.71%、42.86%、3.57%,S淡色库蚊品系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个体频率为4.65%.表明淡色库蚊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伴随着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蚊虫个体频率的改变,而对氯氰菊酯的抗性不伴随着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蚊虫个体频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以伯疟原虫(P.berghei K173)一小白鼠体内试验系统,研究青蒿素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的合理组方及其抗药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伍用周效磺胺—乙胺嘧啶(2:1)的最佳配比为20:0.05,三药伍用药效学呈相加型协同作用,其增效指数SD_(50)为7.3,SD__(90)为6.9。复方对鼠疟的治疗作用早期效果明显优于单药,但后期原虫转阴率及动物平均死亡时间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相似。复方抗性系的耐药剂量及抗性指数显著低于单药,提示复方对鼠疟有明显的延缓抗药性的作用,可能成为具有高效、速效及延缓抗药性作用的抗疟复方。  相似文献   

11.
白纹伊蚊感染登革 2型病毒 2 4h后 ,和对照蚊虫一起提取RNA ,用差异显示PCR (DDRT PCR)技术对蚊虫感染病毒后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研究。白纹伊蚊感染登革 2型病毒后 ,经过 8条随机引物和 3条 3′端锚定引物配对扩增 ,发现了 6条表达有差异的片段 ,其中 5条为感染后表达量增加的片段 ,1条为感染后表达量减少的片段 ,并对这些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通过GenBank查询 ,其中 5条为未知序列 ,1条表达量增高的片段和果蝇核糖体蛋白S5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些差异片段的发现可能对探讨媒介蚊虫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机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方法研究了多种化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剌叮行为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化合物完全阻止蚊虫剌叮(驱避)的时间。化合物ArA3的驱蚊时间最长,而且对淡色库蚊(Culexpipeinspalens)的驱避时间明显长于白纹伊蚊。测定了白纹伊蚊对一些化合物的50%反应剂量(RD50),在所试6种化合物中ArA3的RD50值最小,明显小于标准驱避剂DEET。试验还表明气流可改变化合物的驱避作用,随着气流速度增加,加速化合物的挥发,因而降低了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登革热蚊媒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广西登革热蚊媒动态 ,采用幼虫监测及诱卵器监测的方法 ,从 2 0 0 2年 5月至 9月分别对防城港市企沙镇、合浦县沙田镇、北海市区、东兴市口岸四处的居民区、企业、外来船只进行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在四个监测点均未查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广泛且密度高 ,在 4个监测点的容器指数为2 9%~ 10 0 %。媒介监测表明在广西登革热旧疫点及边境口岸未查到埃及伊蚊 ,但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并且密度高 ;白纹伊蚊作为登革热的潜在媒介 ,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Aedes albopictus (Skuse) fe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eggs after they ingested small blood meals than were Aedes aegypti (L.) when both species were maintained under the same suboptimal adult nutritional regimen. The longevity of adult female Ae. albopictus under conditions of starvation was also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Ae. aegypti. Analyses of total body proteins, lipids, and glycogen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ased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Ae. albopictus may be a result of its greater reserves accumulated during a longer larval period.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白纹伊蚊与相关蚊媒病毒相互作用的基因,本文构建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T7噬菌体展示eDNA文库,分离与纯化白纹伊蚊mRNA,所得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后,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I/HindIn接头使其两端分别带EcoRI和Hind11I黏性末端;接着用MiniColumn纯化收集3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连接于T7 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1v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所建文库的库容量经测定为1.7×10’pfu/mL,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5×10^(15)pfu/mL。对从原始文库中随机挑取的50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重组率为95%以上;阳性克隆片段长度分布在200~2000bp,其中有90%的插入片段大于300bp。本文所构建的白纹伊蚊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满足cDNA文库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于筛选白纹伊蚊与相关蚊病毒相互作用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贵州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贵州省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DEN)易感性的研究。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5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取羽化后3~5日龄期的贵州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用不同型别的DEN分别经口连续感染3d,于首次感染后的4、7、10、14d收集感染成蚊标本;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抗原片,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同时感染白纹伊蚊海南株作为对照。结果 DEN1-4型国际参考株感染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其感染比率分别为12/15、12/15、8/15和13/15。结论 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对DEN1-4型国际参考株普遍易感,表明贵州省具备引起登革热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蚊虫对传统化学杀虫剂耐药性的出现,生物灭蚊途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实验选取生物防治中常用的5株野生型虫生真菌菌株,包括4株野生型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及1株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测定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液对白纹伊蚊幼虫和等量的固体培养基上的孢子粉对白纹伊蚊成蚊的逐日累积校正死亡率,通过比较累计校正死亡率的大小来判断各株菌株对蚊虫的毒力。实验结果显示。菌株GIM3.428、GIM3.45、GIM3.528、GIM3.436和GIM3.46对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均具有致病性,通过1×10‘个孢子/mL的孢子悬液处理白纹伊蚊幼虫10d,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6.7±2.3)%、(45.0±4.0)%、(41.7±2.3)%、(35.0±4.0)%和(25.0±4.0)%;而用等量孢子粉感染成蚊,成蚊10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7.84-3.1)%、(51.1±4.1)%、(38.9±4.1)%、(30±2.7)%和(17.8±3.1)%。我们筛选出了对白纹伊蚊的幼虫和成蚊的杀灭效果较为理想的白僵菌GIM3.45和GIM3.428菌株,为生物杀蚊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