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娩风险分级评分和分类分级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210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单双月分为对照组3150例和实验组30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分娩方式进行评估,并实施分娩护理,实验组采用分娩风险分级评分及分类分级管理,同时对产妇进行分娩风险告知,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顺产产程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分娩风险分级评分、分类分级管理和分娩风险告知,可以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缩短顺产产程,从而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高危妊娠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将产妇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6月,n=45)及观察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n=45),对照组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比较两组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分娩产程、分娩结局及产妇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风险分级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能有效缩短高危妊娠产妇分娩产程,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妇模拟分娩教育对产房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龄38~40w的孕妇112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的孕妇采取常规的住院分娩,观察组的孕妇在分娩前接受产妇模拟分娩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母子正常的概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产妇产前进行模拟分娩教育可明显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产房质量。  相似文献   

4.
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2007年入院的孕产妇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2008年人院的孕产妇为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产后情况、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孕产妇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P〈0.05),护理缺陷、意外事件等发生率下降(P〈0.05).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产房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降低护理缺陷、提高孕产妇满意度和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有一定成效,可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92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46例。常规组的产妇给予常规产房护理,干预组的产妇给予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难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产房护理施行安全管理制度化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分娩时间、降低难产率、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应用于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将其应用于产房正常分娩的孕妇,收集每月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构建了15项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9,协调系数分别为0.47、0.55(均P<0.05),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组的产妇满意度、正常分娩率、会阴完整率、早期皮肤接触/早吸吮率及硬膜外分娩镇痛实施率均高于传统护理管理组(P<0.05),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低于传统护理管理组(P<0.05), 新生儿窒息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侧切伤口感染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与传统护理管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并应用于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和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分娩的初产妇24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和对照组(传统产房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母乳喂养率及初产妇角色适应水平。结果观察组120人,自然分娩104人(86.67%),产后出血2人(1.67%),新生儿窒息1人(0.83%)。对照组120人,自然分娩81人(67.50%),产后出血7人(5.83%),新生儿窒息4人(3.33%)。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9.17%,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中良好9人(7.50%),一般69人(57.50%),差42人(35.00%);对照组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中良好1人(0.83%),一般42人(35.00%),差77人(6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促进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降低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8.
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海筠 《护理研究》2006,20(1):140-14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803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人性化护理贯穿分娩全程;2001年136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对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216例孕妇为实验组,在孕妇人产房待产时,第一产程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采取自由体位、坐位、半卧位、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第二产程采取膀胱截石位加半卧位,第三产程取平卧位。随机抽取2002年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提高涪0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质量,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张少群 《全科护理》2012,10(26):2429-2430
[目的]探讨实施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陪伴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待产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过程中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全程的陪伴分娩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产房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实施风险管理后在我院分娩的12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期间的1186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房常见护理缺陷、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难产、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标记缺陷、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难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认真总结产房风险因素,实行产房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分娩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产妇给予产房集束化护理联合风险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进行无痛分娩的68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与干预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干预组给予产房集束化护理联合风险护理。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产程、临床指标、分娩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97.06%)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76.47%)相比更高(P<0.05);干预组第一、二、三产程与对照组相比更短(P<0.05);干预组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产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P<0.05);干预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5.88%)与对照组(26.47%)相比更低(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分娩指导、获得帮助)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给予产房集束化护理联合风险护理,能够改善分娩结局,缩短产程,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本院妇产科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结果产后3 d,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疼痛评分及顺产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能够改善心理状态,降低产程时间,减轻疼痛,减少顺产转剖宫产风险,避免新生儿窒息,对改善分娩结局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自然分娩的540名产妇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2012年2-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自然分娩的540名产妇为对照组,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11例,总产程(8.97±2.11)h;对照组产后出血27例,总产程(10.92±2.81)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3,U=12.890;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总产程明显缩短,产妇受益。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7月选择足月单胎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仅采取常规宣教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程度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剖宫产率降低、产程缩短、产后出血程度减轻及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初产妇分娩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产后出血程度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李燕秀  顾梅蕾 《全科护理》2012,(34):3234-323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足月乙型肝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及先进的助产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式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情况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中应用优质护理,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满足孕产妇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外,再由专职助产士进行自我效能增强干预。观察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产程时限缩短(P〈0.01),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可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促进自然分娩,提升了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导乐陪伴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0月接受导乐陪伴分娩的11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以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非导乐陪伴分娩的88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2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x^2=181.35,p〈0.01);产程时间缩短(t=14,07,p〈0.01),产后出血减少(t=15.45,p〈0.01),新生儿窒息率降低(x^2=38.52,p〈0.01)。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有利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产房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该院产房风险因素,提出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产房风险系数,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方法:总结该院产房管理经验,对比2006~2008年内各项统计指标情况。结果:①产房风险因素前4位顺位为新生儿窒息、会阴切口感染、会阴Ⅱ°裂伤、产后出血;②人力资源不足是造成产房风险的主要原因;③助产师风险意识淡薄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造成产房风险的重要因素。结论:进行产房风险因素分析,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可有效规避产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乐陪产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300例导乐分娩孕妇作为实验组和300例非导乐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阴道顺产率(84.33%)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62.33%),剖腹产率(9.34%)明显低于对照组(24.67%);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导乐分娩有利于降低剖腹产率,减少产后2小时出血量,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