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筛选对烟草青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有效防治该病害,从青枯病发病较重田块的健康烟草根系周围土壤中取样,采用点接法筛选出6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均8 mm,其中菌株XC4抑菌活性较强且拮抗效果稳定。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p H值7,接种量2%,转速190 r/min,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胰蛋白胨时,菌株XC4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条件经初步优化,菌株XC4对青枯病菌的拮抗效果由原来的抑菌圈直径12.5 mm增至21.5 mm,比优化前提高了72%。  相似文献   

2.
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和防病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丰富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资源,通过平板稀释法,对贵州省黔南州4个烟区的健康烟株及根际土壤进行烟草内生细菌及根际细菌的分离纯化,共得到烟草内生细菌103株,根际细菌73株。利用抑菌圈法,筛选出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LSN02和根际细菌LLGJ04,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96和38.65 mm。进化分析结果表明,LSN02和LLGJ04均属于芽孢杆菌属且具有趋化性。盆栽试验中,LSN02和LLGJ04可有效增强烟株对青枯病的抗病能力。用中浓度(1×10~8cfu/mL)和高浓度(2×10~8cfu/mL)的LSN02菌株处理烟株时,烟草青枯病的病株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烟草内生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获得防治烟草青枯病新途径,从湖南桂阳烟草青枯病重病区采集的健株上,共分离到内生菌株160个。经对峙培养法测定,32个菌株对烟草青枯菌有拮抗作用,其中H-1、H-9和H-11有强拮抗作用,抑菌圈分别为3.0、3.0、4.5 mm。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内生菌H-1为枯草芽孢杆菌,H-9和H-11为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调控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  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生物炭对青枯菌的吸附作用及对其生长和运动性的影响;盆栽试验研究生物炭对烟草生长及青枯病发病情况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差异。  结果  (1)生物炭对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可吸附青枯菌、抑制其生长及运动性,用量超过1.5%时效果显著;(2)生物炭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利于烟草的生长。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炭对土壤pH和化学性质的改善,是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生物炭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和放线菌门中链霉菌属的相对丰度;(4)根际土壤细菌结构的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有效钾影响最大。  结论  生物炭通过对青枯菌的抑制作用和对土壤微生态的改善,创造了利于烟草生长的环境条件,减少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钾吸收利用效率烤烟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差异,有助于了解烟草富钾品种成熟期高效吸收利用钾素的机理。  方法  选用富钾烤烟品种ND202和常规品种K326、NC89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根际主要养分含量、根系分泌物和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  结果  成熟期NC89和ND202根际土中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低于K326,速效钾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为ND202最低。成熟期ND202非根际土的碱解氮极显著高于K326和NC89,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均为ND202最高。3个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含量有差异,ND202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占其已检测出根系分泌物总量的81.80%,比NC89高12.86%,比K326高15.98%。3个烤烟品种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主要细菌在门水平和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有较大差异。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气微菌属和Iamia属的相对丰度表现为ND202 > K326 > NC89,而芽孢杆菌属、硝化螺菌属、乳酸乳球属、Steroidobacter属、Flavisolibacter属和野村菌属的相对丰度则表现为ND202 < K326 < NC89。  结论  成熟期富钾品种ND202具有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而非根际速效钾含量较高、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高的特点。成熟期不同钾吸收利用效率烤烟品种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烟草青枯病颉颃细菌的筛选及其防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安徽、浙江等地的烟草、蕃茄和辣椒等茄科作物根标、根围土壤和病、健植株组织中,分离纯化到168个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异步培养法和平板扩散法,筛选出17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一定颉颃作用的菌株,其中,AQB-46和AQB-33两菌株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7mm和30.6mm。盆栽防病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在接种青枯菌后的30d内一直维持在54.2%~64.7%。菌株AQB-62室内抑菌试验效果明显低于AQB-46和AQB-33,但盆栽防病的效果在接种后的20d内也一直维持在49.9%~53.0%的水平。接种前3d喷施颉颃菌的各处理,其防病效果远高于接种后3d喷施颉颃菌的各处理,前者防效最高为64.7%,而后者最高仅为15.0%,说明颉颃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主要表现为预防。此外,颉颃菌的防病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发病程度,而对发病率没有影响。颉颃菌除具有直接的抑制青枯菌定殖、繁衍、扩展外,有的菌株如AQB-62还具有一定的诱导抗性作用。AQB-46,AQB-33和AQB-62等3个菌株可望研制成生物农药,使之更有效地防治烟草青枯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  方法  从河南省主要烟叶产区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测定促生作用和防治效果。  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a-0101、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0201和毛簇木霉(Trichoderma velutinum)Tv-0207,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24%、84.71%和82.48%。3株木霉菌对烟草种子根长和总长均有显著的促生效果,根长增长率分别为28.89%、25.92%和22.22%,根系活力也显著提高;对烟株最大叶面积和鲜重的促生作用明显,其中棘孢木霉Ta-0101促生效果最显著。3株木霉菌对尖孢镰刀菌的相对盆栽防效分别为78.95%、69.73%和69.73%,均高于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  结论  3株拮抗木霉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能和促生防病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5种烟草重要土传病原菌的五重PCR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筛选5种病原菌的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不同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对多重PCR体系进行优化,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并对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测试,验证其实用性。  结果  根据青枯病菌fliC基因、立枯病菌RPB2基因、根腐病菌COI基因以及根黑腐病菌TE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结合已报道的黑胫病菌parA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5种烟草土传病害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反应体系(25 μL):Sf1/Sr1、Ff1/Fr1、Pf1/Pr1每条引物分别0.3 μL,Rf1/Rr1每条引物各1.8 μL,TBf1/TBr1每条引物各1 μL,2×PCR Mix 12.5 μL,退火温度为58℃,灵敏度可达到100 pg/μL。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能够同时快速检测烟草黑胫病菌、青枯病菌、立枯病菌、根腐病菌和根黑腐病菌以及田间带菌烟草病株和土壤,为田间烟草土传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抗青枯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性烟草病害,主要危害烟草的根茎,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从青枯病发病田健康烟株分离内生细菌55个,通过平板拮抗实验筛选,R-3、R-7、R-9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gyr 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3、R-7、R-9均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3个菌株的发酵液经115℃高温处理均能保持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制活性,说明3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可产生耐高温的抑菌物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R-3、R-7和R-9均可长期定殖于烟草根和茎中,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5.72%、48.34%和50.71%。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品种抗性对烟草青枯病潜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确定菌悬液浓度,以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5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筛选最佳接种方法,进而确定影响烟草青枯病侵染阈值和潜育期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采用菌悬液蘸根是烟草青枯病菌的最佳接种方法,与灌根法比较,蘸根法的发病时间可提早8 d;通过系列浓度梯度的菌悬液接种试验,明确了烟草青枯病的侵染阈值为3×102cfu/mL;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个烟草品种表现出相似的发病规律,即烟草青枯病潜育期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出潜育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最适发病期内,因品种抗性的差异,烟草青枯病潜育期为20~28 d,平均24 d,抗病性越高,潜育期越长;反之则越短。  相似文献   

11.
烤烟新品种中烟103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烟103是从红花大金元中获得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遗传性状稳定,田间长势强,易烘烤;耐TMV、CMV、PVY,中抗黑胫病,气候斑点病轻,中感根结线虫病,感青枯病和赤星病;其主要经济性状比对照品种NC89、K326或红花大金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烤后原烟橘黄色烟比例高,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多,色度强-浓,外观品质总体性状优于对照品种K326;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与对照品种K326相比,糖、钾含量略高,烟碱、总氮含量略低。感官评吸与K326质量档次相当。中烟103是一个质量、产量、抗病较能兼顾的具有红花大金元香气特征的烤烟新品种,2007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揭示无致病力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机理,以无致病力青枯菌株为材料,针对烟草青枯病进行了温室控病及田间小区试验,并通过抗药性标记测定其抗药性突变菌株在烟株体内的定殖状况,同时分析处理后烟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无致病力菌株Tbw1-7-3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青枯病的相对防效达89.4%,其田间防效在发病初期10~20 d与药剂农用链霉素处理间无明显差异,且其抗药性突变株在烟株根表和体内可短暂定殖。同时菌株Tbw1-7-3能提高寄主中PAL、POD和PPO 3种酶活性及促进病程相关蛋白(PRP)的积累。无致病力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以菌株Tbw1-7-3的防效最优。田间试验也显示Tbw1-7-3菌株在发病初期具有良好的控病效果。无致病力青枯菌株的控病机理可能兼有占位效应及诱导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和扩增子测序技术,探索了生防菌兑水灌根(GG)、生防菌拌土围根(WG)、米糠+生防菌拌土围根(MK+WG)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及调节土壤细菌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施用方式对青枯病的防效表现为MK+WG(59.32%)> WG(55.93%)> GG(49.72%)。(2)WG和MK+WG均可显著提高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且MK+WG增幅最大。(3)WG和MK+WG提高了土壤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促使土壤中Gaiella、Gemmatimonas和Bradyrhizobium等一些有益微生物比例上升。综合来看,MK+WG更有利于恢复土壤健康、减轻青枯病对烟株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烟草青枯病抑病型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烟草青枯病抑病型土壤有益微生物资源,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抑病型和导病型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青枯菌、拮抗菌等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与导病型土壤相比,烟草青枯病抑病型土壤中有益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有益真菌...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从豫南烟区信阳市罗山县、驻马店市确山县和遂平县共采集25个疑似青枯病烟草病样和10份病土,分离纯化出菌株26个,测序所得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Ralstonia solanacearum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比对,相似度达到98%以上,对分离鉴定得到的烟草青枯病菌进行回接试验,表现出典型的青枯病症状,发病组织在TTC培养基上也同样分离得到典型的青枯菌菌落,证实病原为烟草青枯病病原。由此表明,豫南烟区确有烟草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利用烟草青枯菌拮抗菌防治烟草青枯病,采用微生物保守区域扩增、构建文库、生物信息比对的方法初步分析了烟草青枯病病圃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烟草青枯病病圃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含有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fungorum)、假单胞杆菌属类(Pseudomonas graminis)、黑霉菌(Aspergillus niger)、尖孢镰刀菌属(Fusarium oxysporum)等丰富的细菌类和真菌类微生物,也包括部分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可以为青枯菌拮抗菌应用中拮抗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扩繁过程研究提供部分微生物群落信息。  相似文献   

17.
广东烟草青枯病菌菌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主要烟区南雄县和梅州市的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solanacearum)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供试的菌株对烟草、茄子、番茄、辣椒都有强致病力,均为小种1,对2个花生品种(汕油71,蔓生型)的致病力均分化为3个类型。所有菌株都能利用3糖3醇产酸,为生化型Ⅲ。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菌株都能与南雄菌株和大埔菌株的抗血清形成3条吻合相连的沉淀带,说明这两个烟草青枯病菌菌株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