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城央型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心的“湿岛”,有着与人居环境共生的特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有较为尖锐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本文从城央型湿地公园特征及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城市小流域的湿地影响控制范围划定、基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城央湿地分区、湿地生态结构性管控和生态修复等规划策略,并结合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案例,对规划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的湿地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的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环境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有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通过对白浪河现状进行SWOT分析,确定湿地生境恢复的原则、目标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介绍了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在功能分区、水系营造、植被修复、交通及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具体手法,以修复白浪河湿地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概括介绍了苏州市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从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则和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研究湿地生境培育,植物多样性配置,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公园景观塑造,使三角嘴湿地公园成为具有生态保护,促进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树林生长条件的研究,形成以红树林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思路,将公园规划中的游赏系统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以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为例,通过基于湿地水位时空管理的健康湿地水系统规划、融合红树林种植恢复技术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策略、基于鸟类栖息环境需求研究的鸟类栖息地生境营造规划等,实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湿地景观为特色的景观游赏系统。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希望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协调滨海地区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提供示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湿地型郊野公园生态系统对于生态调节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兼顾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与游憩产业功能开发建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以武汉严东湖—严西湖湿地郊野公园为例,分析了其与武汉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了湿地型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山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和规划途径,以期为山地城市的生态保护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启动区的规划设计。通过植被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营建、水系整理与水质净化以及地域特征的表达的构思,进行合理的分区。在严格保护湿地公园中原生态环境,合理保留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区的前提下,对其它湿地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对稳定绿洲、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湿地科学调查为基础,分析干旱区湿地公园的特征,探讨湿地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协调城乡规划、协调水资源分配、科学划定湿地边界及保护分区、低扰动展示利用等对策。并结合天山北坡的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实际研究,解决其面临的生态缺水、城市建设威胁、农业生产干扰、生境破碎化等问题,以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住建部认定的4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其主导功能、区位、规模等特征,将城市湿地保护利用模式分为6个类型:保护区型、生态修复型、生态休闲型、生态生产型、休闲公园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模式由于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城市中心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海珠湿地公园规划实践,探索在城市中心区营造复合型湿地的途径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展现, 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资源,对塑造健 康、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在人 地关系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地区,设立湿地公 园是兼顾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 对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 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湿地生境 关键,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 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湿地公园为研 究对象,结合调研,对如何在生态多样性视角 下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生境进 行探讨。论文对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点以及生态本底资源、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 行梳理,指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湿地公 园生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强调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需考虑“空间布局” 与“过程演替”的特点及其耦合作用,从宏观 (区域尺度)、中观(景观尺度)、微观(场地 尺度)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 营造的规划策略与建议;进而从场地规划设计 尺度,提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技术途径,以 期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出可 能实现的设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境之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对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认识,在保护利用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场地环境的自然演进过程,与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滨水活动有机结合,力求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湿地的乐趣和魅力。基于此,本文以江苏宜兴团氿为例来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生态设计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水系修复包含有湿地建设、植被恢复等内容,这和湿地规划建设息息相关,所以运用水系修复辅助湿地规划建设,可以显著提升规划效率及质量,从而改善城市整体水生环境,营造生态城市。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两者的关系入手分析,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湿地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梦芸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22,38(10):20-25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正经历着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等各方面的威胁。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中,伴随湿地系统的破坏与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愈发严重。鉴于此,以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次嵌入型案例研究的方式,叠加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生境修复与空间设计策略、日常管养与监测、公私伙伴合作模式4个方面对3个历史建设阶段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城市中心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的策略。结果表明: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是基本前提与保障,生境修复与空间设计策略是重要的载体,日常管养与监测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公私伙伴合作是多源动力,四者具有显著协同效益,相辅相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中心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经验参照和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刘涛  李保峰 《规划师》2015,(12):122-129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和城市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热捧,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宠儿。广西对湿地公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湿地公园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由于建设的盲目性和管理法规监管缺位,城市湿地公园存在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和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贵港市鲤鱼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对公园进行功能分区设计,以期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游赏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12)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和城市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热捧,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宠儿。广西对湿地公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湿地公园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由于建设的盲目性和管理法规监管缺位,城市湿地公园存在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和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贵港市鲤鱼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对公园进行功能分区设计,以期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游赏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区域气候、防洪蓄洪、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本文主要从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并以鹤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论证了城市湿地公园旅游开发规划应在结合湿地生态文化、当地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创建有特色的游憩活动项目,为相关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近年来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田耕地被钢筋水泥取代,城市湿地也以极快的速度退化或者消失。本文通过乌巾荡生态湿地公园规划的实际事例,总结出了湿地公园规划与开发的重要经验,分析出了湿地公园的开发保护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城市中湿地保护和开发建设的重要性及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思路。通过规划实例,在以保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为前提下,乌巾荡湿地绿化区域作为维持整体景观基质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廊道,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湿地植被种植景观带。  相似文献   

18.
沈一  陈涛 《中国园林》2005,21(3):6-10
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斑块之一,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川大西湖湿地公园规划通过湿地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从而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与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江涛  苑贝 《中州建设》2014,(19):73-73
城市湿地公园是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活动的不断开展,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湿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植物景观营造是城市湿地公园营建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湿地资源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资源保护迫在眉睫。通过对规划场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现状问题,确定什湖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目标,并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系统建设、动植物保护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及海绵体构建等策略,以期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与社会环境价值,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