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气石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硬脂酸对电气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温度、时间和改性剂添加量等因素对电气石改性效果的影响。用活化指数和IR对改性前后的电气石进行了表征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硬脂酸与电气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用硬脂酸对电气石改性过程温度低.作用时间短、改性效果好.药剂成本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烷基铵盐改性坡缕石的结构与表面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彦华  雷家珩 《非金属矿》1999,22(2):8-9,17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为改性剂,对经过热处理的坡缕石土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坡缕石土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及扫描电分析的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剂已与粘土性作用,使粘土的结构及表面形态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吸附性实验表明,改性前后坡缕石粘土具有不同的吸附特点。  相似文献   

3.
硬脂酸钠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对电气石粉体表面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作溶剂、硬脂酸钠用量为电气石质量的7%、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min时,所得改性电气石显示了优良的疏水性能,通过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只改善了电气石的表面疏水性,而没有影响其原有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KH570为改性剂,采用湿法改性的方法,在中性条件下对电气石进行表面改性,以改性产物的接触角和吸油值为参数,对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改性剂KH 570用量为0.12mL/g、醇水比为1∶5时,在90℃下与10g电气石反应2h得到具有优良疏水性能的改性电气石,其接触角为93接.采用IR、XRD、SEM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气石经过改性后,表面成功地接入了含有双键的有机链,改性前后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改性后电气石的团聚现象大大降低,分散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电气石粉体的机械力化学法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机械力化学法对天然环境矿物电气石粉体进行的表面有机化改性。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优化了改性各工艺条件,并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检测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KH-570为改性剂探讨了对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改性效果,以接触角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浊度为参数对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4的乙醇水溶剂中,KH-570改性剂占电气石的10%,70℃下反应60min,改性产物显示了较好的疏水性能。采用XRD、SEM、DTA等手段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气石表面成功引入了有机链,有效地改进了电气石粉的分散性能,但没有影响电气石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Span60对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Span60为改性剂,对电气石粉体表面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改性电气石的活化指数、接触角、吸油值等性能指标的评价,得出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甲苯作溶剂,span60用量为电气石质量的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h,矿浆比(电气石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为15:50;并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沉降时间、吸油值、吸光度等为评价参数,优化了钛酸酯偶联剂对电气石粉体表面有机化改性的工艺条件。确定以蒸馏水作溶剂,钛酸酯的用量为电气石质量的4%,反应体系pH值为9,矿浆固液比为10:50,60℃下反应1.0h,所得改性电气石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时间由原电气石的14min延长到467min;电气石表面的有机改性只降低了电气石表面的极性,而不改变电气石的晶体结构,且改性电气石的负离子释放量增加为未改性电气石的1.75倍。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膨润土和有机物的相容性,采用无机金属阳离子,有机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膨润土进行复合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种类、插层次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阳-阳离子复合改性对层间距的改变不大,先阳离子后阴离子的插层顺序有利于层间距增大(从1.04nm增大到4.14nm),此外还可利用配位作用将二次改性剂引入金属离子一次改性MMT中,使层间距增大。改性机理研究认为:阳离子改性机理为层间离子交换,而阴离子改性机理是改性剂和MMT表面形成了氢键。沉降实验表明复合改性土在有机溶剂中分散能力较一次改性土有所增强。TGA分析表明由复合改性土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影响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粉体原料、表面改性剂配方、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设备等影响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对神东低阶煤的润湿改性机理,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采用润湿改性试验、接触角试验、Zeta电位试验、FTIR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对于煤的润湿改性能力最强,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于煤的润湿改性能力最弱;Zeta电位试验表明,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均能大幅度改变煤表面电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煤表面电性影响较小;FTIR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吸附实现了对煤表面的润湿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与煤的相互作用能均为负值,绝对值大小依次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说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煤的吸附更为稳定。另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煤-水体系中的水分子自扩散系数最高,表明其对煤表面的润湿改性能力最强,这与润湿改性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重晶石矿粉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硬脂酸、硅烷偶联剂对重晶石粉进行了表面改性.结果表明,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经活化指数测定,改性后的重晶石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重晶石矿粉表面确实已经包覆了改性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脂肪酸型改性剂对高岭土进行了表面改性,探讨了表面改性条件,并用沉降体积、容重、XRD、FT-IR对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确定出最佳改性工艺为:改性剂用量1.5%、改性时间30min和改性温度70℃.最后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高岭土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发现在改性高岭土填充量为3%~6%时,可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宝智  徐星佩 《非金属矿》2002,25(Z1):48-49
主要叙述了煅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介绍了改性剂、改性设备和改性方法,并列举了改性煅烧高岭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电气石为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远红外辐射和释放负离子性等独特性能,作为新型功能矿物材料受到人们高度重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与其他材料复合,可制得多种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保、电子、医药、化工、轻工、建材等领域,已成为一种高附加价值的新型工业矿物。为了开发电气石的高附加价值和更广的应用领域,近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对电气石的性能、改性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以甲基丙烯酰氯改性剂对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改性进行了探讨,以改性产物的表面接触角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浊度为参数优化了甲基丙烯酰氯改性电气石的工艺条件,并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在电气石表面引入了甲基丙烯酰基有机链制备了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电气石酯,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极性减小,团聚现象明显降低,分散性能得以改善,且其远红外辐射率及负离子释放量均具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硫酸钙晶须表面湿法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几种表面改性剂对硫酸钙晶须表面进行了湿法改性试验,选出了改性效果较好的硬脂酸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单因素条件改性试验,分别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初始料浆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搅拌速率、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因素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改性硫酸钙晶须产品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较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1.00,接触角为123.6°。建立了硬脂酸与硫酸钙晶须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干法工艺改性法库地区硅灰石,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借助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改性前后硅灰石的性能。结果表明,适宜的改性剂为KH-570,最佳改性工艺为改性剂用量3%(占粉体总质量),改性温度80℃,改性时间40 min。最佳条件下,改性硅灰石的接触角为109.186°,活化指数为99.97%。表面改性过程对硅灰石的物相组成、化学结构、热分解和形貌没有明显影响。KH-570改性硅灰石的实质为KH-570水解生成硅醇或硅羟基,包覆在硅灰石表面,从而使得硅灰石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新开发的纳米氧化锌应用中,大多是将氧化锌直接混入有机物中,而把氧化锌直接添加到有机物中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必须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以自制纳米氧化锌为原料,采用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试验发现,改性剂用量是影响改性效果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且其用量远远超出普通粉体用量,最后找出了最佳改性条件。借助于TEM、IR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氧化锌粉体改性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40%,改性时间约为30min。  相似文献   

19.
细白氢氧化铝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改性工艺、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方面对细白氢氧化铝进行了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在改性剂为钛酸酯偶联剂JN115、其用量为1.5%、改性温度为室温、改性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细白氢氧化铝的粘度、电导率较低,白度变化较小,改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0.
电气石粉表面改性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硅油通过化学法对电气石粉进行表面改性,经对比试验可知,达到最佳改性效果时的工艺条件为:pH为9、温度80℃、硅油用量为矿样量的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