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豆21为有限结荚习性,秆强不倒,适于机械收获的高蛋白品种。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78.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5.2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51.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8.08%。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宜江苏淮北及周边地区作为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灌豆4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约82.7厘米,籽粒商品性好,百粒重27.28克,耐涝性、抗倒性和抗病性好,生育期106天。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3 055.80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6.56%,适宜在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潍豆126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在2013—2014年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230.75公斤/亩,平均较对照增产3.7%。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7.9公斤/亩,平均比对照菏豆12增产6.0%。脂肪含量2.07%,属高油品种,抗花叶病毒3号株系和7号株系,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委员会审定(编号:鲁审豆20160042)。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濉科2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59×徐豆9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濉科23,2013—2014年参加省区试,产量2 678.2公斤/公顷,比中黄13(CK)增产4.84%;2015年省生产试验2 905.9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1.91%。籽粒蛋白质含量40.80%,粗脂肪21.37%。抗SC3、SC7,生育期107天。该品种为非转基因大豆,具有粗脂肪含量高、高产、抗病、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等优点,2016年通过省审(皖豆2016007),适于江淮、淮北及相同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南夏豆35是川渝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夏大豆中早熟大豆新品种,于2019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突出特点:一是早熟性好,平均生育日数120.6天,较对照贡选1号早熟12.2天;二是丰产性突出,在2016—2017年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82.8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7.3%;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62.2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6%;三是品质优,籽粒粗蛋白含量46.0%,属于高蛋白品种。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川渝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春茬口衔接难、机械收获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濮豆1788为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1.79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8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15.51公斤/亩,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6%。籽粒蛋白质含量41.29%,脂肪含量19.6%,中感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适宜在河南各地及周边夏大豆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吉育3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3年以合辐08-1为母本,吉育2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95.8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4.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7.8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303增产6.0%。202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豆20210025。吉育397为高油、抗病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2.25%;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白城、榆树、延边、通化等大豆中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苏豆2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临豆4号为母本,德纯1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189.0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7.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59.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1.6%。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41.27%,粗脂肪含量为21.66%。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百粒重25.6克,平均生育期100.5天,具有大粒、中早熟、高产等特点,适宜江苏作夏播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9.
杂交大豆吉育610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610是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28A,,恢复系为JLR98。吉育610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预备试验平均产量2 831.6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4.5%;两年区试平均产量2 596.6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8.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8.4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9.7%。通过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和混合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吉育610籽粒脂肪含量21.15%,,蛋白质含量37.32%,,蛋脂合计58.47%。该品种适于吉林省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吉育351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21年以合丰42为母本,以公交2003-308-10-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大豆品种。2019-202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B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340.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5%。2020年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6.8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303增产6.0%。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38.86%,脂肪含量22.19%,为高油品种。该品种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百粒重为21.7克左右。经过两年的抗病接种试验,抗大豆花叶病毒Ⅰ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Ⅲ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应区生育日数为123天左右,活动积温2 500℃左右。2021年4月由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10026。  相似文献   

11.
吉育611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47A,恢复系为JLR113。吉育611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预备试验平均产量3 108.1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8.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765.9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716.2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5.0%。通过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3号株系和混合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吉育611籽粒脂肪含量21.47%,蛋白质含量38.67%,蛋脂合计60.14%。该品种适宜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汉豆26为高产优质早中熟春大豆新品种,2年的湖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8.98公斤/亩,较对照湘春豆26增产10.60%,增产达到及显著水平。生产试验5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26.46公斤/亩,较对照品种湘春豆26增产7.8%。籽粒含油量18.71%,粗蛋白含量45.94%;中感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适宜湖北省区域作春大豆和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3.
吉育508是高产、高油、适应性广新品种。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5.7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2%;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87.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3%。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3.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72平均增产5.5%。2015年1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军农68于2014—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 09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0.9%。2016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5.5公斤/公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2.6%。2017年6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南农413(参试名称:南农J4-3)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以新六青为母本,南农95C-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通豆6号增产8.09%和6.37%。2018年生产试验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照通豆6号增产2.79%和1.95%。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90011),同年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20191001486)。南农413口感香甜柔糯,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丰产和稳产性均较好,抗倒伏,籽粒大,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6.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大豆品种抚豆20高产、高油、稳产、适宜性好。2007—20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8.8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66.1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4.4%。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22%、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2.91%。中抗(MR)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8.
贡秋豆5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贡选1号作母本,贡秋豆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08—2010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1 56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12.5%;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17.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24.1%。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耐荫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大豆品种齐农5号于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一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病、高油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选育而成。2007年开始配制杂交组合,其母本为合丰25,父本为丰豆3号,选育方式为有性杂交。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增产效果显著,2年10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 615.2公斤/公顷,增产幅度较大,较对照增产11.2%;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1年7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 611.1公斤/公顷,增产幅度同区域试验相同水平,较对照增产10.9%;属抗病、高油类型品种,3年抗病鉴定结果为抗大豆胞囊线虫病,2年品质分析结果为,蛋白质含量39.05%,脂肪含量21.91%;该品种生育天数在123天左右,活动积温2 55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病、高油、稳产等特点,现已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试验抗线虫区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40.96%,平均粗脂肪含量19.4%。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BARCSOYSSR_02_0631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表现抗病。2019年生产试验产量2 668.0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9.43%。苗期耐渍,后期耐旱,抗倒抗病,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00001。此次MA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豆品系抗花叶病毒SC7相关位点的早期子代选择鉴定,不仅突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而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接种鉴定时传播花叶病毒的情况,减少了后续工作量,缩短抗病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