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文祥  马银花 《移动通信》2009,33(3):144-146
针对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的现状,文章研究了煤矿井下巷道中无线电的传输特性,并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IrDA、RFID、Bluetooth、UWB、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各种技术及其用于矿井无线通信中的可行性,为矿井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超高频RFID系统与其他无线网络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技术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然而,RFID作为无线通信系统,其发射的射频信号可能对其它无线网络造成干扰,降低系统性能,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中国已经发布了840~845MHz和920~925MHz频段RFID的试用标准,其中920~925MHz的RFID应用和点对点立体声广播处在一个同一个频段,与无中心对讲机和GSM网络处在相邻频段,RFID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就成为系统能否稳定实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UHF频段RFID设备的技术要求及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介绍超高频段(UHF)射频识别(RFID)设备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涵盖了政府强制性测试、一致性测试和性能测试三个方面。同时也简要介绍了EPC第二代UHF空中接口标准EPCglobalGen2和新兴的手机RFID技术,以及国家通信计量站在RFID领域的检测能力,并对我国UHF频段RFID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技术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然而,RFID作为无线通信系统,其发射的射频信号可能对其它无线网络造成干扰,降低系统性能,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中国已经发布了840-845MHz和920-925MHz频段RFID的试用标准,其中920-925MHz的RFID应用和点对点立体声广播处在一个同一个频段,与无中心对讲机和GSM网络处在相邻频段,RFID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就成为系统能否稳定实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无信通信和有信通信相比,在事故发生时,可以起到抢救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线通信系统是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下流动作业人员随时随地保持通信联络的有效手段。LTE技术是地面通信技术的主流通信方向,具有系统带宽高、通话效果好、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本文介绍了LTE无线通信技术,并提出了一种适合煤矿使用的LTE无线通信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阐述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感知控制层通信技术和网络传输层通信技术,包括RFID射频识别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技术、UWB超宽带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射频识别(RFID)领域,由于UHF频段无源RFID电子标签读写距离远、价格低、寿命长等特点,该频段RFID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本文首先介绍UHF频段RFID系统工作原理,然后进行该频段RFID系统的干扰分析并量化分析干扰对RFID读写距离的影响,最后给出UHF频段RFID技术的干扰抑制和部署策略,对该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源标签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煤矿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矿难的不断发生,井下安全生产以及人员的管理和营救一直是困绕人们的重大难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研究,在射频识别技术基础上,设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方案。介绍RFID系统的组成、特点,阐述电子标签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同时介绍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主要核心部件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RFID通信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读写器中的无线收发模块来完成,所以读写器中无线收发模块的基带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当前研究UHF频段RFID系统的热点之一,这又涉及到了基带数据的编码解码的实现。本文根据IS018000-6C提出的新的RFID空中接口通信的协议标准,提出了一种通用基带数据编码方法,并实现了UHF频段RFID系统通信时基带数据的编码方式,然后通过FPGA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主要核心部件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1].RFID通信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读写器中的无线收发模块来完成,所以读写器中无线收发模块的基带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当前研究UHF频段RFID系统的热点之一,这又涉及到了基带数据的编码解码的实现.本文根据IS018000-6C[2]提出的新的RFID空中接口通信的协议标准,提出了一种通用基带数据编码方法,并实现了UHF频段RFID系统通信时基带数据的编码方式,然后通过FPGA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2.
无线通信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课题,蓝牙技术是其中之一。对此介绍了蓝牙技术特点、目前矿井无线通信的主要手段及煤矿井下无线移动通信存在的难题,针对蓝牙技术在矿井通信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在煤矿井下应用的以基站联合为前提的移动基站模型,最后对蓝牙技术应用于矿井之中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本文在概述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系统设计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的读写器和标签均采用低功耗射频芯片nRF24LE1作为核心器件,采用VS2008+QT构建井下人员定位软件系统。该系统主要有硬件、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三个部分组成。应用于井下人员定位的RFID系统,可以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在人员的管理调度和事故发生时的搜救工作上起到辅助作用,对井下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场无线通信技术(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在短距离内实现非接触式对点数据传输,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应用中.本文将从近场通信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出发,深入研究近场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5.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首次在双马煤矿应用3G无线通讯技术,建设煤矿无线通信系统,提供无线语音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实现井下短信收发、语音视频通信和数据传输等业务功能,搭建移动应用业务平台,结合智能终端实现对煤矿井下环境参数和作业人员的便捷移动监管,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时效性、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本文在概述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系统设计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的读写器和标签均采用低功耗射频芯片nRF24LE1作为核心器件,采用VS2008+QT构建井下人员定位软件系统。该系统主要有硬件、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三个部分组成。应用于井下人员定位的RFID系统,可以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在人员的管理调度和事故发生时的搜救工作上起到辅助作用,对井下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际应用中智能滑套内低频段RFID 标签存在识别率低的问题,从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机理出发,借助MATLAB 仿真软件,对低频螺线管天线感应电压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讨论了读写器天线长度和内径对识别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井下智能滑套的RFID 通信系统最佳天线部署。同时为减弱井下复杂工况环境对标签识别率的影响,设计了读写器天线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建立一套基于井下RFID 通信系统识别率的模拟试验平台,验证仿真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煤矿通讯系统中常用的CDMA和WiFi无线通讯技术及其特点。针对我国煤矿通信系统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介绍了CDMA以及WiFi无线通信在井下应用的特点。为矿井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射频技术的特点,针对提高矿业井下安全,预防矿井灾害的目的,设计研发了基于RFID的矿业物流管理系统,采用了无线射频非接触式RFID为基础的矿业物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对矿井下远距离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能够在不同状态(移动或静止)下自动识别。通过井下人员和物资的动态、静态信息识别获取,以达到实时管理的目的。通过煤矿应用证明:该煤矿安全事故同比下降96%,有效降低井下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并能达到预防矿井灾害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黄俊  李旭梅 《压电与声光》2012,34(6):940-943
首先说明射频识别(RFID)系统结构和关键技术,然后针对无源被动标签的通信原理,给出了915 MHz特高频(UHF)RFID读卡器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方法,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及锁相环的设计,最后列出射频前端硬件系统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该设计满足915 MHz频段的读卡器功能需求,且具有性能稳定,效果良好和配置维护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