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痹2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通痹2号丸治疗组80例和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50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两组实验室指标(ESR、RF、CRP、IgG、IgA、IgM、C3)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ESR、RF、CRP、IgA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ESR、RF、CRP、Ig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痹2号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益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 1例 )和对照组 (97例 ) ,分别采用益肾通痹汤和痹冲剂治疗 ,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 (ESR、RF、CRP、Ig G、Ig A、Ig M、补体 C3)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组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 (P<0 .0 1) ,治疗组治疗后上述 7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 .0 1) ,对照组 7项指标中只有 ESR、RF、CRP、Ig A改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益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王云卿  余建明 《新中医》2015,47(5):161-162
目的:观察祛痹镇痛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柳氮磺吡啶片及美洛昔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痹镇痛方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RF、抗CCP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痹镇痛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与来氟米特,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薏苡仁汤加味。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症状体征总分及ESR、CRP、RF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普通针刺,观察组采用长蛇灸+普通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RF、ESR、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RF、ESR、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F、ESR、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患者RF、ESR、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配合手法组与西药组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根据关节疼痛指数、活动度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物配合手法组与西药组相比,患者病情改善更明显,Ⅰ级、Ⅱ级患者增多,Ⅲ级、Ⅳ级患者减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治疗对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甲氨蝶呤,观察组给予服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ESR、CRP、RF水平及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指数中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降低ESR、CRP、RF等指标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8.
石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石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石藤胶囊,对照组用雷公藤多苷,两组同时配以甲氨蝶呤,均服药90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医生和患者评价、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定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除CRP外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医生和患者评价、ESR、RF定量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握力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变化、ESR、CRP、RF指标变化、炎性及免疫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指数、握力、20 m步行时间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1、IL-6、TNF-α、ICMAM-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ICMAM-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利于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改善,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实验组采取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临床体征、ESR、CRP、RF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华军  陈同波 《陕西中医》2014,(10):1336-1338
目的:观察独活祛湿止痛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门诊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7.5mg/片,每日1次;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美洛昔康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独活祛湿止痛汤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疗程,坚持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治疗期间严格观察和记录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症状体征积分,以及ESR、CRP和RF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患者在ACR70标准总体病情改善有效率为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CR70标准总体病情改善有效率1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第8周和第12周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4个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独活祛湿止痛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侯丰枝  郭永昌 《河南中医》2012,32(8):1052-1053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及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炎性指标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RF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壮医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壮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壮药为主组方内服、熨烫及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并与采用吲哚美辛胶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3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的症状体征积分及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CRP、ESR、ASO均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壮医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杨晓路 《新中医》2015,47(3):115-116
目的:观察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汤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监测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4.59%,对照组为7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ESR、hs-CRP和RF水平均下降(P<0.05,P<0.01),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从脾论治,加用健脾除湿汤。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R、CRP、RF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提高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改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络除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络除痹汤治疗。治疗3月,观察2组总有效率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较前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络除痹汤联合西药治疗RA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四妙丸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梁清华  吴丹  唐涛  彭伟军 《中医杂志》2011,(18):1566-1569
目的观察四妙丸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甲氨喋呤片、扶他林片;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四妙丸,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以及ESR、CRP、RF、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疗效优于甲氨喋吟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医药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早、中、晚辨证给予蒙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RF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ESR、CRP、R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药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学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加味四妙勇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勇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 1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8例 ,对照组 61例分别采用加味四妙勇安胶囊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实验室指标 :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5 9 2 6%,总有效率为 95 3 7%,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或P <0 0 1) ,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1) ,治疗组的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加味四妙勇安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