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现状我国铁路从1955年开办铁路集装箱运输 ,到现在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业的需求也逐渐增长。2002年 ,以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作为铁路部直属的全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 ,与全国14个铁路局 (集团公司 )、44个铁路分局、609个站段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 ,克服困难、奋力拼搏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路共完成发送箱261.2万TEU ,发送吨4819万吨 ,比上年分别增长了6.2%和9% ,其中国际集装箱运量完成60.07万TEU ,比上年增长了45.2 % ,完成运输收入63.2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0.6 %。全路五定…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信息     
《集装箱化》1994,(10):33-38
交通部组建三个水运市场;我国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达70多家;中日间集装箱运量比上年增三成多;1994年中韩间已新辟三条集装箱航线;中远成为世界第三大航运公司。  相似文献   

3.
嘉兴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为嘉兴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纺织服装品、机电产品、IT电子产品和化学医药品成为外贸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货源。2001年嘉兴市进出口集装箱达10万TEU。预计到2005年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为18万TEU,内贸集装箱运量有望达到3万TEU,其中通过内河运输的集装箱达3.15万TEU。  相似文献   

4.
航务快讯     
96年1月中日线箱运量 今年1月份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保持稳定增长。据日中海运输送协议会统计,1月份中日航线集装箱海运量达6.62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其中中国对日输出4.9万TEU,增长10.2%,中国自日输入1.72万TEU,激增58.8%。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运输需求旺盛,运量成翻番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国经济的外向度和开放度逐步加大,外贸运输需求急增,集装箱运量飞速上升。原2000年各港集装箱预计值,1996年全国就有上海(136万TEU/197.1万TEU)、青岛(61万TEU/81万TEU)、厦门(30万TEU/42万TEU)、广州(50万TEU/55.8万TEU)[注(2000年原集装箱吞吐  相似文献   

6.
正8.3亿吨2016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8.3亿吨,同比增长6.0%,为长江货运量的1/3多;其中,集装箱运输量1377万TEU,同比增长6.9%,接近长江的集装箱运量。1.55万公里截至2016年末,珠江水系内河通航里程达1.5 5万公里,内河港口泊位216 6个,航运企业67 7家,运输船舶16264艘,干线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超过1000吨。在交通运输部和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千里珠江实现了水运事业历史性的巨变。  相似文献   

7.
港口信息     
上海港外贸进出口增势迅猛今年头7个月,上海港已完成货物总吞吐量2.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016.1万TEU,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3%和26.8%。至7月底,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07 亿吨,同比增长17.1%,其中出口货物完成4814.7万吨,同比增长28.7%;外贸集装箱箱量比上年同比增幅达28%,其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至美国、欧洲航线的箱量分别达到192.6万TEU和144万TEU,同比增长15.8%和15.1%日本、韩国、香港航线分  相似文献   

8.
航务快讯     
1995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6850万吨,比上年净增1000万吨,列我国大陆港口年吞吐量的第四位。目前,该港已与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1995年外贸运输吞吐量近3000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16万TEU,比上年增长27.8%。  相似文献   

9.
最新技术向“空箱为患”宣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集装箱运输方式逐步替代传统的散杂货运输方式以来,全世界国际集装箱的总量不断扩大。目前大约为1600万TEU。随着箱子存量的不断增加和国际贸易货量不平衡的扩大,东西向箱运量的不平衡在加剧。仅在跨太平洋集装箱运输方面,东向和西向集装箱装船量的比例约为2比1。这就意味着一年约有300万TEU的差额。箱运量的不平衡导致了空箱和闲置的集装箱的不断增加。例如美国每年通过海洋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长江航运的快速增长点:2007年,长江干线完成水路集装箱运输量315.4万TEU,比上年增长75.1%;长江干线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6.55万TEU,比上年增长37.5%。2008年1—6月,长江干线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4万TEU,同比增长31.6%:  相似文献   

11.
1粤港支线货运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1.1粤港支线货运市场现状分析 1998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470.0万TEU,比1997年的1456.7万TEU增长1%,其中集装箱码头(指葵涌码头)的内河箱运量为68.6万TEU,增长33.2%,集装箱码头以外的内河箱运量为238.6万TEU,总计全港的内河箱运量达307.2万TEU,比1997年的243.7万TEU总体增长26%,挂靠香港的内河船舶达124 590艘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2004年上海和深训(盐田、蛇口和赤湾三港合计)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8.99%和28.7%。同海上集装箱运输相比,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严重滞后。根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03年中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为656万TEU,比上年增长23%,同年中国港口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则高达4860万TEU。2004年4月,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的全国首列双层集装箱列车投入京沪线运营,每周3班,可装载160只20英尺标准箱。  相似文献   

13.
1湖州市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2021年上半年,全国港口共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 818万TEU,同比增长15.0%,其中: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620万TEU,同比增长22.4%.同期,湖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20万TEU,排名浙江省内河港口第一位、全国内河港口第八位,同比增长10.6%,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为17.55万TEU,同比增长2.6%,占浙江省内河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例超90%.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化》1993,(5):17-17
1992年我国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余万标准箱,吞吐货物2000余万吨,分别比1991年增长28%、20%国际集装箱水运量约269万标准箱,运输货物2360余万吨,分别比1991年增长17.8%、16.4%.公路集疏运港口国际集装箱200多万标准箱,约占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70%。  相似文献   

15.
坤杉 《中国水运》2004,(12):31-32
2003年全球各种型号集装箱总产量是220万TEU,比2000年193万TEU增长10%,与2002年170万TEU相比增幅是30%。这是英国伦敦2004年1月份出版的“国际供应链与集装箱运输”杂志提供的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全球集装箱制造业正在出现新一轮发展。理由很清楚,2002年就出现的国际贸易发展势头一直不减,散杂货物越来越多转为集装箱化运输,2003年集装箱运量猛增10%,  相似文献   

16.
黄林  蒋惠园 《中国水运》2005,(12):54-55
湖南水路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1993年才由湖南远洋运输公司采用江海联运开发了湖南水路国际集装箱运输,当年完成箱量2000TEU。仅仅十余年时间,2004年完成箱量已达95524TEU,集装箱运量的增长已是湘江航运的一个亮点。进一步加快发展湘江集装箱运输,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对促进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厦门从80年代开始兴办国际集装箱运输,随着经济特区的建设而获得迅速发展,1991年集装箱运量已达9.51万标箱.厦门地区国际集装箱运输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水路运往世界各大港口,目前主要是香港.占80%左右.1991年箱运量忆达7.47万TEU,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56年美国人麦克林把集装箱运输方式推到海上运输后,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由1970年的3,6万TEU发展到1996年的4200万TEU。尽管运量大幅度增长,但运力的增长远高于运量的增长,集装箱航运市场已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采取新的市场经营策略和发展船舶新技术外,  相似文献   

19.
刘友明 《中国港口》1999,(12):32-33
<正> 我国铁路从70年代末考虑办理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1980年开始接运20呎国际铁路联运集装箱,1983年正式接运经港口进出的集装箱,但运量一直不大。1985年国家,从国外大量进口家电商品,要求整箱运往内地。铁路克服困难,凡能接的车站都要求接国际集装箱,1985年国际集装箱运量达1.7万TEU,比1983年增长了7倍。从此,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列入了铁路的重要议程。为加强国际集装箱发展步伐,适应国家进出口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得益于腹地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优越的港口条件和深港两地港口合作互补,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迅猛增长.200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47万TEU,比上年增长14%,约占广东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67%,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全港货物总吞吐量的71.2%.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深圳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