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接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72例病患实施分组治疗,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方式治疗的36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用养血清脑颗粒方式治疗的3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另外选取72例同期经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检查非慢性脑供血不足健康者,比较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与非慢性脑供血不足健康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例数及所占比例。结果治疗后两组CDT及MMSE测试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79.17%、51.39%、66.67%、90.28%,明显高于非慢性脑供血不足健康者的25.00%、30.56%、22.22%、79.17%;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密切关系,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得24小时及白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对比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AS组较非AS组的24小时、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以及相应变异性均显著增高(P<O.01).TG、TC、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同时测定血中胰岛素、血糖和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胰岛素、血糖、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SR),而且与血压、年龄和体重指教(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酶 (NOS)的含量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酶法和比色法测定 4 9例肝硬化患者血 NO、NOS及内毒素的含量 ,并与 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 NO、NOS、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0 .0 5~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 NO NOS水平的增高与内毒素含量的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选取1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血浆ET及血清NO水平。结果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血ET及NO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与正常组比较CRF各证型血ET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以脾肾气虚证升降程度最小,阴阳两虚证升降最为显著。结论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血浆ET及血清NO水平存在一定关系,为临床辩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壮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的关系以及壮督方对AS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对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T辅助淋巴细胞进行分析。结果:AS患者外周血中以,Th1型细胞为主,AS患者组外周血中,Th1细胞比正常组明显升高,AS患者外周血中Th1,Th2水平与炎症活动指标ESR、C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经用壮督方治疗6个月后AS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数下降而Th2细胞数上升。结论:经壮督方治疗后,AS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有下降趋势、Th2细胞有上升趋势,壮督方对AS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95-97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孕产妇80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t=3.0763,P=0.0022),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t=2.7951,P=0.0079),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t=9.2145,P=0.0000)、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t=5.8904,P=0.0000)、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4.8799,P=0.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性较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的增高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息息相关,因此,孕产妇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50-150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一氧化氮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组)24例和观察组(依那普利联合尼群地平组)24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及用药前后的血尿酸、一氧化氮、血压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用药后血尿酸、一氧化氮、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尼群地平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一氧化氮及血压的影响较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血胆红素、血脂以及超敏炎症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心绞痛患者56例,心肌梗死42例,同时选取正常人组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24h内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Hs-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肌梗死组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Hs-CRP水平高于心绞痛组。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Hs-CRP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2月~2016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结合第八版《妇产科学》一书中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5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5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15例;选取3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4.7±13.8)ng/mL,妊娠期高血压组是(39.8±8.4)ng/mL,轻度子痫前期组是(36.5±8.5)ng/mL,重度子痫前期组是(28.2±10.2)ng/mL,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是(22.1±10.1)ng/mL,正常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轻症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重症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所以要及时地为孕妇补充维生素D,以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致慢性心衰的效果及其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血hs-CRP、NT-pro B 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衰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SV、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 BNP、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致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对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本病好发于16~30岁青、壮年男性。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附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在AS患者中HLA—B27抗原多数为阳性。本文旨在探讨HLA—B27抗原与AS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血N端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在慢性肾功衰竭、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测定143例慢性肾衰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的血NT-proBNP水平,并以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NU)、肌酐(CRE)、和白蛋白(ALB),然后与60名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分别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前组(2708.9±1609)ng/L,血液透析后组(1304.9±1509.5)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7±22.5)ng/L,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慢性肾衰透析前组NT-proBNP水平变化与肌酐水平有正相关关系(r=0.63,P<0.05),与ALB呈负相关关系(r=-0.72,P<0.01);在血脂分析中,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前、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了TG在血液透析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N端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都升高,NT-proBNP检测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监测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性的优点,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炎症、凝血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虹  黄体钢 《天津医药》2008,36(1):75-77
现代理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慢性炎症性疾病,AS病变中炎症与凝血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1]。笔者就有关AS的发病机制中炎症和凝血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应的治疗学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药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对血钾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合剂。治疗2个月,观察血钾(K+)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电解质、血红蛋白(Hb)、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期间治疗组血K+水平持续降低,与对照组同期K+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Scr,BUN,UA,Hb,Cys-C,β2-MG,R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合剂可以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钾浓度,这种作用与中药合剂保护肾脏残存功能、对抗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吴海荣  关云艳  吴锡平 《中国药房》2012,(27):2568-2570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病患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sTREM)-1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危重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与血必净组24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别采血检测sTREM-1、IL-6、IL-10的水平,记录28d死亡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必净组患者体内sTREM-1、IL-6、IL-6/IL-10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第3天、第7天血必净组sTREM-1、IL-6、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或P<0.05),28d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第7天血必净组APACHEⅡ评分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降低体内TREM-1、IL-6、IL-6/IL-10的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对慢性损伤做出的复杂的炎症反应,涉及数种细胞及相关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酶系统.研究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参与损伤反应和血管的修复过程及AS损伤的进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AS初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AS损伤进展期(斑块形成期)PAPP-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PAPP-A与AS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10月对248例确诊癌症放疗、化疗的病人,随机分研究组(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血疗前后免疫指标、白细胞变化、急、慢性放射性炎症的发生及治疗、癌症疼痛的止痛、生存质量及急性放疗反应与放疗平均剂量关系。结果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有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能显著迅速的升高白细胞,防治急、慢性放射性炎症,迅速镇痛及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的功能。结论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原因,可能是免疫水平的提高,使正常组织的耐受量比常规放疗组的耐受量明显提高,放疗、化疗反应明显减少,未对肿瘤组织起保护作用。对正常组织起了较为合理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纪新  符云峰 《天津医药》2003,31(11):747-749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动脉血管慢性疾病 ,集中表现为全身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dysfunction)、血管内膜慢性炎症、纤维增生、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等。近来研究表明 ,以一氧化氮 (NO)生物利用度降低为主要生化表现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促使AS发生的始动因素。AS高危人群如高胆固醇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衰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ADMA)是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NO合成抑制剂 ,血浆ADMA水平升高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ADMA可能是一种前致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探讨HMGB1与AS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1例AS患者和20位健康对照者血清HMGB1水平。收集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相关实验室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疲乏VAS、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PGA)、健康评估问卷(HAQ),检测ESR、CRP。AS功能情况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估方法,分析以上指标与血清HMGB1的相关性。结果 AS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与ESR、BASDAI正相关,与疼痛VAS、疲乏VAS、PGA、HAQ、CRP无相关。结论活动期AS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