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家长对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XX乡7个村的368名0~3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佝偻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文化程度较高及小儿按时体检、容易生病常到医院就诊的家长得分较高。结论:乡村医生及防疫保健工作者应加强防治知识宣教,降低佝偻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儿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提出有效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T1DM患儿90例,其中7~9岁、10~12岁、13~15岁年龄段各30例,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15岁患儿各项目自我管理达标率均低于10~12岁、7~9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15岁患儿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并发症发生次数分别为(8.29±0.76)%、(13.78±1.83)mmol/L、(7.83±1.45)mmol/L、0.78±1.25,均高于10~12岁、7~19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1DM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控制力逐渐减弱;应嘱家长加强监督并对患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与社区医院、幼儿园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幼儿园中筛选出的3~5岁健康小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幼儿园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100例小儿家长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小儿患病率、三甲医院就诊率、社区就诊率等项目。结果:试验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三甲医院就诊率、平均医疗费用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家长对此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社区就诊率等项目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幼儿园对属地小儿及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则选择自我管理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出院3个月,实验组患儿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自我管理教育联合延续护理,能让患儿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提高,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疾病复发率有效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17-391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小儿高热惊厥进行退热、止惊及细心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宣传。结果对28例小儿高热惊厥通过细心护理、健康教育疾病的预防的宣传,使患儿家长掌握小儿高热惊厥治疗原则,家庭护理等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细心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发病率和后遗症,避免意外伤害,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家长健康手册发放措施,观察组给予手足口病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期间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干预后的疾病认知评分为(87.16±12.85)分,高于对照组的(68.20±14.52)分,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未出现发病,对照组患儿随访期间发病6例,发病率为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汕头市潮阳区小儿支气管哮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现状,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汕头市潮阳区0~14岁之间的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患儿,以集中抽样结合电话回访的形式收集纳入的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现状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患儿基本信息情况和防治情况。运用SPSS 18. 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本次调查共计发放26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合格可分析的问卷共计240份,应答率为92. 31%。男性患儿156例,女性患儿84例。该病在全年各个季节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出现在冬春季节(35. 4%)。患儿哮喘半数以上以不定形式发作,75. 8%患儿的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病人群类型以散居儿童为主。75. 4%的哮喘发作患儿既往均使用过抗生素治疗,其次依次是支气管舒张剂(59. 6%)、全身用激素(57. 1%)、吸入激素(53. 8%)和抗过敏药(48. 3%)。接受过哮喘防治相关知识教育的患儿家庭仅有25例,占全部患儿家庭的10. 4%。结论汕头市潮阳区小儿支气管哮喘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是冬春季节时4岁及以下的散居儿童;抗生素是首要使用的治疗药物;提高哮喘防治相关知识教育,有益于降低患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姚梅玲  潘凯  李正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27-4328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5月干预治疗的206例孤独症患儿中的个人史及家庭情况(孕产史、家族史、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情况、辅助检查)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孤独症患儿中<3岁72例,<5岁160例.个人史及家庭情况的不良因素中多胎多产、先兆流产、窒息史、异常家族史、不当教育方式比例较大,孕产期不良因素、异常家族史、重大疾病史、父母性格内向及不当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减少孕产期不良因素,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望降低孤独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王晓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55-4156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方法:选择学龄前3岁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儿童在人选时均无龋齿等口腔疾病.对照组儿童没有实施特别的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患儿喜好和家长指导进行口腔保健;观察组实施相关口腔保健,嘱咐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儿童饭后漱口、按时刷牙,并教会患儿正确刷牙方法.随访时间为3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中发生龋齿27例,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儿童中发生龋齿64例,发生率为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童龋齿发病率为10.7%,女童发病率为10.8%;对照组男童龋齿发病率为25.9%,女童发病率为25.2%,两组中男、女童龋齿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正确有效口腔保健有助于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新生儿期发病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0月分娩的600例足月、单胎、顺产的市内七区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出生后7、14、28 d进行家庭访视,给予家长卫生、喂养、常见疾病等方面的指导及相关处理,并向家长宣传科学儿科知识.最终对两组新生儿在1个月后复查时对各种新生儿疾病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家庭访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期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