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精养虾池中,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饵料浸出物、残剩的饵料及虾体排泄物也多,会污染池水,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与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对虾的死亡。因此,在对虾的养成过程中,调节水质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69为什么要设饵料台?饵料台如何投放饵料?为了避免饵料投喂量过多,败坏水质,增加生产成本,或因饵料投喂不足,影响生长,因此应在池塘内设置饵料台,便于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的投喂量,同时可掌握对虾的生长情况。饵料台上饵料的放置量按照整个池塘每次投饵量的1%~2%放置到各饵料台上。一般养虾池的饵料台设置不得少于3个。70为什么投喂后1~1.5h一定要检查饵料台上的残饵量?这主要是为了掌握饵料的投喂量,若在1h内检查饵料台无残饵,即可酌情增加饵料的投喂量,若有少量残饵,则说明投饵量适中。若在投喂后2h检查仍见饵料台上残饵较多,则应该酌情减少投喂量。若饵料在投喂后未见明显减少或有大量剩余,则必须分析原因:是否是对虾蜕壳、对虾发病、饵料质量问题、水质变坏等。投喂量的确定是养成中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养虾成败、经济效益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检查残饵量不单是为了调整投喂量,保证对虾有充足的饵料,防止过剩饵料污染水质,而且也是估计池塘中存虾数量、对虾生长健康情况的一种途径。71暴雨后对对虾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暴雨可造成虾池盐度大幅下降,从而引起池水上下分层,使池水不能充分对流,造成下层水与空气隔绝,引起底层水...  相似文献   

3.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4.
饵料是对虾赖以生活和生长的物质基础,在水质等环境因子适宜于对虾生长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对虾的摄食需要,就有利于对虾的生长,提高对虾的规格和产量。目前,养成的对虾规格相差很大,且饵料利用率也不一样,如何合理投饵,降低饵料成本,本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6,31(2):30-33
水是对虾的生存、生活和栖息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发病率低,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增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抗病力,引发虾体发病,甚至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使养殖失败。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可见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虾蟹类养殖中饵料生物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蟹类是以底栖动物为饵料的,所以在池塘内培育天然的动、植物是幼蟹、幼虾最理想的优良饵料,可促进虾、蟹的早期生长,增强虾、蟹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一个有效的措施。许多生产实践证明,重视饵料生物培养可降低投饵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一、池塘中的饵料生物广义来说,池塘中的底栖小动物及硅藻都是虾、蟹的饵料,包括原生动物、甲壳类、圆虫类、昆虫类、软体动物和底栖硅藻等。在虾、蟹胃内经常见到的饵料生物如  相似文献   

7.
丁立文 《齐鲁渔业》2020,37(3):33-34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池塘养虾为达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的目的,多倾向于精养。由于盲目投放饵料,致使饵料不断剩余积累、腐烂,加之对虾自身的排泄物等累积池底,若清理不及时,会影响水体水质,进而影响对虾的生长发育。梭子蟹属于底栖甲壳类,可摄食鱼、虾类的尸体。通过试验表明,在同一池塘中以对虾为主养对象,进行对虾、梭子蟹混养,不但能改善水体水质,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水是对虾的生存、生活和栖息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发病率低,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增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抗病力,引发虾体发病,甚至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使养殖失败。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之说,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杂食性等特点。饵料是养虾的主要投入。投饵不足,会影响对虾生长,导致抵抗力下降;投饵过量,会浪费饲料、污染水质与底质,诱发虾病。所以科学投喂饵料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一、影响南美白对虾摄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虾蟹类是以底栖动物为饵料的,在池塘内培育天然的动、植物是幼蟹、幼虾最理想的优良饵料,可促进虾、蟹的早期生长,增强虾、蟹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一个有效的措施。许多生产实践证明,重视饵料  相似文献   

11.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被摄食的饵料量与对虾净增肉重量的比值,生产上饲料系数常常是指投饵系数,即指在养殖过程中投饵总量与虾产量的比值。由于饲料成本在养虾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50%以上。投饵系数的高低,对养虾效益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对虾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养虾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饵料系数成为减少养虾成本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饵料多样性 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即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载中够的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等,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蟹池水草多,有利于小杂鱼、虾、螺、蚬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蟹池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  相似文献   

14.
营养成份达到某一水平的对虾颗粒饵料,其水中稳定性和形貌,是直接影响饵料系数和虾塘水质而引人关注的物理性状。日前,国内外对虾养成阶段的颗粒饲料的工业生产,以(鱼、虾、花生、大豆饼粕等)粉状为主要原料的工艺,多数须经预蒸煮调质处理,同时加之挤压成型,借以提高颗饵的水中稳定性。此法虽能凑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南移养殖和越冬孵化在我省首获成功之后,在目前用全人工繁殖方式可以获得一定数量虾苗的情况下,提高养殖单产,降低养殖成本,成了发展我省养虾事业的当务之急,这中间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发展养虾生产的物质基础。以往,养殖对虾几乎全靠采捕天然饵料,因而常常受到海况条件、资源量和劳力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对虾生长的需要。饵料来源不足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生产的发展。进行养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对于广开饵料来源、提高养殖产量、充分发挥各种单一饵料的效能、实行科学养虾具有重要意义。一九七七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本文仅就粘合剂的比较试验作  相似文献   

16.
中间消毒除害是对虾养殖中后期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措施。因为在整个养成期,由于进水拦网不严密,清池消毒不彻底,或换网过早、饵料不纯等原因,造成害鱼及其幼鱼大量进入虾池。常见的主要害鱼有鲈鱼、四指马鲅、鳗鱼、虾虎鱼等。这些对虾的天敌,在虾池中不仅直接残杀对虾,而且与虾争饵争氧,严重地影响了对虾的生存。据观察,  相似文献   

17.
水质,是对虾养殖中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水质是对虾养殖的必需条件。不良的水质将使对虾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并胁长细菌繁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导致对虾发病。水质严重恶化时还能造成对虾窒息死亡,使养虾失败。因此,水质的控制,是对虾养成期间的重要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病毒或细菌感染、水质或饵料的变坏等等,造成对虾大面积遭灾,有的甚至全军覆没,其原因有关专家、教授众说纷纭,但是有一条疏忽:即中国对虾幼苗的最适出池时间。 众所周知:虾苗的质与量的好坏,最终直接影响到养成的产量。中国对虾仔虾出池时间,我国一般是在P_(7-14)左右,而此时的对虾育苗池,虾苗损失量  相似文献   

19.
4.软壳病病因:虾苗放养密度过大,饵料不足,尤其饵料中含钙、磷质不均衡,钙和磷的比例不恰当,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水体理化因子骤变、水质不稳定,导致虾壳变软,严重者并发其它疾病,用药不当或水质突变造成对虾应激,发生异常脱壳现象,对虾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正常的状态。病症与诊断:病虾甲壳变软、体色变红、鳃丝发红或发白,有的还伴有零星黑色斑点,活力减弱。防治方法:虾壳变软往往会感染疾病而发生暴发病,另外在收虾时,软壳虾离水很容易死亡,造成运输成活率的下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软壳虾的比例。现采用以下…  相似文献   

20.
水中溶解氧与养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养虾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对虾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当水中溶解氧很低时,对虾的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行动呆滞、生长减缓、易于感染疾病,甚至泛池死亡,同时,对虾的摄食量和消化率显著降低,而体能消耗增加,结果是饵料系数增加而生长速度减慢,并从有机质的分解到水中正常的物质循环都受到抑制,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积累,水质恶化,造成泛池死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