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51例与无表达(-)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α、ERβ、P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4例乳腺癌患者,TNM分期为I期的占14.42%,Ⅱ期占62.50%,Ⅲ期占19.23%,Ⅳ期占3.85%;HER2阳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18%,HER2阴性的转移率为47.5%;ERα、ERβ、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8%、63.46%、73.08%。ERβ与ERα、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0.01);ERα与PR的表达正相关(P〈0.01),与HER2负相关(P〈0.01),PR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0.05);ERα、ERβ、PR、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ER2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与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ERα、ERβ、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未显示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与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程度以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URM(试验组)24例生育妇女(对照组)22例子宫内膜组织学,胞饮小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R、PR的表达。结果URM组子宫内膜黄体期缺陷(LP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胞饮小泡密度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及基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子宫内膜ER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URM子宫内膜LPD发生率高,胞饮小泡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提示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滞后可能是导致胚胎着床障碍、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在性激素分泌正常的URM妇女中,子宫内膜PR表达下降,对孕激素反应不足可能是导致内膜形态发育滞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ST13、Hsp70、pS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生存关系。方法 选择1993至1994年间有完整随访资料和蜡块的乳腺癌患者45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pS2、Flsp70和ST1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和COX生存分析。结果(1)本组乳腺癌组织中ER、pS2、PR、ST13和HspT0表达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77.8%、68.9%、66.7%、64.4%和62.2%。其中ST13分别与ER、PR和pS2三者呈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P<0.01、P<0.05和P<0.05)。而ER与PR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2)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及LogRank显著性检验发现,仅ST13和HspT0阳性者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COX生存分析也发现ST13和Flsp70阳性提高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P<0.05)。结论 (1)ER、PR、pS2、ST13和Hsp70在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其中ER与PR及ST13与ER、PR和pS2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2)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和COX生存分析均提示ST13和Hsp70阳性者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羟戊酸(MVA)促进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中,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1/2(ERK1/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MC根据不同的处理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MVA组(100nmol/L)、MVA(100nmol/L)加PD98059(50μmol/L)组即MVA加PD组,以不含干预因素正常培养细胞为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后12、24h收集各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p-ERK1/2蛋白的表达:MVA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时间延长,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MVA加PD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MVA组与MVA加PD组在各个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加(P〈0.05);而各个时间点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但随时间延长,MVA组表达下降(P〈0.05),而MVA加PD组表达下降不明显(P〉0.05);③Bcl-2/Bax:MVA组与MVA加PD组在各个时间点均升高,且随时间延长Bcl-2/Bax升高(P〈0.05);而在各个时间点,MVA加PD组较MVA组Bcl-2/Bax明显下降(P〈0.05)。结论MVA可通过Ⅱ水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HMC增殖;ERK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HMC增殖可通过上调Bcl-2及下调Bax的表达,并最终通过上调Bcl-2/Bax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HER-4)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强阳性与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及其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51例与无表达(-)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HER-4、HER-2、ERα、ERβ、ER131、ER13CX、PR的表达水平,分析HER-4与以上各指标以及与肿瘤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ER-4、ERd、ERβ、ERβ1、ERβcx、PR在HER-2(+++)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3%、33.33%、45.10%、47.06%、78.43%、64.71%,在HER-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8%、71.42%、81.63%、87.75%、87.75%、79.59%;两组中上述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的HER-4表达与ERα、ERβ、PR、ERβ1、ERβcx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表达率在HER-2(+++)组中分别为41.17%、37.25%、3.90%;在HER-2(-)组中分别为69.38%、48.97%、2.05%。两组中HER-4的细胞膜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细胞质及细胞核的表达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结论HER-4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在乳腺病理诊断中增加UHER-4的检测对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HER-4在亚细胞中的不同定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子宫内膜息肉48例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半定量分析,检测ER、PR的表达。结果增殖期的息肉组织中P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2.89±2.16),低于增殖内膜的评分(4.0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的内膜息肉中E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3.80±1.64),高于分泌期内膜中的评分(2.6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期的子宫内膜息肉中PR的表达降低及分泌期的息肉中ER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患者血清E—cad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E-cad的表达量,分别与同期3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对照组)血清、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E—cad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内膜E—cad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内膜(P=0.004),尤以异位内膜表达量更低。结论Bcad在内异症患者血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脂多糖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Fas表达的影响,为明确雌激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新生SD大鼠颅骨第2.3代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雌激素组等3组,每组细胞分别培养24、48、72h,5、7、14d后作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阳性细胞率,并比较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成骨细胞有少量Bcl-2、Bax、Fas表达,脂多糖组细胞Bax和Fas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峰期为72h,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脂多糖+雌激素组细胞Bax和Fas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峰期仍为72h,且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脂多糖使成骨细胞Bax和Fas表达增强,而对Bcl-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雌激素能抑制脂多糖增强成骨细胞Bax和Fas表达的作用,能使Bcl-2的表达明显增强,使Bcl-2/Bax比值增大从而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克罗米酚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克罗米酚(CC)促排卵治疗时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对子宫血流、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进行测定,为进一步提高妊娠率寻找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Ⅰ型受体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10,20,40,80,160μmol/L)5-氟尿嘧啶干预24,48,72h。(2)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和TGF-βI型受体的表达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MTT实验中,当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μmol/L作用24h时,未发现成纤维细胞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浓度下作用各组成纤维细胞死亡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印迹法实验结果如下: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I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TGF-βI型受体表达则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加入5-氟尿嘧啶干预后可显著增强Smad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干预后,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Bax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I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l33阳性胃癌起始细胞对常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KATO—III、SGC7901和MKN-45胃癌细胞株并分为未分选组、CDl33+组及CDl33一组。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分选后胃癌细胞CDl33、P—gP、Bax和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P-gP及Bcl-2蛋白的表达。CCK-8法和Hoeche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对5.FU的敏感性。siRNA干扰MKN45细胞CDl33表达后,检测CDl33、P-gP、Bcl-2、Akt及p-Akt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CDl33+组胃癌细胞中CDl33、P—gP及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分选组及CDl33-组(均P〈0.05),而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药物浓度下,5-Fu对CDl33+组的抑制率显著低于CDl33一组(P〈0.05)。5-FU处理胃癌细胞后,CDl33+组胃癌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明显低于CDl33-组及未分选组(P〈0.05)。CDl33特异siRNA干扰胃癌细胞后,干扰组P—gP、Bcl-2和p-Ak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而Bax表达水平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CDl33可能通过调节P-gp和Bcl-2的表达来促进胃癌的化疗耐药;在胃癌化疗耐药产生中,CDl33+细胞可通过P13K/Akt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讨抗凋亡蛋白survivin及其剪接体survivin—△Ex3、survivin-2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RT—PCR法检测100例乳腺癌及癌旁5cm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survivin及其剪接体survivin—△Ex3、survivin-2B与VEGF基因的mRNA表达,半定量分析电泳结果。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基因状态。结果Survivin及其剪接体survivin—△Ex3、survivin-2B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在癌旁5cm正常乳腺组织中均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均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与survivin-△Ex3、survivin-2B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及其剪接体survivin—△Ex3、sur-vivin-2B与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与其他预后指标ER、PR、HER-2等的联合检测可望对患者的预后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吴泽勇  梁杰  罗少军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76-1678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与Bax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瘤消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spase-3、Bcl-2与Bax在34例血管瘤和6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Bcl-2与Bax在34例血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增生期分别为31.3%、81.3%、37.5%,消退期分别为72.2%、38.9%、77.8%,而在正常皮肤均不表达,其中,Bcl-2在增生期中表达高于消退期,差异有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及Bax在消退期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Bcl-2与Bax参与了血管瘤由增殖期转变为消退期的病理发生过程,Caspase-3的活化及Bcl-2与Bax的平衡诱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可能是血管瘤自发消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乳腺癌(ID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3年的21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DCIS 66例,DCIS-MI 48例,IDC 100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4组:Luminal-A [ER(+)和/或 PR(+),HER2(-)],Luminal-B [ER(+)和/或 PR(+),HER2(+)],HER2(+)型[ER(-),PR(-),HER2(+)],和三阴型[ER(-),PR(-),HER2(-)]。结果从DCIS、DCIS-MI到IDC,肿瘤大小逐渐增加(P<0.001)。IDC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DCIS和DCIS-MI(P<0.001)。ER、PR、HER2阳性表达在纯DCIS、DCIS-MI与IDC之间的表达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随着浸润的发展,Luminal-like 型比例下降,而HER2+型和三阴型的比例增加(P=0.016)。Ki-67指数分别为DCIS(10.4±12.9)%,DCIS-MI(13.9±16.3)%,IDC(43.9±26.4)%(P<0.001)。结论在DCIS、DCIS-MI、IDC中不同亚型的分布以及各自的临床病理特点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芩对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性机制。方法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模型确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即模型组、黄芩组治疗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每组各2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各组大鼠给予灌胃治疗,共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采用RT-PCR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 RNA和Bax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个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内毒素组水平均显著升高(F =3.31,P <0.05);其中模型组显著高于黄芩治疗组(q =5.12,P =0.0000);黄芩治疗组显著低于谷氨酰胺组(q =3.74,P =0.0123)。3个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升高(F =4.77,P <0.01);其中模型组显著高于黄芩治疗组和谷氨酰胺组(q =4.56、4.35,P均<0.01);黄芩治疗组显著低于谷氨酰胺组(q =3.78,P =0.012)。3个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组织Bcl-2 mRNA水平显著下降(F =3.55, P <0.05);其中模型组显著低于黄芩治疗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q =3.89、3.40,P <0.05);黄芩治疗组显著高于谷氨酰胺组(q =2.77,P <0.05)。3个实验组大鼠肠黏膜Bax mRNA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 =3.67,P <0.05);模型组显著高于黄芩治疗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q =3.62、2.91,P <0.05);黄芩治疗组显著低于谷氨酰胺组(q =2.85,P <0.05)。结论黄芩能够通过降低肠黏膜细胞的凋亡而减少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E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EC组织标本及同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7、TIMP-2的表达。结果 MMP-7在EC中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的阳性表达强度在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MMP-7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0.05)。TIMP-2在EC中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较TIMP-2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和TIMP-2在E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54,P0.001)。结论 MMP-7与TIMP-2在E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MMP-7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可能与EC前病变以及E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妊娠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抗早孕机理。方法将20名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名妇女给予米非司酮150mg,服药后12~24h行负压吸宫术(研究组),10名妇女直接行负压吸宫术(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早孕绒毛组织的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研究组绒毛PR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绒毛ER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早孕绒毛组织中OPN,MMP-2和MMP-9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可使人早孕绒毛组织中PR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改变人早孕绒毛组织中ER/PR的生理平衡,并且使OPN及MMP-2、-9的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其抗早孕终止妊娠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