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龙 《岩土力学》2008,29(5):1280-1284
依据59根桩静载荷试验实测结果和桩侧相关土层的标贯试验成果,反算出砾卵石持力层中预制桩的极限桩端阻力,结合7根桩身埋设有应力计的预制桩桩端阻力的实测成果,分析了砾卵石层中的预制桩的桩端阻力、桩端荷载分担比例及端阻充分发挥所需的桩端位移。通过对121根以砾卵石为持力层的预制桩的静载试验成果与静压法施工终压力的比较,分析了砾卵石层中静压预制桩的施工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预制桩的沉桩过程产生了对桩周土体的挤密作用,桩周土体的力学特性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会直接影响预制桩桩基础的承载力。利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对砂性土地基预制桩沉桩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桩周土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在应力路径控制的三轴试验中,模拟土体在受到预制桩沉桩影响的应力状态,试验研究了标准砂在再受荷载作用时的力学特性;在荷载传递法中,运用桩周土体性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进行了有限差分数值分析,得到了考虑和不考虑挤土作用的单桩P-S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预制桩的沉桩过程对桩周土中的径向和轴向应力都有明显的影响,对径向应力的影响大于对轴向应力的影响;挤土效应提高了桩周土的剪切模量值和强度,影响范围大致相当;考虑沉桩侧向挤土影响单桩承载特性有明显的提高,现行的预制桩设计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3.
双排钢板桩结构是由两排钢板桩、桩间土和拉杆组成的挡土、止水复合结构,由于其较土石围堤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较钢板桩整体性好,抗地震和波浪等动力稳定性好,在水利、水运、海岸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钢板桩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其使用效果和投入成本不尽相同。本文重点搜集和调查了国内外海岸带工程中使用双排钢板桩的工程案例,分别针对岩溶发育的岩性地基,高渗透性的砂性地基和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对双排钢板桩的性能影响和设计约束进行分析。结合原有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采用有限元软件补充计算分析,分析研究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双排钢板桩的应用效果,总结双排钢板桩在海岸带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发现在岩溶发育地层施工双排钢板桩需要防止打桩造成垂直度差和岩溶连通性带来的渗漏问题;在砂土地层需要防止钢板桩倾斜变形造成锁扣止水性能劣化,进而导致渗漏水甚至出现流砂;在淤泥地层施工时打入桩施工和桩身止水性能都能得到保证,但可能发生较大桩身整体变形,同时应考虑内侧坑底加固以避免踢脚稳定性破坏。本文的研究对发展海岸带生态工程地质和沿海韧性水工建筑物具有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PHC管桩和预制方桩受力性状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忠苗  喻君  张广兴  王立忠 《岩土力学》2008,29(11):3059-3065
通过在同一场地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和预制方桩中埋设钢筋应力计的静载对比试验,比较了两类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情况、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异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发现其侧阻和端阻的发挥规律与预制方桩相同,但在PHC管桩和方桩侧表面积相近的条件下,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时,两者的侧阻和端阻发挥程度不同,PHC管桩平均单位侧阻比预制方桩低8.1 %,而端阻比方桩高24 %以上。  相似文献   

5.
用高应变法确定预制桩承载力的拟合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炳鑫  陈翀  施健 《物探与化探》2010,34(1):123-126
采用高应变法确定预制桩承载力时,通过拟合得到的承载力具有多解性。因此提出了拟合参数的选取不一定要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还 要根据预制桩设计参数、施工工艺或土体工程性质来选取拟合参数,解读高应变曲线,这样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预制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饱和软土中打入式预制桩单桩承载力的时效性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饱和软土中打入式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问题早已为学术界所共识,并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但对上海地区饱和软土层中的打入式预制桩的休止时间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结合近期完成的一项实际工程的现场实测静载荷试验资料,对预制桩的静载荷试验的间歇时间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饱和软土中的打入式预制桩,在沉桩两周后一定时间内,复压单桩极限承载力平均提高了将近单桩设计最大加载值的30%。  相似文献   

7.
宋荣杰 《江苏地质》2002,26(4):230-232
根据拟建的新城大厦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特点,通过预制桩、冲钻孔灌注桩等桩型的施工可行性、单桩承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对比分析,选择静压预制桩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并综合分析岩土体工程性质后给出了桩基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用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及静载荷测试等多种方法对混凝土预制桩进行测试,诊断混凝土预制桩接桩问题,进而指出了对该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JGJ 94-94规范有关预制桩部分的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等资料分析,结合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对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值远远低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实测值.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大管桩内嵌岩锚杆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厦门海沧开发区嵩屿电厂煤码头伸入海中的栈桥,其桥墩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大管桩作基础,设置6个靠船墩,4个系船墩,由2排8根斜桩及2排7根垂直桩组成。预制大管桩外径1200mm,壁厚147mm,桩尖连接1.0m长的45号锰钢钢鞋。按设计要求,预制大管桩均...  相似文献   

11.
以东建大厦地下室基坑支护施工为例,介绍了新引进的钢板桩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艺,即在基坑内采用一层内撑式钢板桩围护体系,应用SMW工法(钢板桩外侧加搅拌桩),钢板桩用H型钢,周边搅拌桩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采用“二次喷浆、二次搅拌”工艺,并制定了施工流程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厚液化土地基的抗液化综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荣 《广东地质》2000,15(1):57-60
广州海珠粮库筒了地基中存在厚度超过10m的严重液化土,强烈地震可能引起大面积土层液化,使场地地基失效。采用桩基法(独立承台灌注桩、预制桩、砂石桩)、换填土法、密实土法(强夯结合(先桩后夯、先夯后桩)、刚柔相济的长短桩(预制桩加碎石桩)结合的抗液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静钻根植竹节桩是一种由预制桩和水泥土组合而成的组合桩基,通过将预制桩和水泥土的复合弹性模量作为其桩身弹性模量,同时考虑桩身弹性模量沿桩身改变以及桩端水泥土扩大头的作用,采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在均匀地基中静钻根植竹节桩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静钻根植竹节桩在层状地基中荷载-位移曲线的递推计算方法。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实际工程中的静钻根植竹节桩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选取土体基于预制桩的桩侧摩阻力值作为静钻根植竹节桩的侧摩阻力,计算所得极限承载力与实测极限承载力接近,说明静钻根植竹节桩桩-土接触面摩擦性质与预制桩桩-土接触面摩擦性质相似,且优于钻孔灌注桩桩-土界面摩擦性质。  相似文献   

14.
预制桩静压施工技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土地基中应用预制桩静压施工法,效果显著,自制的静力压桩机满足了施工工艺要求。从实际施工中总结出了钢筋混凝土方桩的制作工艺和预制桩静压法施工要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动力试桩中冲击能量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不同能量的冲击脉冲在预制桩接缝处传播的不同特征,解释了高、低应变动力试桩评价预制桩完整性时产生差别的原因;提出了桩身完好系数β与试验应力水平相关的观点,并由此分析了高、低应变动力试桩在检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时产生差别的原因;分析了动力试桩中,因土阻力和桩身材料阻尼引起的应力波衰减作用对桩身的完整性检测精度 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向前  焦志斌  李运辉 《岩土力学》2011,32(12):3733-3737
通过池州电厂预制桩现场试验,介绍了在打设塑料排水板后,饱和软黏土中打桩引起的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及消散规律,分析了影响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和消散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饱和软黏土中预制桩施工桩距宜大于 3 m,时间间隔为6~8 h,预制桩施工的控制参数为超静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自重之比不大于1。  相似文献   

17.
连锁混凝土预制桩墙是一种兼具挡土和止水功能的创新基坑支护结构。依托宁波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总结了连锁混凝土预制桩墙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难点与关键技术,并在施工便利性与环保性方面将其与传统钻孔灌注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连锁混凝土预制桩墙具有安全、高效和环保等优点,适用于软土地区基坑工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基坑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8.
简洪钰 《岩土力学》2004,25(10):1667-1671
通过对桩端置于含泥圆砾卵石层超短静压预制桩桩底注浆及注浆前后静载试验,分析了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机理。试验表明,桩底注浆可较大幅度地提高以砂卵石为持力层的静压预制桩的竖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岩土力学》2005,26(Z1):244-247
沉入饱和软土中的预制制桩的极限承载力随间歇期的增长而增大,这一现象虽已被工程界广泛认可,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有效地确定单桩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桩基础设计非常重要。人们提出了多种估算预制桩随时间变化的桩承载力的方法,但由于不同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算出的结果有时差别很大,在使用时很难准确把握。首先分析了用于估算饱和软土中预制桩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几种方法:对数函数法、双曲函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基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理论解析公式法。再以简洁性、理论性、适用性等为准则,结合工程实例,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各自优缺点,推荐基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简化解析方法来估算软土中预制桩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张习上  赵卫政 《探矿工程》2012,39(10):58-62
在分析了目前华东地区常用的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等几种桩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桩端后注浆工艺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相结合的工艺,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该工艺既能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约成本,又能够弥补钻孔灌注桩施工噪声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介绍了这种组合工艺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