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设施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1.1草莓炭疽病1.1.1病害症状。草莓炭疽病是建平县温室草莓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植株染病后,叶片出现零星分散的局部性病斑,发生严重时整株萎蔫枯死。茎叶发病后,病斑的长度一般为3.5~6.0 mm,为黑色,呈纺锤形,有时也为椭圆形,严重时病斑处出现溃疡状,叶表面有稍凹陷痕迹。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对草莓炭疽病有效的生物药剂,对采自北京部分草莓产区的草莓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针对其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选用5种生物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其中C.gloeosporioides为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草莓炭疽病防效较好,在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7%、74.7%,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67.4%、65.7%,均高于1%蛇床子素微乳剂、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且与对照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选用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代替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炭疽病。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剂提高‘红颜’草莓炭疽病抗性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莓炭疽病感病品种'红颜'为试材,研究绿色木霉菌剂(以菌落形成单位计,含量为1010 /g)对草莓植株生长势和炭疽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植株生长势随着木霉菌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人工接种胶孢炭疽菌后,木霉菌剂处理植株的匍匐茎、叶片和叶柄的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中处理D和处理E植株的叶片病情指数和叶柄病情指数仅为对照的1/4~1/3;处理植株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叶片、叶柄、匍匐茎的病情指数分别与β-1,3-葡聚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利用木霉菌剂提高草莓炭疽病抗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田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田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用于防治草莓炭疽病,防效较好,优于同类产品,对草莓安全,是防治草莓炭疽病较理想的药剂,在防治上要掌握在发病初期,每间隔10~15 d防治1次,最终对草莓炭疽病防效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5.
双流县于2009年开始引种"红颜"草莓,通过几年的试种及推广,深受草莓种植者和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然而,"红颜"草莓易感炭疽病,据监测,双流县"红颜"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平均维持在5%~15%之间,2012年在黄龙溪镇发现一个发病率高达72.3%的苗圃。由于种植户对炭疽病没有全方位的认识,根本无法正确诊断,更谈不上科学防治,至今不敢大规模种植。笔者从2012年开始调查研究我县的草莓炭疽病有关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炭疽病在"红颜"草莓上的发生情况、症状及田间诊断,并提出了"降低温度、降低湿度、减少病原、提高抗性、科学用药"的防治措施,以期能为广大种植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草莓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草莓病毒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造成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因而各地对该病逐渐引起了关注。现将草莓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识别草莓受单体病毒侵染,往往症状不明显,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长势衰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小,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果实小、产量低。现已发现侵染草莓的病毒常见的有以下4种。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控苗技术对提高草莓育苗期炭疽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当地草莓品种红颊为材料,在草莓育苗期用多效唑作矮壮控苗处理,来提高植株对炭疽病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夏季草莓育苗期在做好药剂防治的前提下,用多效唑控苗对草莓炭疽病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以每次每1 m2用65 mL 150 mg.kg-1浓度的多效唑分别在未发病前的6月下旬和7月中旬2次叶面喷布方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草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173 333 hm2。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目前成为世界主要的草莓生产国和出口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栽培生产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在我国被誉为“小草莓、大产业”。但草莓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真菌病害的感染,造成减产,这一问题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其中,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其能够感染草莓的根、叶柄、叶片、花、果实和匍匐茎等各个器官,造成根腐,叶斑,果实腐烂和繁殖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草莓炭疽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相对困难。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已经分离出的23个不同的Colletotr...  相似文献   

9.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鲜艳美观,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草莓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炭疽病和灰霉病等,尤其以育苗期炭疽病的发生最普遍,在育苗阶段和定植初期,发病率有时高达90%,严重时甚至造成大面积毁灭性死苗。草莓炭疽病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果实和根部也可感染,可导致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  相似文献   

10.
草莓芽枯病是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1.症状草莓芽枯病主要在新芽、幼叶、托叶和叶柄的基部发生危害。发病初期植株外部的症状不明显,植株暗绿、无光泽、呈青枯状,进一步发展会突然倒伏。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后,产生褐色病斑,湿度较  相似文献   

11.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以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微生物菌剂作为试材,同时设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作为化学药剂对照、清水对照,研究3种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均表现出对草莓炭疽病较好的防治效果,均超过65%,且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超过60%,但施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40%;3种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灰霉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为30%~55%。同时,3种微生物菌剂对草莓植株均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章姬"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12.5%氟环唑悬浮剂(欧博)、50%咪酰胺乳油(咪鲜胺)3种药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当年幼苗及1~3年生幼林,此病年年都有发生,严重时会使泡桐播种育苗遭受毁灭性的损失,损失率达90%以上;泡桐丛枝病的一般发病率在30%~50%,严重时发病率可达70%以上,严重影响着泡桐的生长。1症状1.1泡桐炭疽病症状。发病植株和病枝节间变短,叶片变小且皱缩卷起,顶芽灰白色尖枯,生长极度减弱。泡桐炭疽  相似文献   

14.
草莓是上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草莓炭疽病严重阻碍了当地草莓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现根据草莓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序列分析,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安全生态标准,对草莓炭疽病病害的症状、鉴定技术作了规定,制定了草莓炭疽病菌鉴定技术规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草莓产业发展,对草莓不同生育期主要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草莓苗期病害主要为炭疽病、蛇眼病、根腐病和黄萎病,其中以炭疽病发生最重,发病严重田块的病株率高达3 2.4 3%,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的草莓苗期各病害发生程度不同。草莓结果期病害主要为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和黄萎病,以灰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草莓结果期各病害发生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温室草莓在我市发展迅速,但很多种植户种植几年后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了大片死亡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而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则是主要原因之一。一、草莓根结线虫病的识别及发生特点1、草莓根结线虫病的识别草莓根结线虫病,从根上部表现的症状来看,果实成熟前,植株明显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7.
辣椒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黄萎病、疫病、炭疽病、软腐病、菌核病、灰霉病、绵疫病、疮痂病和青枯病等。一、病毒病1.症状植株矮化,叶片深绿、皱缩蕨叶状;或呈叶脉失绿变黄的花叶;果实有凹陷褐色条斑。是造成"三落"(落花、落果落叶)的主要原因。2.防治清除辣椒地周围杂草。全生育期都要重视防蚜虫。发病前要用20%病毒A500~  相似文献   

18.
《农家顾问》2014,(1):42-42
<正>草莓在不同时期易发生不同病虫害,防治草莓病虫害,应抓住4个关键时期。1.繁殖秧苗期主要预防各种病虫害。①选用优良抗病品种。②在生产田中繁殖秧苗,于采收结束以后,要及时拔除病弱株。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多发匍匐茎,培育健壮秧苗。③注意园内湿度不要过大。发生炭疽病可用40%炭疽清1000~1500倍液喷雾,发生虫、螨时可选用45%吡虫啉(正猛)3000~5000倍液+阿维·哒螨灵(白极灭)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9.
草莓芽枯病是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1.症状 草莓芽枯病主要在新芽、幼叶、托叶和叶柄的基部发生危害.发病初期植株外部的症状不明显,植株暗绿、无光泽、呈青枯状,进一步发展会突然倒伏.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后,产生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叶柄基部会全部烂掉.发病中后期有白色蛛丝状霉出现,这就是该病病原菌的菌丝体.  相似文献   

20.
草莓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和医疗保健价值。我国的草莓产量从 2 0 0 0年起已跃居世界第 1位 ,年产量达 90万t。目前 ,草莓生产正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然而 ,草莓病害严重地制约着草莓生产的发展 ,尤其是病毒病。据调查 ,目前我国各草莓种植区均有草莓病毒存在 ,植株带病毒率达80 %以上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 ,笔者对草莓病毒病的种类及其防治作一介绍。1 草莓病毒病的种类及其病害症状草莓病毒病是指由病毒侵染草莓后引起的病害总称。能侵染草莓的病毒种类很多 ,迄今已知的有 6 0余种 ,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