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西地区10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子宫内膜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ERα基因1号内含子内切酶XbaⅠ和Pvu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观察ERα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在2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p、pp(PvuⅡ)和XX、Xx、xx(XbaⅠ)来表示。结果 X基因型频率实验组为35.0%,对照组为24.5%(OR=1.659,P=0.022);P基因型频率实验组为23.0%,对照组为34.5%(OR=0.567,P=0.011);XbaⅠ和PvuⅡ限制性片度长度多态性在2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结论 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症有关,X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P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多态性与上海部分女性月经初潮及绝经年龄的关系。方法 401名无血缘关系的中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1.3±5.9)岁;571名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59.6±5.9)岁为研究对象,均为居住在上海>30年的汉族人。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用PCR-RFLP方法分析受试者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多态性。采用Haploview及PLINK遗传分析软件对XbaⅠ、PvuⅡ位点连锁不平衡及单倍体进行分析。结果受试者的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携带XbaⅠ及PvuⅡ单个位点各基因型者间年龄、身高、体重、BMD和月经初潮及闭经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baⅠ及PvuⅡ单个位点各基因型与月经初潮及绝经年龄无相关关系。XbaⅠ、PvuⅡ2个位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存在4种频率>1%的单倍型PX、Px、px、pX。经校正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影响后,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Px与绝经后女性闭经年龄相关(P=0.044),携带Px纯合子(PxPx)女性闭经年龄[(47.5±3.6)岁]早于携带Px杂合子者[(49.4±3.8)岁](P=0.040)及未携带单倍型人群[(49.8±3.9)岁](P=0.015)。结论 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妇女绝经年龄相关,但与初潮年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
目的分析4~8岁相对进展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isolated premature thelarche,IPT)女童的骨成熟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筛查的4~8岁乳房早发育女童,提示相对进展需住院,最终确诊为IPT者,分析病史、体征、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骨成熟评价结果。选取同年龄段未发育的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随访根据1年内经第二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明确是否进展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青春早发育,分为转化组和未转化组;对比分析相对进展型IPT女童骨龄的特点。结果共纳入IPT女童423例,健康女童390例,骨龄显著超前(骨龄超前≥2岁)在IPT女童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48.7%vs.9.7%(χ~2=146.604,P <0.001)。IPT女童中,骨龄显著超前组206例,骨龄超前(2.63±0.46)岁;骨龄无显著超前组217例,骨龄超前(1.21±0.59)岁。IPT女童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体质量正常组237例(占56.03%),超重组81例(占19.15%),肥胖组105例(占24.82%); 3组患儿骨龄显著超前的比例分别为42.6%、43.2%、66.7%,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5,P<0.001)。健康女童骨龄显著超前组BMI标准差大于骨龄无显著超前组[(1.72±1.68) vs.(-0.02±1.06),P<0.001]。随访IPT女童至终点共83例,未转化组36例,转化组47例,两组患儿在初诊时的骨龄超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 4~8岁相对进展型IPT女童骨龄显著超前比例可达4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可导致生长潜能(骨龄别身高)受损。肥胖在IPT女童和健康女童均为骨龄显著超前的危险因素之一。IPT女童骨龄超前与青春发育进展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罗丽  周能一  李青 《矿产勘查》2013,(11):10-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罹患脓毒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观察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4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的IL-1Ra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inumber of tandem repeat s,VNTR)多态性及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pⅠ的分布状况.结果 脓毒症组IL-1Ra A2等位基因频率和A1/A2基因型分布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pⅠ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Ra A2等位基因在儿童脓毒症易感性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6)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健康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身体测量和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与不同种族人群进行比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99例健康维吾尔族人群(男性38例,女性61例)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新疆99例健康维吾尔族人群中以P+等位基因多见,频率(52.02%)高于P-等位基因频率(47.98%),三种基因型中以P+P-基因型最为多见(61.62%),其次为P+P+基因型(21.21%),最低是P-P-基因型(17.17%),且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中P-P-基因型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P+P+和P+P-基因型组,各基因型与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χ~2=3.411,P<0.05),在女性中P-P-基因型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P+P-和P+P+基因型组,各基因型与总胆固醇有显著性差异(χ~2=4.669,P<0.05),其他各项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与海南汉族人群、大连汉族人群、郑州汉族人群、海南黎族人群等不同民族人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与日本、中国汉族、韩国、阿拉伯、土耳其等不同种族人群比较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与芬兰和印度人群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P-P-基因型和P+等位基因在健康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可能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血脂水平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冻干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Ⅰ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方法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冻干羊膜组、新鲜蛋清阳性对照组和PBS液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Ⅰ型超敏反应,化学荧光法分析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后冻干羊膜组豚鼠与阴性对照组均无异常反应;冻干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福建省莆田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APM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971A〉G和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 108例(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的孕妇112 例(对照组),测定其血脂和血糖水平;并采用PCR-RFLP方法鉴定2组APM1基因启动子区-3971A〉G的多态性.结果 2组APM1基因SNP -3971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DM组A/A基因型患者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G/G和A/G基因型(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n)均低于G/G和A/G基因型(P〈0.05).结论 在莆田地区汉族人群中,与G/G和A/G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者患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增加.A等位基因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APM1-3971A〉G与妊娠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对脂多糖(LPS)诱导乳鼠心肌损伤后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新生大鼠(1~3 d)45只,分离心肌细胞培养,在培养的第4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LPS组(加入LPS 1 mg.L-1,处理6 h)、吲达帕胺+LPS组(吲达帕胺组;加入吲达帕胺0.01 mg-1、处理12 h,LPS 1 mg-1、处理6 h)),每组15只。分别采用MTT、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TNF-αmRNA、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存活率:LPS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吲达帕胺组较LPS组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RNA的表达:LPS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吲达帕胺组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而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蛋白的表达:LPS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吲达帕胺组较LPS组明显减少(P〈0.01),而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可下调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后TNF-α的表达,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饶韬  陈迪诗  曾飞 《矿产勘查》2011,(1):45-48,52
目的检测Caspase-3、Caspase-6基因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Caspase-3、Caspase-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2个基因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spase-3、Caspase-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38.09%(16/42)、31.05%(13/4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57%(33/42)、69.05%(29/42),两者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Caspase-6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6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Caspase-6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起到下调的作用。联合检测Caspase-3、Caspase-6基因的表达更能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碘(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病理类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81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3d后给予顺铂+吉西他滨化疗(Ⅰ组,26例);单纯给予顺铂+吉西他滨化疗(Ⅱ组,66例);在给予50~70Gy外照射同时给予顺铂+吉西他滨化疗(Ⅲ组,89例)。治疗6个月后评价3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Ⅰ组有效率76.9%(20/26),其中完全缓解率(CR)7.7%(2/26),部分缓解率(PR)69.2%(18/26),无效率(NC)15.4%(4/26),进展率(PD)7.7%(2/26);Ⅱ组有效率53.0%(35/66),其中CR、PR、NC、PD分别为3.0%(2/66)、50.0%(33/66)、31.8%(21/66)和15.2%(10/66);Ⅲ组有效率84.3%(75/89),其中CR、PR、NC、PD分别为7.9%(7/89)、71.9%(64/89)、16.9%(15/89)和3.3%(3/89)。Ⅱ组与Ⅰ、Ⅲ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减少发生率Ⅰ、Ⅱ、Ⅲ组分别为38.5%(10/26)、34.8%(23/66)、60.7%(54/89),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有效率高,且毒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阴道炎(其中念珠菌性阴道炎81例,细菌性阴道炎25例,滴虫性阴道炎1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采用甲硝唑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多功能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外阴瘙痒、白带量、阴道黏膜充血、阴道清洁度(Ⅰ-Ⅳ级)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vs 93.33%,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阴瘙痒、白带增多、阴道黏膜充血及阴道清洁度(Ⅰ级、Ⅱ级)均有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00%vs 93.33%,90.00%vs 93.33%,86.67%vs 83.33%,60.00%、30.00%vs 66.67%、26.67%,均P〉0.05)。结论臭氧治疗阴道炎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晚期NSCLC患者(肺癌组,按治疗效果再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患者归为有效组;稳定+进展归为无效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25)。测量对照组及肺癌组化疗前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及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结果肺癌组化疗前与对照组比较Fib、D-D、PLT显著升高(P〈0.05),AT-Ⅲ显著降低(P〈0.05),2组P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化疗后较化疗前Fib、D-D、PLT显著降低(P〈0.05),AT-Ⅲ显著升高(P〈0.05),PT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的显著变化对晚期NSCL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晚期NSCLC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有效的化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凝血指标的显著变化可作为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评判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局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10例妊娠期高血压、10例轻度子前期、12例重度子前期)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AT1R的水平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AT1R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重度子前期AT1R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但妊娠期高血压组与轻度子前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重度子前期组胎盘AT1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AT1R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局部的AT1R的表达上升可能与该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治疗对洪灾后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疗效。方法将56位存在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受灾居民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9人,对照组27人。采用团体心理干预的形式,应用认知治疗技术,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周共3次的心理干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改版(IES-R)评价干预效果;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社会支持。结果干预组干预后IES-R总分、闯入因子分及高警觉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IES-R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IES-R总分、闯入因子、警觉性增高因子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回避因子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缓解洪灾后受灾居民的创伤后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15.
罗蔚 《矿产勘查》2010,(8):85-8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沙比利5mg口服,3次·d-1。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0-Ⅲ级症状分级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0-Ⅲ级症状分级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0-Ⅱ级症状分级评分值均下降(均P〈0.05),而Ⅲ级评分值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以缓解FD症状,但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FD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符翔  邹琳  徐景妍 《矿产勘查》2011,(5):103-10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痰、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治疗;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可拉明0.75 g静脉注射,然后以1.875 g在输液泵中持续静脉输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pH值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 PaO2、PaCO2、Sp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 h PaO2、PaCO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O2、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 h PaO2、PaCO2、SpO2、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有2例出现面部压伤,经局部使用碘附后均治愈;治疗后4 h:1例合并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1例因气道痰堵塞,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首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对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作用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手足口病患儿(病例组)120例,其中普通患儿(普通组)74例,重症患儿(重症组)46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70例。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IL-6、IL-8、IL-10、IL-13及TNFα-的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IL-10、IL-1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均P〈0.05),而血清IL-10、IL-13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均P〈0.01);普通组血清IL-10、IL-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血清IL-10、IL-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IL-13的降低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细胞因子可作为监测疾病的进展、判断疾病的预后、指导干预时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中草药牙粉治疗慢性龈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龈缘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n=20)给予复方中草药牙粉配制的漱口水含漱,对照组(n=20)给予生理盐水含漱,2组受试者使用含漱液前和使用10d后分别测定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口臭指数。结果用药前2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用药后各指标较用药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中草药牙粉可以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可减轻牙龈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mPGES-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检测60例肺癌(肺癌组)和癌旁(癌旁组)组织中cPLA2、mPGEs-1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组织中cPLA2、mPGE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组织中cPLA2、mPGES-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均P〈0.05)。肺癌组组织中c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7%(46/60),癌旁组组织中cPLA2蛋白无阳性表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组织中mPGE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6.7%(40/60),明显高于癌旁组的10.0%(6/60)(P〈0.05)。肺癌组的肿瘤〈5cm、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淋巴结无转移和TNM分期为Ⅰ期cPL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5cm、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病理分级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和TNM分期为Ⅱ、Ⅲ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癌组的肿瘤〈5cm、组织学类型为鳞癌mPGE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5cm、组织学类型为腺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癌组的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淋巴结无转移和TNM分期为Ⅰ期mPGEs-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和TNM分期为Ⅱ、Ⅲ期(均P〈0.05)。结论 cPLA2、mPGES-1的高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为开发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心电图上P-R间期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 680位健康体检人群按年龄及性别分为6个组:10~20岁组(男304,女292);〉20~30岁组(男313,女315);〉30~40岁组(男312,女313);〉40~50岁组(男302,女303);〉50~60岁组(男310,女305);〉60岁组:(男290,女283)。分别测量各组成员12导同步心电图的P-R间期值。结果男性人群〉50~60岁组P-R间期较〉40~50岁组轻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P-R间期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延长(P〈0.05或P〈0.01);女性人群〉40~50岁组P-R间期较〉30~40岁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P-R间期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P〈0.05或P〈0.01);而同一年龄组男性P-R间期均长于女性人群,除10~2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R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延长,而且相同年龄段的男性P-R间期长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