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鼻腔给药系统 (nasaldraydeliverysystem ,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 ,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是传统的给药方式 ,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 ,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随着新辅料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 ,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许多药物的鼻腔给药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给药 ,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生化药物 (蛋白质和多肽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而这些药物一般不能口服给药 ,因此越来越多的制剂专家把注意力转向鼻腔给药系统。1 鼻腔给药的…  相似文献   

2.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关煜 《上海医药》2003,24(11):514-516
鼻腔给药算不上是创新 ,以抗炎剂和血管收缩剂滴鼻消除鼻充血 ,局部治疗鼻炎已经用了多年。然而现今鼻腔已被看作是包括疫苗 ,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性功能障碍治疗剂乃至胰岛素等范围广泛的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鼻腔给药可行 ,某些最早的证据可追溯到上世纪 80年代中期。Reginster和Franchimont发现鼻内给予calcitonin(降钙素 )治疗Paget氏症与肌肉注射同样有效 ,而副作用较少。对一些不宜口服 ,通常需注射的药物鼻腔给药就更值得一试了 ,因为药物不会经肝脏代谢被降解 ,而是透过密集分布在鼻腔上皮软组织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鼻腔给药较…  相似文献   

3.
鼻用制剂系指直接用于鼻腔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由于鼻腔黏膜的特殊生理结构及其独特的吸收机制,导致鼻黏膜给药具有诸多优势:第一,鼻黏膜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第二,可避开肝脏首过作用、消化道内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第三,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第四,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鼻腔给药制剂发展迅速,降钙  相似文献   

4.
脂质体在鼻腔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梅  吴敏  张雄 《医药导报》2006,25(1):46-48
通过介绍脂质体的特点,指出脂质体在鼻腔给药的优点。探讨脂质体在鼻腔黏膜的作用机制。利用脂质体增加药物鼻腔黏膜的透过吸收的原理,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介绍脂质体作为鼻腔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展望脂质体纳米化是脂质体鼻腔给药药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鼻腔给药可以避开血脑屏障、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经过嗅神经通路直接到达脑部,因而被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鼻腔解剖、鼻腔给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转运通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面临挑战和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的蛋白质及肽类治疗药物的开发,非侵入性给药途径-鼻腔给药日益受到关注。与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相比,鼻腔给药既可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也可消除口服给药过程中肝脏的首过效应;且鼻腔黏膜下血管丰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也更加便于患者的抢救和自救。然而,由于鼻黏膜屏障的存在,药物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加入鼻黏膜吸收促进剂来增强药物的吸收。该文主要探讨鼻黏膜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并对FDA已上市鼻腔制剂中的吸收促进剂进行汇总,同时对新型黏膜吸收促进剂在鼻腔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鼻腔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鼻腔给药不仅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而且对某些必须注射给药起全身作用的药物,是一方便途径。但药物在患者鼻腔的分布部位和清除速率可影响效果。本文用少于0.1ml 的[~(99m)Tc]白蛋白溶液,以滴入或喷雾方式。鼻腔给药,用γ-闪烁谱监测药物的分布和消除情  相似文献   

8.
鼻黏膜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给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特点是鼻腔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更高,无肝脏首过效应,避免了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给药简便,用量少.鼻腔黏膜表面是一层假复层柱状上皮,可以分泌大量的黏液,并覆盖在纤毛上.正常情况下,纤毛协调一致的摆动,清除鼻腔内的异物.鼻腔给药首先受损的是纤毛,药物及辅料对鼻黏膜及纤毛均有毒性作用,严重者还会影响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其中医临床应用概况.方法通过鼻腔的解剖生理及鼻腔给药的特点、药物作用的机制等论述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并查阅近年来该给药系统在中医临床的应用概况.结果鼻腔给药系统已引起临床关注.结论鼻腔给药系统是一种能使药物快速高效吸收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药物鼻黏膜递送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给药以其吸收快、使用方便、可避免药物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实现脑靶向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制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综述影响药物在鼻腔内吸收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和辅料的性质,以及给药装置的影响,为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肽药物经鼻腔吸收的生物有效率较低。这是由于多肽药物在鼻腔给药部位就被蛋白分解酶——氨基肽酶迅速降解的缘故。因而给予有效的溶蛋白抑制剂可能改善鼻腔对多肽药物吸收的生物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药物的鼻腔黏膜吸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新国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02-905
鼻腔给药具有诸多优点,如能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提高化学药物和肽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向脑内递释,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特有的免疫性质等。介绍药物鼻腔黏膜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综述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方法和研制情况,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鼻腔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医药学刊物,总结鼻腔给药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的献。结果:多种化学药物、中药以及生物缺点品都被用于鼻腔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从缓解症状、抗感染等途径发挥局部或全身疗效。结论:鼻腔给药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新给药途径,具有作用迅速、应用方便及用药量小等特点,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鼻腔给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医药研究人员同心协力研制了一个又一个用药剂量小而疗效高的新药,为了使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发挥其良好的药理作用,选择适宜的给药部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往鼻腔给药只是治疗鼻炎等局部性疾病,而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鼻腔给药可避免肠-肝的首过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通过鼻腔局部给药可达到全身性用药的目  相似文献   

15.
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鼻腔给药是指在鼻腔内使用,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鼻腔给药可避开"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可提高生物利用度,部分药物生物利用度可接近于静脉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 鼻腔给药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以往多用于治疗鼻炎等局部性疾患。近年,随着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对鼻腔吸收药物的深入研究,发现鼻腔给药可达到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鼻腔给药系统的重视。目前,经鼻腔途径给的药物已有心血管药物、抗生素、脑垂体激素、多肽类等。鼻腔之所以成为引人瞩目的给药新途径,关键在于鼻腔的生理状态。 1.药物鼻腔吸收的特点 鼻腔独特的药物吸收特点是由其粘膜的生理状况所决定的。鼻腔粘膜表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7.
黄胜炎 《上海医药》2009,30(5):230-232
据预测,2012年全球鼻腔给药的药品市场将达40亿美元。其中,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市场目前占整个鼻腔用药市场的83.6%。随着全身性治疗的鼻腔给药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估计至2010年治疗骨质疏松的鼻腔给药市场将达3.21亿美元,而疫苗可望占鼻腔给药市场的5.8%(目前〈2%)。  相似文献   

18.
鼻腔给药、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三种治疗方法中口服药物一直是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鼻腔给药具有药物利用率高、药物吸收速度快、作用力强、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使用鼻腔给药治疗鼻炎、头面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婴幼儿疾病及特殊病症等方面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介绍鼻腔给药中药制剂的优点和制剂的类型及实际应用情况了解该种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给药制剂是指经由鼻腔给药,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尤其适用于除注射剂外且其他给药途径困难却又需要全身作用的药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为促进其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加强。现对近年来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方向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鼻腔给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鼻腔给药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 ,本文介绍与鼻腔给药有关的因素 :鼻腔的解剖生理特点、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剂型。阐述了适于鼻腔给药的药物种类 ,对鼻腔纤毛有影响的因素 ,评价鼻腔给药的方法。鼻腔给药发挥全身疗效 ,给药方便 ,生物利用度高 ,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