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两种技术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腔导管组(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与阻塞导管组(使用支气管阻塞导管)各4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参数比较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插管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塞导管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双腔导管组(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较双肺通气时有了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P<0.05),且阻塞导管组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P<0.05);阻塞导管组声嘶咽痛的发生率为27.5%,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的(70.0%,P<0.05)。结论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科手术中相比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更好,插管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单腔两用气管导管(以下简称两用管)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采用两用管行单肺通气;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通用喉镜下行气管插管均顺利成功;术中单肺通气时通气充分,气道阻力低,可控性强;单、双肺通气转换时操作简便;术后入ICU需保持长时通气时,不需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结论开胸手术中应用单腔两用管能获得与双腔支气管导管一样的双肺隔离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在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Shikani喉镜组(S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Shikani喉镜或Macintosh喉镜,实施经口双腔支气管插管操作。记录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值、心率(HR)值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观察比较2组插管时间、置入目标支气管的成功率及口腔损伤出血情况。结果:在T3点,M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S组患者(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点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明显相似文献   

4.
刘伟  王艳红 《山东医药》2004,44(6):68-68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为一次性聚氯乙烯导管,其插入和定位一直采用盲法进行。此法虽简单易行,但其准确率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我们根据肺科患者术前大多需行纤支镜检查的特点,在检查同时测量患者的门齿到气管隆突的长度,以指导DLT的插管。这样,大大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FOB)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中的应用情况,并以之判断听诊定位法、气道压力变化法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波形法联合应用定位DLT的准确率.方法 拟行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0例,全麻诱导后插入DLT.联合应用听诊定位法、气道压力变化法及PETCO2波形法调整DLT位置达标准后用FOB判断导管就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FOB观察并调整DLT位置达标准,以此判断联合应用听诊定位法、气道压力变化法及PETCO2波形法DLT就位满意率在患者平卧位时为90.8%、侧卧位时为85.8%.结论 FOB是DLT定位的金标准,可以达到解剖定位;听诊定位法、气道压力变化法及PETCO2波形法联合应用对DLT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杨云  王亚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52-2953
胸外科手术麻醉中为了防止患侧肺污染健侧肺,同时也是为了在手术进行时有一个更好的手术视野,需要将两侧的肺组织隔离开来,并对两侧的肺组织给予不同的通气方式〔1,2〕。临床上对肺组织隔离采取最多的手段就是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其最大的风险在于若定位不准确,会使患者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群体。传统的听诊定位法,其准确性与医生本身的主观认识及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本文拟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引导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芳 《临床肺科杂志》2016,(8):1417-1419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为A、B组,两组分别使用DLT和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力学参数、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上升明显,肺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B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和吸气平台压均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麻醉后,两组的Pa O2、Pv O2和Qs/Qt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双肺和单肺通气时相比,两组的Pa O2和Qs/Qt变化显著(P0.05);在单肺通气时B组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的使用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较DLT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柔性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凯 《山东医药》2009,49(37):76-77
目的探讨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柔性气管导管(PFHV)行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Ⅰ组用7.0号普通气管导管,Ⅱ组用7.0号PFHV,Ⅲ组用7.5号PFHV。常规麻醉诱导后,在FOB引导下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1min、3min、5min的血压及心率,以及置入气管导管的情况(顺利、需旋转后置入或不能置入)。术后24h随访患者咽喉疼痛不适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置管不顺利25例,失败1例;Ⅱ、Ⅲ组均顺利置入导管。与Ⅰ组比较,Ⅱ组在插管后即刻、3min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小,术后咽喉疼痛不适发生者少(P均〈0.05)。Ⅱ、Ⅲ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OB引导PFHV行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对患者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与临时性双腔留置导管在血透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观察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血透长期通路的效果,比较两种双腔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方法:我院1998年12月~2000年9月,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手术24例,年龄30~81(平均60)岁,术前平均血透30.6个月,平均内瘘(和腹透置管)手术3.5次,留置通路经颈内、颈外或锁骨下静脉。随机观察临时性双腔留置导管15例,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留置,年龄10~65(平均42)岁。以尿素清除指数KT/T和UUR为透析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入路分别有12例、8例和4例,长期留置导管已使用150个病人月,平均使用6.5(1~19)个月,使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共1812例次。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6例84次,发生率为2.3%透析例次;发生感染7例12次,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与双腔气管插管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对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并进行术中安全可行性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方法选择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39~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Ⅲ级,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腔气管导管组(S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60例。收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力(MAP)、血氧分压(SpO_2)、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血气分析等呼吸、循环指标,采集麻醉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20 min(T2)、右肺萎陷20 min(T3)、60 min(T4)、鼓肺双肺通气后30 min(T5)的数据,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S组T3、T4点p H值显著降低(P0.05),PaCO_2、PETCO_2、PaO_2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Qs/Qt升高均明显低于D组(P0.05);S组插管成功率高,导管定位时间、咽喉及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喉痛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可用于大多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相似文献   

11.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透患者安全、有效进行血透的必备条件。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经过多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失败而无法再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深静脉留置带有涤纶环的双腔导管,有效解决了这部分  相似文献   

12.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老年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大多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较差,常常造成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虽然动静脉内瘘能够建立,但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因动-静脉分流加重心功能负荷,最终促进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近年来带有涤纶套的双腔留置导管逐步应用于临床,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肺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120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单肺通气,研究组术中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全部患者于侧卧位后给药前即刻(T1)、单肺通气0.5 h(T2)、单肺通气1h(T3)测定呼吸动力指标(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氧化应激指标(MDA、SOD)、炎症指标(TNF-α、IL-6、IL-10),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T1时,两组呼吸动力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两组肺顺应性、PaO2、SOD较T1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PaCO2、MDA、IL-6、IL-10、TNF-α较T1明显增高,P<0.05。而在T2~T3时,研究组肺顺应性、PaO2、SOD、IL-1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PaCO2、MDA、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多索茶碱通过明显改善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者的肺氧合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从而发挥重要的术中肺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索茶碱抗氧化应激、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改善通气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HD)治疗的前提。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在血液净化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若保留时间过长 ,并发症则明显增多。对于需要行维持性HD、又难以建立内瘘的患者就不得不尝试永久性通路。近年来带涤纶套的双腔留置导管在国内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但使用数量还较少 ,经验有限[1~ 5] 。我们统计了今年以来使用带涤纶套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 5例共血液透析 170例次的情况 ,并与同期临时性双腔导管的使用情况作一比较 ,以便总结经验 ,使此项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对象和方法对象  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12例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 112例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平均插管时间163.2±15.4 s,一次插管成功91例(81.3%);108例患者术中肺萎陷满意,术野显露良好,4例患者经患侧负压吸引后方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HR、SBP、DBP、MAP、pH、PaO2、PaC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的HR、SBP、DBP和MAP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P<0.05),PaCO2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P<0.05),而pH、Pa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没有因麻醉原因而中断手术,术中无低氧血症发生,术后无患者因呼吸衰竭再次插管,术后并发症有声音嘶哑32例(28.6%),咽喉痛45例(40.2%).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隔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倩  关云艳  蔡靓羽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26-1826
目的观察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17例全麻喉部手术患者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全部成功,未出现出血、损伤、喉痉挛并发症。结论喉部手术前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常立华 《山东医药》2010,50(3):62-6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对36例肺大疱电视胸腔镜下手术(VATS)患者,于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循环和呼吸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平均单肺通气时间70min,无麻醉及手术死亡,无复张性肺水肿和肺不张。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用于肺大疱VATS患者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麻醉管理要点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保持良好双肺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和围术期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每搏量变异率(SVV)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前后的变化。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老年组和中年组患者,每组12例。术中使用Vigileo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患者在麻醉后、单肺通气(OLV)30 min、OLV结束恢复TLV即刻、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血量(CO)、每搏量(SV)、SVV及计算值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R、MAP、CO、S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老年组患者CVP升高(P<0.05)、SVV和SVR在OLV 30 min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升高(P<0.05)。结论 SVV在OLV开始和结束时反映瞬间血容量变化,可作为胸科麻醉中老年患者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大多经积极常规综合止血治疗后,咯血会很快减少和停止。但仍有不少患者大咯血难以控制,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在碘过敏及难以耐受手术和疑为肺动脉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本研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一次置入2根新型双腔微导管治疗大咯血,防止  相似文献   

20.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疗。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为胸腔镜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这使得胸腔镜的应用在胸外科领域迅速推广,现已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方式[1]。但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期,双腔管气管插管所导致的肺炎风险增加、心脏功能受损、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和术后出现呼吸机依赖的可能、气压伤、肺不张、严重气道和声带损伤的长期风险,促使了麻醉科及胸外科联合对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Non-intubated spontaneous-ventilation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NI-VATS)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