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测试比较了聚酯短纤维、亲水性聚酯短纤维、脱脂棉纤维在不同温度下对气态水的吸湿与放湿性能,分析了纤维中亲水基团对吸湿速率的影响,以及烘干温度对纤维回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条件下,亲水性聚酯短纤维中的水分不能完全脱除;随着烘干温度从105℃上升至125℃,亲水性聚酯短纤维以及脱脂棉纤维继续脱除水分,且水分释放变化率更明显;随着烘干温度从105℃升至125℃,聚酯短纤维的回潮率没有变化,保持在0.40%,而亲水性聚酯短纤维的回潮率从1.33%提高至1.43%;亲水性聚酯短纤维对气态水的吸湿与放湿性能明显强于聚酯短纤维。  相似文献   

2.
利用沉析法制备再生聚酯短纤维,并研究丝胶蛋白添加量及剪切速度对所制备沉析纤维形貌、结晶度、亲水性、回潮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沉析法可以制得丝胶蛋白/再生聚酯短纤,纤维呈丝带状,形态柔顺,质轻且薄。添加丝胶蛋白及提高剪切速度可以有效改善纤维的亲水性和回潮率,当丝胶蛋白添加量为15%,且剪切速度为9000r/min时,沉析纤维的水接触角为45.2°,回潮率为3.47%,表现出优秀且持久的吸湿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性,在聚合阶段利用多组分共聚的手段改变聚酯分子结构,经过后道系列的加工制备出仿棉共聚酯织物。对织物进行了亲水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20℃、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下,共聚酯织物的回潮率达到1.2%以上,织物表面与水的接触角瞬间为0°,芯吸高度在15 cm以上,滴水扩散时间小于1 s,吸水率达到300%以上。与常规聚酯织物相比,仿棉共聚酯织物的亲水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性,在聚合阶段利用多组分共聚的手段改变聚酯分子结构,经过后道系列的加工制备出仿棉共聚酯织物。对织物进行了亲水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20 ℃、相对湿度65 %的环境下,共聚酯织物的回潮率达到1.2 %以上,织物表面与水的接触角瞬间为0°,芯吸高度在 15 cm以上,滴水扩散时间小于1 s,吸水率达到300 %以上。与常规聚酯织物相比,仿棉共聚酯织物的亲水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丙烯 / 水溶性聚酯二元共混物的流动性、结晶性,考察了共混纤维的亲水性。结果表明:聚丙烯 / 水溶性聚酯共混物的流动行为与聚丙烯相似,为典型的假塑性流动,在低剪切速率区,共混物有更好的流动性;共混物的结晶度在水溶性聚酯含量为 9% 时,有最小值;共混纤维的回潮率随水溶性聚酯含量增加而增大;保水率在水溶性聚酯含量为 9% 时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涤纶织物亲水性差、回潮率低、染色性差等问题,用涤纶碱减量和生物酶法对涤纶织物进行改性,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抗静电剂SN、角质酶浓度、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涤纶织物亲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涤纶碱减量中,在保证织物力学性能的情况下,与只加入氢氧化钠相比,同时加入抗静电剂SN的涤纶织物的回潮率更大。生物酶法中,在角质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缓冲液共同作用下,涤纶织物的回潮率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共聚反应合成了含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及其添加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G嵌段共聚物,经熔融纺丝制备PET-PEG共聚酯纤维。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共聚酯的结构及其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共聚酯为PET-PEG目标产物;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从800增加到6 000,PET-PEG共聚酯的熔融温度从243.97℃增加到253.55℃,冷却结晶温度从176.32℃增加到189.25℃,表面接触角从74.2°下降到62.3°,共聚酯纤维在标准环境下的回潮率从0.51%增加到0.68%;在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时,添加PEG相对对苯二甲酸(PTA)质量分数为0~20%时,共聚酯的熔融温度与冷却结晶温度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共聚酯纤维的回潮率呈指数增加;PEG添加量相对PTA质量分数为20%时,共聚酯可纺性较差;XRD表明PEG在结晶过程中并不进入PET晶格中,为了保证共聚酯的良好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PET-PEG的共聚合反应时,PEG适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添加量相对PTA的质量分数为10%。  相似文献   

8.
《化纤文摘》2004,33(5):41-47
20045285聚酯的酶改性YoonMeeYoung…;AATCCReview,2002,2(6),p.33(英)用新技术对聚酯织物进行改性,包括已发明的聚酯织物表面酶改性技术。酶和聚酯反应时通过水解酯键打开聚合物链,释放出易溶解的聚合物碎段。在适度的条件下,采用酶处理聚酯的技术改善了聚酯的一些不需要性能,此方法已获得证实。酶处理可消除起球、提高亲水性、增加阳离染料对聚酯的粘合牢度、切削聚酯尺寸、降低纤维的光泽和改善聚酯的去油污性能。(涂君植)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以聚环氧氯丙烷为主链、两个亚甲基单元为间隔基、侧链含介晶基团的高分子树脂.将该树脂与0.5%~4%表面活性剂OP-10复配.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以及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研究对比了树脂复配前后的热性能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有液晶性,从DSC曲线上观察得熔点峰(80.93℃)和清亮点峰(97.41℃),偏光显微镜下降温80℃时观察到该液晶高分子呈纹影织构,属于向列相.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液晶性消失,熔点降低.复配后该树脂的表面能先降低后升高,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1%时,表面能最低.复配后该树脂的亲水性明显增强,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为2%时亲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20055275具有舒适服用性的再生聚酯无尘服东洋纺;JP2003-227017(2003.8.15)(日)该服装由聚酯长丝、再生聚酯长丝和导电聚酯长丝混纺织物缝纫而成,其中再生聚酯长丝含量>50%,在20℃、相对湿度65%下吸湿率>1.5%,在20℃、相对湿度65%和30℃、相对湿度95%之间有一个吸湿差,水芯吸速率<1s,在20℃、相对湿度65%30min下干燥率>70%。例如粉碎PET瓶,与0.3%二氧化钛捏合,制粒,熔纺制成长丝。(汪兴华)再生聚酯导电长丝无尘服生产工艺20055276含再生聚酯组分且具有良好染色值和卷曲形态的双组分纤维日本酯;JP2003-313729(2003.11.6)(日)该聚酯纤维由…  相似文献   

11.
复合混纤聚酯长丝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份的聚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的收缩率差,上染性差异,开发生产异收缩和异色聚酯长丝.本文对异收缩聚酯和异色聚酯的原料选择、制取和复合混纤工艺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在DTY机上开发各种不同组份的混纤聚酯长丝.  相似文献   

12.
人造纤维     
20065024湿/干处理对孔结构相关参数、保水性、回潮率的影响Kongdee A.…;Carbohydrate Polymers,2004,57(1),p.39(英)三种类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常规Lyocell(CLY1),交联Lyocell(CLY2和CLY3)和微莫代尔(μCMD),经受5次二步循环处理,包括40℃水中湿处理6h和105℃干燥处理6h。然后用反向大小排斥色谱(Invers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保水值(W RV)、回潮率值(MRV)评估纤维孔特征产生的变化。湿/干燥处理后纤维孔隙体积减少的范围CLY1在20%、CLY213%、CLY318%、μCMD0%。同样观测到经处理后纤维保水值和回潮率值的下降。保…  相似文献   

13.
20041259 用于轻质丝的多中空PET丝Yoshioka K.…;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 2001, 51(6),p.418(英) 聚酯(PET)因其多种性能而用于纺织和工业产品。新型K-21轻质聚酯材料具有多中空结构和高中空率。K-21材料是用熔纺技术生产的,它将聚酯与Exceval 复合,加工后,用水溶解Exceval形成多中空。K- 21是第一种用Exceral开发的功能型材料,它具有热熔和水溶性能。文章还讨论了K-21的发展内容、方法、生产、应用和性能。(薛敏敏)  相似文献   

14.
以1,4-丁二醇(B),丙三醇(G)和癸二酸(S)通过熔融缩聚合成新型聚酯改性剂聚癸二酸丙三醇丁二醇酯(PGBS),并制备了PGBS/PLA共混物.用FTIR、1H-NMR、DSC、SEM分别表征了PGBS的分子结构及共混物的热性能、相形貌,同时对其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GBS和PLA是部分相容的;G含量为0时,PGBS对PLA的结晶促进作用明显.随G含量增加,PGBS能很好地提高PLA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共混物的亲水性亦随G含量增加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HDI)、聚酯多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固色荆,研究了反应温度、聚酯多元醇、有机溶剂、亲水扩链剂等对预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最佳的预聚反应温度为75℃,预聚体最高反应温度为60~80℃之间,亲水性扩链剂的用量为5%;有机溶剂选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以DMF为溶剂时的用量为3%~5%时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不饱和聚酯树脂(简称聚酯)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固性材料,它具有常温常压固化、粘附力强、耐水、耐油、耐非氧化性酸、耐稀碱、价格低及工艺简便等特点。聚酯胶粘剂的应用广泛。目前,聚酯树脂用作玻璃钢的粘合料占玻璃钢总量的80%左右。固化后的聚酯树脂(无填料),其抗拉强度为61.74Mpa。一种室温固化的聚酯胶粘剂(BS—1)的压剪强度为39.2Mpa。然而,聚酯胶粘剂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化纤文摘》2005,34(2)
20052298用于粘胶纤维的非矿物油油剂Schuemann M.…;Chem.Fibers Int.2002,5(22),p.108(英)对合成纤维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显示,混合使用碳酸型聚酯(Stoko CB591)以及丝条抱合添加剂聚丙烯酸酯(Mirox7570)以生产粘胶纤维纱。现在有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新油剂并将在今后有进一步的发展。文章列出了使用Stoko CB591的优点,它作为亲水性油剂成分。新油剂Stoko CB591/Mirox7570以及粘胶中试厂将继续保持BGB Stockhausen长期的传统,即发展用于纺织业的新型和实用的溶剂。(薛敏敏)纺丝油剂粘胶纤维开发20052299非织造布工业中使用的阻燃剂Wh…  相似文献   

18.
位于芬兰波尔沃的雀巢聚酯公司最近开发了一种新一代不饱和聚酯树脂,它是纤维增强聚酯组件(如贮槽和船体等)的起始件.这种称为MaxguardNP的凝胶是由含量低于30%的苯乙烯单体组成的,而在传统配方中,需用含量为40%~45%的苯乙烯单体.使用这种聚酯树脂,在把层压树脂组成纤维增强组件进行凝胶喷射时,可减少苯乙烯发射量的5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苯二甲酸(PTA)直接酯化法,在第一酯化阶段添加山梨醇,第二酯化阶段添加间苯二甲酸二乙酯-5-磺酸钠和聚乙二醇,合成多组分亲水共聚酯;研究了共聚酯的化学结构、熔融过程、热稳定性及亲水性。结果表明:引入的多组分均参加了共聚反应,得到产物为多组分共聚酯;随着山梨醇添加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特性黏数([η])变小,结晶性能变差,热稳定性下降,亲水性增大;当添加的山梨醇相对PTA的摩尔分数为1.0%时,共聚酯的[η]为0.558 dL/g,熔点为232.91℃,结晶度为22.43%,起始分解温度388.1℃,与水的表面接触角减小到46°。  相似文献   

20.
C_(36)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硫酸酯盐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36二聚脂肪酸(简称二聚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缩聚后得到聚酯,再用氨基磺酸硫酸化,制备了新型的C36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硫酸酯盐型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聚酯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是:在0.097 MPa下,n(二聚酸)∶n(聚乙二醇)=1∶1.2,催化剂w(SnC l2)=0.3%(相对于反应物总质量),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6 h,酯化率达到98.11%。聚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13 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为1.212。优化的C36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硫酸酯盐的制备条件是:尿素为催化剂,n(二聚酸聚乙二醇聚酯)∶n(NH2SO3H)∶n(尿素)=1∶1.2∶1.2,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2.8 h,聚酯端羟基硫酸酯酯化率达81.17%。表面性能分析结果为:产物γCMC(25℃)为3.021 mN/m,与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相当;CMC(25℃)为1.07 mmol/L,远低于K12;乳化性能和乳化稳定性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相当。与K12相比,产物起泡性差但表现出很好的抑泡性能。该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5年12月15日出具的第2005 c0006号《论文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