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溶血性贫血,溶血的速度和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对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其输血量十分重要,许多情况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需要输注时,也不应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为目的.对需要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延缓或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红细胞膜病变和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诱因、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输血.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应用压积红细胞是推广成分输血技术的关键。输血实践表明,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仅有不足20%的病人需输全血,80%以上的病人给以输注相应的成分血即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成分输血以输注红细胞为主,尤其是以输注压积红细胞为多。笔者对216例贫血及低血容量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92例,根据红细胞输注效果分为输注无效组(n=35)和输注有效组(n=157)。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既往输血次数、既往输血量、妊娠史、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储存时间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既往输血量> 10U、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储存时间长是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这些危险因素为预测因子,构建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其C-index为0.813(0.736~0.920)。风险阈值> 0.21时,此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 既往输血量> 10U、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红细胞储存时间长是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溶血性贫血,溶血的速度和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对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其输血量十分重要,许多情况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需要输注时,也不应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为目的.对需要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延缓或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红细胞膜病变和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诱因、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输血.血红蛋白病一般不需要输血.但纯合子型β海洋性贫血患者目前仍主要依赖长期的红细胞输血替代治疗,宜尽量选择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并发症;当血红蛋白<60g/L时,大部分患者应输血.但是反复输血可引起铁负荷过重.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BCSH)推荐:当输血次数超过10次时,应考虑铁螯合剂去铁治疗;一旦铁蛋白>1 000 μ g/L,则应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中心成功的完成了我省首例Rh(D)阴性、ABO血型的异型血输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4岁 ,为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病人。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住院 ,初步诊断为贲门腺癌 ,病理诊断为贲门浸润性癌早期 ,需手术治疗 ,但其Hb为70g L ,Hct为 0 .2 1L L ,且贫血症状严重 ,申请急诊输注红细胞制品 1 2 0 0ml,但其血型为A型 Rh(D)阴性 ,我中心稀有血型库中暂无此同型血储备 ,而病人情况紧急 ,与院方会诊决定输注O型 Rh(D)阴性洗涤红细胞。输注后追踪调查 ,输注效果良好 ,Hb提高至 97g L ,无不良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37例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均采用红细胞输注的方式,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无效输注发生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在经过红细胞输注治疗后,患者的无效输注情况为8.11%(3例),经分析可知,患者出现无效输注的情况与患者既往输血量与输血次数有关。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时,临床疗效明显,但是随着患者输血次数以及输血总量的增加,患者出现无效输注的几率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其分组的依据为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其中Ⅰ组(n=31)、Ⅱ组(n=28)、Ⅲ组(n=20)的输血方法分别为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的较高(P〈0.05);(2)三组间的输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后三组患者的Hb、RBC均显著升高,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Ⅰ组比较.Ⅲ组的Hb、RBC、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均改善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时选择红细胞制剂输注联合应用血液置换,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贫血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脓毒症相关贫血发生具有多种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主要与炎症相关。危重脓毒症患者常接受输注红细胞治疗。目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建议对大部分脓毒症患者采取限制性输注红细胞策略,基于先前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研究,如何采用输注红细胞策略仍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基础疾病与疾病严重程度异质性范围大,脓毒症患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对于输注红细胞的需求及反应是可变的,输注红细胞决策需多角度、个体化考虑。  相似文献   

9.
<正> 贫血是一种临床症状,在常规检验中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但由于贫血性质十分复杂,仅靠临床常规检验很难找出贫血原因。为此,我们就268名病因不同、件质各异的贫血病人,按其红细胞形态,测量红细胞直径。并根据病人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计算出各个指数,确定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性贫血,以确定贫血的病因。 1材料和方法 贫血病人来自本院住院患者,男性97名,女性98名;儿童73名。经常规检验成年男性Hb低于120g/L、RBC低于4.00×10~(12)/L,女性及儿童Hb低于115g/L,RBC低于3.50×10~(12)/L为最初步提示贫血的指标。进一步测定每一例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容量(HCt)、红细胞直径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比积测定方法及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细胞比积测定方法及其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方法 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温氏法同时测定正常人和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比积值 ,经过统计学处理 ,对两种方法所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人两种方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贫血病人两种方法所测定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重度贫血病人差异较轻度贫血病人高 ,贫血病人差异较正常人高。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红细胞比积 ,结果可靠 ,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87岁。血型O型,有输血史,因肾功能不全,中度贫血住院治疗,需浓缩红细胞1U。浓缩红细胞由呼和浩特市中心血站提供,在用条形码为009580、009539的血源与患者的血液用盐水和聚凝胺两种方法配合时发现,次管均无凝集无溶血,主管均出现凝集;但经37℃水浴5min,在1min内显微镜下看凝集完全散开,表明该凝集为冷凝集所致,后经呼市中心血站成分科用抗球蛋白法确证。经37℃温浴后输注1U浓缩红细胞,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贫血病人进行了血液分析,特别是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不同指数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诊断隐性缺铁有一定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提供了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共检查58例贫血病人(男24例,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2000年10月~2001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遇到一家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均为女性。例1 32岁,例2 25岁,例358岁。症状和体征:该3例病人均有头晕、乏力、贫血、脾肿大,2例有黄疸。例1病史10年,合并子宫肌瘤,住院后给激素治疗无效。例2合并缺铁性贫血。例3合并胆结石,绝经后贫血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3例均有贫血,血红蛋白63  相似文献   

15.
观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患者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前后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输注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均明显高于输注前。所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协助治疗该疾病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内异物致肺栓塞伴急性免疫性溶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及讨论。本例患者为36岁,男性,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0天”入院,有α型地中海贫血病史及输血史。血清鉴定出抗-Ec及抗-JKa不规则抗体,CT肺动脉造影提示左肺上叶肺动脉走行区细条状稍高密度影,伴远端新见积气,异物待排。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后经输注交叉配血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术,为手术创造了条件,行胸腔镜左肺动脉异物取出术,使疾病获得良好转归。在临床上遇到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急性免疫性溶血,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为重要。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红细胞输注疗效欠佳者,及时启动血浆置换或联合利妥昔单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患者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前后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输注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均明显高于输注前。所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协助治疗该疾病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输血史,末次输血为半年前,此后服用中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重度贫血,Hb37g/L,申请输注A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4U,经输血前检查,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与AB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遂进一步血型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规范、科学、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输血治疗的324例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输血前妊娠史的关系,对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洗涤红细胞的无效输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24例患者中102例(31.5%)出现无效输注。红细胞无效输注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无关,与输血前妊娠史关系密切。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的无效输注率明显低于输注红细胞悬液者。结论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输血前妊娠次数越多,无效输注发生率越高。输注洗涤红细胞可以减少无效输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前后血色素改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黎艳  王士珍  辛平  付婷 《重庆医学》2003,32(10):1400-1401
目的 为探讨甲亢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5 2例住院甲亢病人治疗前后血清FT3 、FT4,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及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进行了观察。结果 甲亢病人可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无贫血。治疗后 ,随着血清FT3 、FT4转为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贫血病人Hb呈增高趋势 (P <0 .0 5 )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人RBC及Hb也恢复至正常 (P <0 .0 5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人Hb、MCV、MCH、NCHC恢复正常 (P <0 .0 5 )。治疗前后血清铁及血清铁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甲亢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