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一个侧面探讨如何培植散文精神。散文应该是比诗歌和小说更能直接而畅达地表述作家情感的载体,因此,培养一种朴素的散文精神,将加深我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广田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不仅继续从事多种文学体裁作品的创作,而且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园地里。在散文领域中,他同样把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集于一身,相辅相成地耕耘着丰沃的艺术土壤。方敬同志说:李广田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成果(《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序》)。李广田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在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散文壮阔凤仪,源远流长。本文从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刻画传神、真挚蕴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朱自清《北影》中白描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说明《北影》一文在中国散文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描艺术手法在当代文学中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散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祖国北方的大自然美景以及内心丰富的情感细腻的向读者呈现。她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传神地表达了朴素的生活,儿时神话的熏陶也为她的散文增添了不少艺术的魅力。独特的艺术联想,巧妙地构思,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描绘出一个令读者神往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是强调主体心灵精神和道德良知之主导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适应其宣扬良知之学需要的同时,阳明的散文创作,已经在文体功能、体制特征等方面,突破传统文体之既有规范,展现出一种新的散文艺术风貌。这对以文体解散形式突破传统古文之压制和束缚的晚明小品,起了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之为晚明小品之滥觞。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7.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梭罗选择散文作为其主要的创作形式是受到西方文体传统、19世纪美国历史文化语境及其个人创作取向、精神特质等方面影响的,这恰恰反映了梭罗的审美追求及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尊亲"、"奉养"为核心内容的孝精神长期为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具有符合人们社会生活需要的理性特征与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具体表现为:孝精神包含着朴素实用的共赢理念,对亲子双方来说具有互益性;是一种合理偏倚的家庭伦理精神,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稳定相处与家庭家族的长远发展;既顺应了人的天性要求又顾及到了具体实行的现实条件性;凝结了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平衡复杂变动的亲子关系的圆融智慧;是一种契合于传统社会的公共精神,长期发挥了维系个人、家庭与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音稀声的心灵传媒──评张惟自选散文的艺术取向赖丹在一次闽粤赣边区老同志闽西联谊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座谈会上,张惟惠赠了最新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他的散文自选集。这是“海潮丛书”的第一辑,其中也包括何少川、章武、蒋夷牧、朱谷忠的散文,以及林德冠的...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用古典主义的文化标准来衡量新文学,强调文学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散文创作实践中,梁实秋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执著于对中国传统散文语言艺术的独特追求。梁实秋文学批评与散文创作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耿立的历史散文受到文坛的关注。历史细节与人文精神的交汇,及其所构成的内涵真实与其表现形式的虚实相生,是其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文学理论而言,这是一种较佳的文体组合状态,接近文学价值的理想状态;就现当代散文创作史,尤其是目前散文创作状况而言,耿立历史散文又自具面目。《史记》作为古代散文创作的最高典范,是耿立历史散文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3.
借助原始文献,运用实证方法辨析周作人散文言志论的意蕴和审美品格。周作人的"言志"不仅是言个人之志,更为重要的是借个人言志寄寓自己的文学、文化理想,主要是追求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反对文学的功利色彩。因此周作人的"言志"是指自我的独善。当然,周作人的"言志"说已不同于五四时期健全的文学个性论,而是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当代散文呈现出新的景观:十分关注当代人的精神与灵魂现状,构建新的人文精神;文化日渐对散文进行强烈渗透,使之显示出深厚的火化底蕴;散文的体裁疆域大大拓宽,散文家族中不时出现新的面孔;体闲散文的繁荣表明散文更进一步走向世俗生活,贴近民众。这反映了社会转型期文学发展的某些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中,以丰子恺、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为代表的白马湖散文作家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过去对这个散文作家群的研究有所提及但并不深入,对其形成的深层背景、创作态度、艺术精神等群体的整合研究还很不够,还有很大的研究意义与拓展空间。因此,从一个群体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深化对作家个体的研究,为地域文化的探究提供一个生动的实例,为文学流派的研究提供一个主流以外的参照系,对当下的散文写作、教育和美育等都有着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悲悯的入世情怀和雄健的军人气质是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文化的滋养使他具有悲悯的入世情怀;雄健、刚劲、慷慨悲壮的军人气质深入到他的血液中,使他的散文有一种大气磅礴、阳刚勃郁的"力之美"。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诗界奇观。朦胧诗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二是意象化的表现手法,三是陌生而平朴的语言风格。朦胧诗以对传统艺术惰性的挑战,重扬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规范,具有极强的文学变革意义。它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并建立起了诗歌新的美学原则,开创了现代化艺术探索的多元景观。  相似文献   

18.
骈文兴盛于魏晋六朝,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其时正值中国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骈文充分地展现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故而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坛骈风大开,进入一个骈俪化的时代,在句式的整练、声韵的和谐、辞藻的雕饰诸方面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至二、三十年代 ,散文文体开始走向成熟 ,众多流派、作家群体的出现使散文创作走向多元化。开明书店的散文作家群的创作风格独特且富有教育功能。本文着重探讨“开明”一派散文作家的创作。首先关注其散文审美趣味和文体风格的特点 ,并对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夏丐尊四位作家的部分作品进行了分析。其次 ,文章着眼于“开明”散文的教育作用。从题材的“日常化” ,作品独特的人格感化、道德教化和审美陶冶作用及语言的明白如话、章体结构的严谨、易于模仿等特点阐述“开明”散文教育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孙犁的小说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显示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创造美的意境 ,充分体现艺术的含蓄 ,人物性格、风习民情等方面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 ,用质朴的语言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