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取得个人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的条件依然存在,劳动力通过市场进入生产过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劳动力的商品所有权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特色,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劳动收入的分配是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劳动收入分配,必须突破传统认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是两种分配方式,也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剩余分享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阶段社会主义中按劳分配并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宜理解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劳者有其股只不过是劳动者分享经济剩余的形式之一.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点在于按劳动力产权分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涉及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基本上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不能将要素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混为一谈.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可以共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按劳分配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分配方式,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按劳分配具有补充作用,一种是替代型的补充作用,另一种是渗透型的补充作用。通过渗透型的补充作用,按劳分配趋于完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但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劳动力使用权价格构成按劳分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所有权(狭义的)分配,但劳动力所有权收益构成按劳分配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劳动力使用权价格加劳动力所有权收益。按劳动力使用权价格分配是按劳分配实现的第一层次,它是“事先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是按劳分配实现的第二层次,它是“事后分配”,是对“事先分配”的劳动收入的矫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劳动力商品并非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社会主义现阶段还有劳动力商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完全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否定劳动者对公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的所有权,按劳分配不等同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实现未必会通过雇佣劳动形式或劳动力买卖形式,若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代按劳分配,将严重扭曲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正>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应该是按劳动力价值进行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不再是商品,不具有价值,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应该以劳动为尺度进行,这是错误的。按劳动力价值进行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和按劳动进行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代表着两个各不相同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二者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9.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的新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所实行的按资根本分配有着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提出的理论依据不同,二者在社会分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二者实施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既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由于多种所有制及多元产权主体的存在,作为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具有必然性。实践中,必须在全面认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和所有制结构层次以及宏现经济运行层次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其他社会不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一观点在今天仍然影响很大,其典型表现就是:十五大以后,人们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却不承认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存在按劳动力要素的分配即按劳动力价值的分配.可见,澄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属性对正确理解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十分必要的.一、从产生的原因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市场经济共生共存,是市场经济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长期以来,理论界把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资本家,得到的只是劳动力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分配从工人角度看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按自己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获得等量的个人消费品。因此,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被看作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截然对立的经济特征。其实这是一种理论误解。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又赋予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新的内容,形成了以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要素分配体系。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才能既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实际上是"按劳动力价值"或"按劳动能力"分配,分配数额的确定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分配"的社会制度的区别仅在于"内容"———生产资料的基础不同,并不在于形式———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计划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将价值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但它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种种矛盾之处。具体包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严格对立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生产劳动被严格界定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劳动包含范围广义化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将人与物的效用关系置于次要地位的倾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暗含的对单一按劳分配体制正义性、合理性论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与资本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以其所有者将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作为商品提供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获得货币收益来进行和实现的,由价值规律客观调节的市场价格是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现实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