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以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设计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第一方案是为检验已存在隔、排水措施的性能,计算中央分隔带底部设置的排水管流出的水量;第二方案是假定中央分隔带现有隔、排水措施不存在的情况下,中央分隔带顶部入渗水量引起天然潜水面上升的高度,模拟饱和-非饱和界面的运移过程。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的计算结果为中央分隔带的隔、排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其它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的研究具有借鉴和类比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同护栏形式特点、通信管道埋设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结合工程用地、交通组成、安全需求等科学进行中央分隔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小客车的行驶特性,探讨了小客车在设置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内超车车道行驶时,司机视点的位置,研究了停车视距及横净距的计算方法,以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为例,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停车视距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9)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是高速公路路面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介绍了排水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构思;结合直线段和超高段的排水设计,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的优缺点;探讨了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舍理安排施工工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三种不同损坏情况下的解决方法,为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禹忠耀  郭俊杰  孙建芳 《山西建筑》2002,28(11):140-141
通过对太旧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立地条件研究分析,确定了太旧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程序、品种,并对太旧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斌 《山西建筑》2009,35(25):285-286
通过对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同护栏形式特点、通信管道埋设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结合工程用地、交通组成、安全需求等科学进行中央分隔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设计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新型混凝土护栏研究过程,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提出中央分隔带新型混凝土护栏的结构形式,经工程实践应用,该新型混凝土护栏具有防撞、防眩、绿化、排水等综合交通功能,可降低维护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产生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王安华 《山西建筑》2007,33(21):326-327
阐述了中央分隔带未设排水措施的危害,较全面地列举了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的形式及各种形式的适用范围,介绍了各种中央分隔带排水构造物尺寸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以保证道路路基路面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海滔  郭慧  贾亚洲 《山西建筑》2010,36(29):266-267
分别介绍了直线段中央分隔带和超高段中央分隔带,对各种排水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各种排水方案存在的优缺点,以期对于今后我国高速公路排水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颖 《山西建筑》2009,35(10):290-291
根据非饱和土的渗流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下公路中央分隔带进行渗流模拟,结果表明渗入中央分隔带的水量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及回填土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何鹏 《中国市政工程》2013,(1):7-9,13,101,102
为在新城市政道路建设中贯彻落实低碳理念,以上海市嘉定新城中心区为例,进行探索实践。从加大道路绿化种植力度,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桥梁及绿化,采用无伸缩缝桥梁技术,建立道路雨水收集过滤系统,道路路面结构运用温拌排水性沥青、钢渣透水混凝土和道路绿化自动喷灌技术等5个方面,介绍了工程设计和实践,做到建设过程中,既考虑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最后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也指出了如何调动参建单位积极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道路交通设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仅仅局限在道路工程设计,缺乏与交通工程设计一体化的理念,导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尤其是交通功能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不合理。以重庆市西部会展中心片区路网道路交通设计为例,提出道路交通设计一体化的理念,提高道路交通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以适应未来道路交通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杭州城市道路绿化,并思考绿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由于道路断面设计、市政设施排布不合理等而影响道路绿化种植和良好道路绿化景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提出重视道路绿化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树种选择及配置、提升园林人的专业素养等问题,尽量减少道路工程中影响道路绿化的不利因素,为道路绿化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道路功能,以期为今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某城市道路拆迁改造中采用建筑垃圾土作路基填料的工程为例,分析了建筑垃圾土的组成及工程特性,简述试验路段采取分层碾压填筑后再进行强夯加固的施工方案。介绍了分层碾压施工对建筑垃圾材料的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重点阐述采用强夯法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设备选择、方案制订、施工准备及施工操作等内容。经过施工质量检测,表明强夯法对建筑垃圾土填料的路基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浅论风景旅游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哲 《规划师》1999,15(2):63-65,90
风景旅游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除了满足道路交通功能与技术要求之外,必须重视研究如何使城市道路成为观赏城市风景景观的良好场所;城市道路空问及相关设施应当具有艺术观赏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与特色.由此.必须从城市的自然、人工、人文环境条件出发,对道路进行精心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从道路平面几何线型、横断面各要素组成,竖向设计、交叉设施、地下管网、城市雕塑、交通标志、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构思。现代化城市道路必须是交通功能良好、各项市政设施完备,园林化、绿化、美化、香化、艺术化。每条城市道路成为一座街心花园。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城市高架道路接地匝道往往存在交织段较短、交通负荷较重、交叉口拥堵情况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剪刀叉式接地匝道设计方案,即在单侧高架道路上先布置下匝道,再布置上匝道,在立面上,先下后上的2根匝道形成"剪刀叉"的形态,在平面上2根匝道并列布置,其中1根匝道布置在道路内侧,另1根匝道布置在道路外侧。高架道路的另一侧也按此方法布置匝道,避免高架道路车流的短距离交织运行,同时也使地面交叉口最多只面对2根匝道,减轻了地面交叉口的交通负荷,改善了运行情况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姬秀玲 《山西建筑》2009,35(30):296-297
以一条道路的建设为样本,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提出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景观设计和附属设施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新思路,并给出具体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沪南公路区域路网,交通流量,交叉口和出入口影响以及现状交通构成进行拥堵分析。在拥堵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区域路网;取消支路交叉口信控,采用右进右出交通组织;增加车道规模,局部路段采用"主路+辅路"的交通组织形式等改善对策。最终指出解决沪南公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策略是增加车道规模,局部路段采用"主路+辅路"的交通组织形式,可满足周围居民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道路拥堵、"马路开拉锁"、行人过街设施数量不足及城市景观河道水质等一系列问题。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政策层面阐述了倡导公交优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和建议。分析了地下空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地下空间审批、管线建设、日常管理等环节提出了具体措施。提出了以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安全岛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系统,给出了中心城区域干道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议距离。提出了利用再生水,回灌二级景观河道的方式,缓解水资源紧张及改善景观河道水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