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容  黎作为 《河北医学》2009,15(3):300-30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院眼科在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32例共36眼,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36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追踪随访6个月,治愈23眼(63.89%),有效8眼(22.22%),总有效率86.11%。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22眼(61.11%),视力不变12眼(33.33%),视力下降2眼(5.56%);眼压≤21mmHg者30眼(83.33%),眼压在21~25mmHg间者4眼(11.11%);眼压在26—31mmHg间者2眼(5.55%),加用其他降眼压药物后眼压降低至≤22mmHg。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操作以及合理的术后处理,在高眼压状态下采取手术治疗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长春  童亮  蔡洪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1016-101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顽固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经验。方法 82例122眼非洲黑种人顽固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常规联合强力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在高眼压情况下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果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眼压为(13.86±2.82)mmHg,与术前(57.02±19.13)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眼压(16.80±5.60)mmHg,与术前(51.34±17.93)mmHg比较亦明显下降(P〈0.05)。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眼压较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眼压低(P〈0.05),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并发症低于常规小梁切除术组(P〈0.01)。结论顽固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患者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好,术后眼压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42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30眼(71.42%),不变8眼(19.04%),4眼视力下降;22眼(52.38%)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10眼(23.81%)局部用药后眼压得到控制。结论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积极手术可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4.
袁红宜 《中原医刊》2004,31(21):20-2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眼球按摩的时机。方法:对42例45眼高眼压的青光眼经药物降眼压、激素抗炎治疗后,进行小梁切除,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巩膜咬切术,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术中缓放房水,形成前房,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结果:术后一个月≤20mmHg37眼;术后三个月≤20mmHg31眼。结论:高眼压状态下抗青光眼手术联合术后早期眼球按摩是一个安全有效、调节性强、简单易行的降低眼压和保持滤过道通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方法:回顾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178例(19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32眼(16.33%),术前眼压≤21mmHg者146眼中发生浅前房14眼(9.59%),术前眼压22—30mmHg者30眼发生浅前房10眼(33.33%),术前眼压≥30mmHg者中20眼发生浅前房8眼(40.00%)。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有关,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低;根据术后并发症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7月采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患者128例(149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术后切口对合、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38眼(926%),浅Ⅰ级前房8眼(54%),浅Ⅱ级前房2眼(13%),浅Ⅲ级前房1眼(0.7%)。术后7~10天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6个月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145眼。可调线依据眼压、前房、滤过情况于术后1~2周时酌情拆除,必要时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眼压可以下降2~8mmHg。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共89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1年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1.90mmHg,1个月复诊眼压平均13.75mmHg,3个月复诊眼压14.60mmHg,6个月~1年后眼压平均在18~20mmHg。结论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杨殿君 《中外医疗》2010,29(1):70-70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和术后眼球按摩在小梁切除术中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半年至1年随访。结果术后57d出院,眼压平均值11.42mmHg,6个月~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降低眼压,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联合术后眼球按摩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半年—1年随访.结果术后57天出院,眼压平均值11.42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降低眼压,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184例(204眼)中6例术中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6例中无晶体眼1例(16.66%),晶体眼5例(83.34%)。术前眼压〈22mmHg 1例(16.66%),22~40mmHg 3例(50%),〉40mmHg 2例(33.33%)。术后随访半年眼压10~22mmHg 1例(16.66%),22~30mmHg 4例(66.66%),〉30mmHg 1例(16.66%)。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原因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4眼青光眼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4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2月,2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3.33%。结论: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运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混浊病人32例4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12眼。合并皮质性白内障24例36眼,合并核性白内障8例10眼。术前视力:光感~0.4。眼压:25.00mmHg±14.75mmHg。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6月。所有患者术后眼压明显下降(〈21mmHg),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t=8.75,P〈0.01)。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其中40眼房角完全开放,6眼房角开放〉1/2周。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张辉  杨风娟  仲伟 《吉林医学》2008,29(9):738-739
目的:观察窦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5人8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窦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前眼压16.87~37.12mmHg(1mmHg=0.133kPa),平均(23.87±3.87)mmHg,术后随访最终眼压12.45~21.48mmHg,平均眼压(14.664-2.56)mmrig,经统计学t检验,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平均加深1.38倍。术后视力〈0.1者6眼,此6例患者均有眼底视神经萎缩;0.1~0.5者32眼;〉0.5者47眼。结论:改良窦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自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14.
裴化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97-498
目的探讨眼球按摩对滤过性手术后眼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对已行滤过性手术后治疗的82例(82只眼)青光眼进行眼球按摩,比较按摩前后前房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82例(82只眼)按摩前与按摩后即时前房及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有部分病例难以形成满意的滤过泡而致眼压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手术失败。术后早期行眼球按摩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术后疗效。方法 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35例慢闭青光眼,20例急闭青光眼,15例开角青光眼,2例难治性青光眼(共72例,73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3~24个月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 52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76%。10眼术后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显效率为14%。7眼加药物治疗眼压〈30mmHg,有效率9%(总有效率为91%)。4例手术后服压仍不缓解,约占5%。并发症脉络膜脱离6只眼,发生率8.2%,低眼压性黄斑病变一只眼,占1.3%。无滤过泡渗漏及感染。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若丝裂霉素C(MMC)应用过程中的药物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放置位置适当,其副作用引发的并发症与传统小梁切除并发症比较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手指按摩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的治疗效果。对青光眼术后滤枕扁平、前房深或正常深度、眼压偏高患者17 例分别于手术后1 周、半月或1 月以上在滤过泡两侧或眼球上行指压按摩, 每次5~10 m in, 每d 2~4次。经按摩后16 例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 眼压由按摩前2.99 kPa (X) 降低到1.49 kPa, 下降幅度为50% 。结果表明: 在某些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显示可能失败的病例中手指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娴 《中外医疗》2016,(27):62-64
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一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 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 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与术后眼压的关系。方法我们对收治的32例(44眼)患者根据不同的术后眼压值分为3组,A组:15眼,眼压高于18mmHg;B组:15眼,眼压介于18~12mmHg之间:C组:14眼,眼压介于12—5mmHg之内。比较三组受试者的视力、MD值及术后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仍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术后眼压在18mmHg以上视野仍会继续缺失。B组中患者手术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有所提升,但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降低眼压对部分青光眼患者可以减缓视野的恶化和青光眼进展。c组中患者手术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有明显回升,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术后将眼压控制在12—5mmHg之内对改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有明显作用。结论晚期青光眼患者最好将眼压控制在12~5mmHg之内,对晚期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变化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手指按摩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的治疗效果。对青光眼术后滤枕扁平、前房深或正常深度、眼压偏高患者17例分别于手术后1周、半月或1月以上在滤过泡两侧或眼球上行指压按摩,每次5 ̄10min,每d2 ̄4次。经按摩后16例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眼压由按摩前2.99kPa(X)降低到1.49kPa,下降幅度为50%。结果表明:在某些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显示可能失败的病例中手指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锐  龚自芬  孟婕 《当代医学》2011,17(7):108-109
目的观察探讨复合青光眼滤过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粘弹剂及可调节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治疗的43例(56眼)原发性青光眼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结果术后随访3~15月,平均6月。56眼中除3眼眼压控制不稳定,滤过形成不明显,经可调节缝线拆除,滤过泡针刺重建,配合滤过泡按摩,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余均控制在9~16mmHg(目标眼压:不再使视野继续受到损害的眼压)。观察术前术后视野变化,未发现视野进行性损害。结论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能够明显地防止术后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泡疤痕化,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获得正常、持续、稳定的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