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18、IL-6和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活动期RA患者、40例稳定期RA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中的JL—17、IL-18、IL-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IL-18、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和IL-18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IL-17、IL-18、1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梁秀云 《海南医学》2012,23(4):85-87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6、TNF-α、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比浊法对74例RA患者(RA活动期组48例、RA非活动期组26例)血清IL-6、TNF-α、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血清IL-6 [(8.03±0.98)pg/L]、TNF-α [(7.54±0.82)pg/L]、CRP[(11.40±1.25)mg/L]等检测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6[(10.42±1.51 )pg/L]、TNF-α[(10.32±1.34)pg/L]、CRP[(15.02±1.8 1)mg/L]等检测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r=0.61,P<0.05); IL-6、TNF-α.与CRP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r=0.52,r=0.71,均P<0.05).结论 检测RA患者血清IL-6、TNF-α与CRP水平对观察其病情变化具有重重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期反应物及病情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反映RA病情活动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活动期RA患者33例及非活动期R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外周血中TNF-α、IL-6、IL-8、CRP和ESR水平,对血清中细胞因子及RA病情活动相关指标,包括ESR、CRP、休息时疼痛关节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以及握力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6和IL-8水平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急性期反应物CRP、ESR及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参与了RA的病理损伤过程,其血清水平与RA病情活动正相关.可以作为是RA活动的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梁伟  宋笃焜  劳建英 《河北医学》2009,15(3):272-27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6、IFN-γ、TNF-α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3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和35名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分别进行IL-1、IL-6、IFN-1和TNF—α检测。结果:RA患者治疗前血清中L-1、IL-6、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RA患者治疗后血清中L-1、IL-6、IFN-γ、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RA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在RA患者活动期及治疗后和缓解期对其进行血清IL—1、IL-6、IFN-γ、TNF-仪等指标的检测,对观察病情、及早进行复发治疗具有重要的监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膝关节滑液(SF)中细胞因子白介素-32(IL-32)和炎症介质TNFα含量,探讨IL-32和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的血清和关节滑液,l0例健康人的(对照组)膝关节液,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32和TNFα含量,并对IL-32和TNFα两指标作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RA组血清和膝关节滑液中IL-32和TNF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L-32血清和膝关节滑液浓度值分另别为(28.65±8.51)×10-9g/L和(44.61±6.53)× 10-9g/L,RA组IL-32血清和膝关节滑液浓度值分别为(94.96±9.87)×10-9g/L和(155.86±41.53)×10-9g/L(P均<0.01).对照组TNFα血清和关节滑液浓度值分别为(103.53±16.92)×10-9g/L和(405.61±33.85)×10-9g/L,RA 组 TNFα血清和膝关节滑液浓度值为(360.96±52.61)×10-9g/L和(846.36±52.13)×10-9g/L(P均<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IL-32与TNFα有较强(对照组的性关系数r未超过0.5不能说有较强相关性)正相关关系(对照组血清r=0.46,P<0.O1,关节滑液r=O.43,P<0.01;RA组血清r=0.59,P<0.01,关节滑液,r=0.64,P<0.01).结论 IL-32与TNFα可能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IL-32的增高可能引起TNFα含量的增高,从而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8、IL-33的异常表达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RA诊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待检对象血清中IL-18、IL-33的水平,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L-18、IL-33在R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及在RA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有无差别。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IL-18与IL-33及临床相关指标有无相关。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3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两组间IL-3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中IL-18与IL-33水平成正相关(P〈0.05)。RA患者的血清中IL-18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成正相关(P〈0.05);RA患者的血清中IL-33水平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成正相关(P〈0.05),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8、IL-33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8与IL-33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37例RA患者分为RA活动期组(21例)和RA缓解期组(16例),另采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TNF-α和IL-6水平.结果 RA缓解期组和RA活动期组TNF-α、IL-6、CRP和VE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RA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TNF-α、IL-6、CRP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71、0.502、0.584,P均<0.05).结论 血清VEGF和TNF-α、IL-6、CRP水平高低能够反映RA患者病情活动变化,VEG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可能和TNF-α、IL-6、CRP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志华  黄石  齐青松  张志安  张晓静 《海南医学》2013,24(15):2262-226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A含量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P<0.01);RF值阳性患者和RF值阴性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17F含量与RF值及患者血清IL-17A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IL-17A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DAS28评分方法判断RA病情活动性,检测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47例,缓解期49例)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缓解组(P〈0.01),其中女性瘦素水平又显著高于男性(P〈0.05);RA缓解期组以上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活动期组血清瘦素与TNF—α、IL-1β、IL-6、RF、CRP、ESR、抗-CCP水平、DAS2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病情活动性具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一种协同炎性因子促进RA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清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活动期RA患者40例,非活动期RA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17、IL-6和IL-8的水平,比浊法测CRP,魏氏法测ESR。结果: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中IL-17、IL-6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疾病活动指标ESR和CRP呈正相关。结论:IL-17、IL-6和IL-8参与了RA的发病,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疾病活动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98例肺癌患者血清IL-6、TNF、VEGF含量水平,并与6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化疗前肺癌患者血清IL-6、TNF、VEGF含量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测定肺癌患者血清IL-6、TNF、VEGF水平,对其病情了解、疗效观察、判断预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右江医学》2010,38(4):388-390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瘦素血症及清除炎症因子效果,旨在改善CRF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30例CAPD的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做对照组。观察尿毒症患者治疗前、透析后1 d、30 d、90 d血清瘦素、TNF、IL-6、IL-8、CRP水平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改善情况,与正常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血清瘦素、TNF、IL-6、IL-8、CRP浓度透前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或<0.01);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透后1 d、透后30 d、透后90 d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状态,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重庆医学》2011,40(1):34-35,37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炎症因子的效果。方法 30例CAPD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透析前和透析后1、30、90 d血清5项指标[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5项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清5项指标透析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P<0.05),透析后1、30、90 d与透析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临床五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8、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方法对18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抽静脉血统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血清hs-CRP、IL-6、IL-18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hs-CRP、IL-6、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测定急性脑梗阻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8并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评估治疗、病性轻重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 0 1或P <0 .0 5) ;治疗2周后,CRP浓度接近正常。结论:CRP可作为估计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抗生素疗效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好转。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在脑梗死的治疗、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脂联素也可以作为脑梗死的预防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甲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并与40名正常人对比。结果手术治疗前甲亢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分别为(324.1±89.4)ng/mL和(201.3±64.0)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216.4±81.5)ng/mL和(142.5±5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治疗3个月后TNF-α和IL-6的含量分别为(224.8±84.7)ng/mL和(149.4±51.6)pg/mL,明显低于手术前(均P<0.05),但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甲亢未治患者的TNF-α和IL-6较正常人高,手术可降低TNF-α和IL-6的水平。检测甲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在应用益赛普治疗前后血清TNF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RA患者接受益赛普治疗前后血清TNF的变化,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RA患者接受益赛普治疗前血清TN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TNF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赛普可明显下调RA患者体内TNF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枕后腱弓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40位头痛患者通过枕后腱弓松解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并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及25例正常人血清CRP的水平变化。结果颈源性头痛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头痛时间明显缩短,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源性头痛患者血清中CRP显著增高(P<0.01),枕后腱弓松解治疗后血清CRP恢复正常。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一些障碍,枕后腱弓松解治疗可调节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