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机理非常复杂,受许多因素影响[1,2],是当今显微外科学、创伤外科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神经缺损后修复机理的研究工作涉及桥梁作用、趋化作用、微环境作用等方面。曾被用来作神经修复研究的自体、...  相似文献   

2.
皮肤扩张术在美容整形外科应用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1976年Radovan发明可控式扩张器以来,皮肤扩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烧(创)伤后遗留畸形的修复以及耳、鼻、乳房等器官再造,皮肤色素痞、血管瘤等体表良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整形外科里程碑性的成果。正如张涤生院士所说:“组织扩张技术是整形外科历史上最有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导管技术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新的发展方向,而单纯的异体神经移植也存在着受体免疫排异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最佳选择,但白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导管技术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新的发展方向,而单纯的异体神经移植也存在着受体免疫排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成人头面颈部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瘢痕旁的正常皮肤上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扩张的皮肤面积达到预计量后,切除瘢痕组织,用平行推进法或旋转推进法进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48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后5天扩张器外露,遂行Ⅱ期手术,术后疗效良好;其余病例未发生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扩张器不扩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24个月,皮瓣转移修复区域色泽良好、质感较好、皮色与周围皮肤接近。结论: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头、面、颈部瘢痕,具有皮肤色泽接近、质感充实、有弹性、手术效果好、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桩冠修复是口腔临床前牙冠折、残冠、残根缺损修复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桩核由于固位力强、密合度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前牙修复。本院自2007年3至12月收集85例患者93颗前牙,分别行铸造桩核、纤维桩核烤瓷冠修复,修复体使用2年后随访,纤维桩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将2种桩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皮肤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6年Radovan报道应用可控式扩张器以来,皮肤扩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尤其在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以及耳、鼻、乳房等器官再造和体表良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等方面,被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整形外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张涤生称之为:“组织扩张技术是整形外科历史上最有创造性的成就”。我国于1985年开始应用这一技术,20多年来,在皮肤扩张术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扩张方法、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Guo W  Gai LY  Liu XP  Zhang GH  Liang FQ  Li R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924-927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供血形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腔内修复术的52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主动脉血管造影观察夹层腔内修复术前后内脏动脉供血形式的改变。结果 修复后内脏动脉供血改变:完全真腔供血但狭窄的7条血管中,6条修复后狭窄消失,1例修复后狭窄无变化;真假腔同时供血的22条血管中,21条修复后完全恢复真腔供血或恢复真腔供血为主,1例供血形式无变化;完全假腔供血的2条血管修复后,1条恢复真腔供血为主,1条供血形式无变化;无供血的5条血管中,4条恢复真腔供血为主,1条无变化。36条被破坏的内脏动脉中修复后真腔供血改善88.9%,真腔供血无变化11.1%,无真腔供血减少。结论 腔内修复前被夹层破坏的内脏动脉供血形式以真假腔同时供血为主;腔内修复技术有利于被破坏内脏动脉恢复真腔供血。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因损伤后的神经细胞难以再生、运动功能难以恢复,造成终身瘫痪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被认为是脊髓损伤后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通过微环境诱导神经细胞的再生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至今为止,神经营养素-3(NT-3)是已经被Zhou等[2]证实能够在脊髓损伤后促进皮质脊髓束轴突生长的最有效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0.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运动医学的发展,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这一临床难题也越来越重视。放射自显影技术、电子显微镜及组织生化成分测定等基础学科技术的发展,使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的研究也更为深入。但在这一领域里仍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问题和存有争议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概述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离心后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其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基质重构和血管生成,从而发挥着抗炎修复和组织再生的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再生医学、皮肤等方面。本文就PRP在面部年轻化、瘢痕修复、妊娠纹、黄褐斑等皮肤美容的应用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改良股前外侧组织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血管蒂长、解剖恒定、操作方便,被广泛运用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但因手背、足背等非功能区运用皮瓣修复后外观臃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因此,2000年以来,我们将股前外侧组织瓣改良设计成一半为筋膜瓣,另一半为皮瓣游离移植的新方法分别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的非功能区与功能区,术后受区在外形、功能上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联合植皮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合瓷改良式马里兰桥在单个前牙缺失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单个前牙缺失病例为操作对象,进行舌侧牙体预备及邻缺隙侧针道预备后,制作马里兰桥修复体,利用聚合瓷材料制作桥体部分,临床试戴后粘固。结果:对11例单个前牙缺失患者进行聚合瓷改良式马里兰桥修复后,经过1年随访,仅出现1例脱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聚合瓷改良式马里兰桥具有美观效果好、磨削牙体组织少、不易变色、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在临床前牙美容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生物活性管桥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损伤后由于存在神经缺损、神经瘤及瘢痕形成等原因,通过自发神经再生往往失败,需要外科干预来修复神经缺损。在人体短于1cm神经缺损可以直接缝合,更长的神经缺损往往需要自体神经移植来修复。自体神经移植目前被认为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由于存在供区缺乏、供区后遗症、移植物瘢痕化、塌陷、再生轴突弥散等问题,使自体神经移植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牛去细胞骨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型骨修复材料牛去细胞基质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牛去细胞骨基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兔肌肉内种植实验和兔桡骨骨缺损修复实验研究.结果 牛去细胞骨基质无毒性、无热源性、不引起溶血反应,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生物降解并被纤维组织取代,兔骨缺损区植入后可被骨组织取代.结论 牛去细胞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鼻畸形可由外伤性、感染性、先天性、医源性等原因所引起,因病因各异,导致的鼻畸形的类型也不尽相同.鼻畸形不仅是骨骼的畸形,而且也有软组织的瘢痕形成等.因此,鼻畸形的修复常常需植入坚强的移植材料,恢复鼻的支架并抵抗瘢痕引起的收缩力,以获得稳定的修复后形状. 自16世纪以来,一些种类的材料被用于鼻成形术,例如,羟基磷灰石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作为一种陶瓷,易碎,是其缺点;金属如钛和钴、铬、钼合金虽被应用,但因其过于坚硬而不适合鼻软组织的修复,而更适合于代替骨骼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三维立体诱导非软骨来源种植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诱导,进行周期性应力刺激,设立对照.2周后,观测大体、组织学形态、生化指标,筛选最佳诱导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12、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评分,验证长期修复效果.结果:与二维培养各组相反,立体培养各组出现明显软骨分化,并以凝胶微球悬浮细胞进行应力刺激培养组效果最佳.术后动物肢体功能优良,12周后软骨缺损被完整修复,表面光滑,质地坚硬,为透明软骨结构,与周围软骨结合紧密;24周后仍然保持透明软骨结构,组织学评分无变化.对照各组软骨缺损均未被修复.结论:立体软骨诱导优于平面诱导,应力环境提高诱导质量,获得的种植细胞可取得稳定的长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修复面颈部损伤的最常用皮瓣之一,额部皮瓣因其血供丰富、毗邻受区、色泽和质地良好等解剖优势,被广泛用于面颈部瘢痕、色素痣、肿瘤等皮损术后的修复及鼻、眼睑等器官的再造。随着与软组织扩张、皮瓣延迟、皮瓣预构及显微外科等技术的联合运用,额部皮瓣临床适应证更广,手术技巧更丰富多样。本文就额部皮瓣的临床应用技巧及相关适应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成纤维细胞的双重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是一种多形性细胞,主要存在于机体血管周围及脂肪组织等疏松结缔组织中,在静息状态下被称之为纤维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在组织创伤、炎症后的修复过程中,由无功能的纤维细胞转化为FB,并与单核一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共同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统称为修复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IS覆盖的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PPM)修复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可行性,及SIS在促进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2.0 kg,制备大小为1.2 cm×0.6 cm的气管前壁、侧壁4~6环全层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PPM修复组采用大小为1.4 cm×0.8 cm的单纯PPM修复缺损;SIS-PPM修复组采用预先紧密缝合的大小为1.4 cm×0.8 cm的SIS和PPM修复缺损.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 术后SIS-PPM修复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发生.PPM修复组分别于术后6 d及18 d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潴留死亡1只兔,其余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皮下气肿.两组动物重建气管均无塌陷、狭窄.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动物气管腔内均未见明显肉芽及瘢痕,8、12周时重建气管表面有气管黏膜覆盖,SIS-PPM修复组纤毛组织和杯状细胞多于PPM修复组.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SIS-PPM修复组重建气管中心区域大部分被较成熟的纤毛覆盖,PPM修复组重建中心区域大部分为幼稚纤毛覆盖;12周时SIS-PPM修复组纤毛方向性好,纤毛无明显分泌物附着;PPM修复组纤毛凌乱,纤毛表面有大量分泌物附着.结论 SIS和PPM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和生理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上皮化.SIS具有促进气管黏膜修复愈合,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