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情况,寻找SAH抗纤溶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抽取30例正常对照组及25例住院SAH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3,4周血,用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11例血浆D二聚体下降后又升高,1例再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SAH后血浆D-D升高,观察D二聚体变化有  相似文献   

2.
簇免法测定了10例基底节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5例急性脑梗塞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和强啡肽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及CSF中β-EP,DunA含量明显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β-EP,CSFβ-EP,DunA含量明显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β-EP,CSFβ-EP和DynA含量增高,脑梗塞患者血浆和CSFβ-EP增高,而CSF中DyuA含量下降;出血部位与β-EP和Dy  相似文献   

3.
刘顺卿 《河北医学》1998,4(6):31-32
80年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采用脱水降颅压、抗纤溶药物等治疗,疗效较差,且死亡率较高。90年代除常规治疗外,我们加用腰穿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SAH36例,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91.69%,而且后遗症少。我们认为置换血性CSF可清除氧合血红蛋白等血管活性物质,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止蛛网膜粘连,以及降低颅内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选择8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SAH发病72小时内予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静滴,每分钟4~8滴,每天1次,连用2周。对照组常规治疗。发现治疗组 DCVS发生率和 SAH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 05)。认为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预防DCVS,降低SAH死亡率,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及4例恶性淋巴瘤(ML)病儿脑脊液中的β2微球蛋白(CSF-β2M)、乳酸脱氢酶(CSF-LDH)及铁蛋白(CSF-F)进行了测定,并结合脑脊液常规和生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鞘内注射前及第1,2次注射后,CSF-β2M,LDH,F较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CNSL)组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随着CNSL治疗时间的延长,三者均逐渐下降,最终恢复正常。NCNSL组CSF-β2M及CSF-LDH均正常,有部分CSF-F升高的病儿,1~3月后发展为CNSL提示CSF-β2M,CSF-LDH及CSF-F可作为CNSL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NCNSL病儿CSF-F持续性升高,应警惕CNSL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凝血和纤溶指标与冠心病(CHD) 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甘氨酸盐析沉淀定量法和ELISA 法测定了50 例CHD 患者(心绞痛29 例,急性心肌梗塞21 例) 和25 例健康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 和D- 二聚体(D- dimer,DD) 含量。结果:CHD 患者血浆Fg 和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心绞痛者Fg 和DD 含量分别为(4-34 ±0-64)g/L,(0-84 ±0-88)mg/L(均P< 0-05) ,急性心肌梗塞者增高更显著,分别为(4-94 ±0-88)g/L,(1-37±1-41)mg/L( 均P<0-01) ,呈急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 对照组(P< 0-01 或P< 0-05)。结论:高水平Fg 和DD 与CHD 患病率和病变程度相关,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刘艳  马明月 《沈阳医学》2000,20(1):19-23
目的:研究乙醇对雄(男)性生殖内分泌系统损害机理;方法:测定饮酒和酒精中毒毒血中T、LH、FSH、E2、LDH、LDH-x、G-6-PD水平和染毒乙醇大鼠血和睾丸匀浆中T、LH、FSH、MDA、SOD、GSH-Px、CAT、-SH含量及水平;结果:3000、4000mg.kg^-1染毒70天乙醇大鼠血中T明显下降,LH、E2、FSH升高,血和睾丸匀浆中MDA明显升高,而SOD、GSH-Px、-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1例SAH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PGE1治疗,比较两组病人DCV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DCVS的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P〈0.05。结论:PGE1可减少SAH病人发生DCVS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观察王维和耿佃盛高庆利(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神经科256400)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危重症。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在患者发病3日内行DS...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CPK,LDH,GOT和LAP活性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肌酸磷酸激酶(CPK),乳腺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和亮 酸氨基肽酶(LAP活性作了测定。结果发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当天和伤后第1天CSF CPK,LDH和GO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SF LAP活性则升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取脑脊液1~2 ml,先取0.5 ml放在血细胞计数器内算出每例患者的细胞数。再取脑脊液 1ml,经粟氏 FMU-5型脑脊液细胞玻片 离心沉淀 10 min,标本晾干后再进行瑞-姬染色法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并计算出各自的百分率。结 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白细胞在不同时期有3个特征演变过程。①6~7h脑脊液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 血细胞反应,72h后明显减少,1周后逐渐消失。②3~7d出现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反应,免疫激活细胞明显增高,并出 现红细胞吞噬细胞。③3~7 d脑脊液中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14~28 d逐渐达到高峰。结论:脑脊液细胞 学观察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出血过程监测、判断病程、推测出血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有 4 0 %~ 80 %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轻者导致脑供血不足 ,严重者会发生脑梗死甚至死亡等并发症 ,是SAH患者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目前 ,对其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复习有关文献 ,就近年来有关CVS处理方法综述如下。1 脑脊液 (CSF)引流和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t PA)注入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就有学者对SAH患者进行CSF持续引流防治CVS。引流目的是 :①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CSF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②降低颅内压 (ICP) ,以减少因ICP增高而引起加剧的脑循环不足 ;③改善…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0例急性脑血管病通过血清心肌酶谱测定,进行脑-心综合征研究。结果显示:(1)出血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PK)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和P<0.01)。(2)出血组中累及丘脑、脑干、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的血清LDH、α-HBDH较累及其他部位者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3)出血组中死亡患者的血清LDH、α-HBDH明显高于存活者(P<0.01)。探讨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在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者旨在探讨代谢性酸中毒时脑脊液(CSF)[HCO-3]与PCO2的相互关系。两组代谢性酸中毒模型均由静脉内输入0.2mol/LHCI产生,[HCO-3]a1h内下降到(122)mmol/L。实验6h时CSF[HCO-3]:1组(正常碳酸血性代酸)下降了1.6mmol/L;组(低碳酸血性代酸)下降了7.0mmol/L.CSF[HCO-3]与CSFPco2,显著正相关(r=0.834,P<0.0l).结果说明代谢性酸中毒时CSF[HCO-3]并不受[HCO-3]a的明显影响,主要取决于CSFPco2的变化,其调节机制与脉络丛上皮细胞内CO2的水化作用和CA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症,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传统的观点,脑脊液(CSF)检查一直是诊断SAH的主要手段。近年来,CT和MRI的应用为SAH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使多数病因确定变得更清楚。1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sentialhypertension,EH)病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SR)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EH病人59例,正常对照46例。测定血浆PAI1、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腹围/臀围比(WHR)等指标。结果:EH病人ISI(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表示)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4±0.5vs-39±0.8,P<0.01)。血浆PAI1较对照组升高[(29±8)mg·L-1vs(24±5)mg·L-1,P<0.01]。在高血压组中单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WHR(r=0.369,P<0.01)、GLU(r=0.563,P<0.001)正相关,与ISI(r=-0.301,P<0.05),HDLC(r=-0.417,P<0.01)、tPA(r=-0.499,P<0.001)负相关。以BMI、WHR、ISI、HDLC、LDL  相似文献   

17.
NIDDM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血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35例)比较,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FBG及FINS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A1/APOB及IS显著降低。IS与TC,TG,LDL-C,APOB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AOA1及APOA1/APOB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IDDM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且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酶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集科  黄敏承 《广西医学》1998,20(6):1048-1049
本文研究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等酶谱的改变。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SF-LDH增高非常显著(P〈0.01),CSF-AST稍有增高,而CSF-CK改变不明显(P〉0.05)。提示临床在作脑脊液酶谱分析时,检测脑脊液酸脱氢酶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脑脊液Pco2升高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态观察犬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和脑脊液(CSF)酸碱变量,结果发现,pHa和(HCO3)迅速大幅度下降,而CSFpH缓慢下降,且△CSFpH〈△pHa,CSF(HCO^-3)6h仅下降了1.6mmol/L(P〉0.05),Paco2保持正常,而CSFPco2显著升高,说明CSF(HCO^-3)相对稳定是CSFPco2升高的结果,CSFPco2升高的机制可能是在酸中毒时,血液中大量增加的H^+在脑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曹冠柏杨国芳(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外科312000)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积水(AHC)是指创伤性SAH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笔者1987年3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经CT确诊的创伤性SAH后AH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