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2000年、2005年、2009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处理并提取水土流失因子,通过转移概率矩阵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2010年-202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研究发现:2000年-2005年...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是全球最为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又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根据水利部2000年开展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经过数十年的治  相似文献   

3.
以SPOT与TM融合图像为遥感信息源,对孤山川流域老高川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分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是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指数的生态变化评估——以常宁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变化评估,能够得到周期长、现时性强的结果。以常宁市为例,采用遥感生态指数方法来监测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变化,选取1990年,2002年及2009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分别提取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客观地评估研究区域20 a间生态变化。结果表明,遥感生态指数方法能够很好地评价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的效果,其中,遥感生态指数值上升了22.39%,生态为优良等级所占的面积比例先从1990年的13.086%下降到2002年的4.006%,再上升到了2009年16.699%,说明常宁市经过20 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域的生态质量先急剧下降再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对常宁市调查分析,以植树造林和施工预防为主的措施对生态质量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贺奋琴  何政伟  尹建忠 《测绘科学》2006,31(4):126-127,111
以攀枝花市为例,主要选用美国陆地卫星2003年的Landsat-7 ETM+遥感数据、1∶10万地形图,运用ERDAS/IMAG 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M apG IS软件提取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沟谷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建立攀枝花市水土流失强度面蚀分级指标,为进一步水土流失监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遥感动态监测及泥沙输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嘉陵江流域重点产沙区为试点,选择1992和1996年两个时段,通过遥感、GIS以及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水土流失变化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并从流域的土壤侵蚀推测和分析流域河流泥沙的输移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年前后获取的TM/ETM遥感影像,结合其他资料,提取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信息(包括水土流失的类型、面积和强度),总结该流域内水土流失分布规律,从地质环境角度研究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变化原因,从地学角度提出水土流失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占自才 《测绘工程》2004,13(3):44-47
介绍了基于遥感和GIS的浙江省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水土流失信息的获取方式和方法,阐述了水土流失管理系统的建立方法,着重介绍了怎样利用Borland C Builder调用MapInfo,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SS、TM、ETM及CBERS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辅以DEM、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质图等专题数据,通过信息自动提取的方法,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和野外检查验证,编制各期水土流失现状图,再利用GIS空间分析得到不同时段水土流失变化图。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84737.20 km^2,占整个流域的61.04%。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特征是1975-2000年加重区大于减轻区,2000-2007年减轻区大于加重区。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在Arc GIS支持下提高人机交互解译生产效率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包括多用户并发编辑和协同验证的遥感影像解译系统、双重编码策略、基于要素模板的属性自动赋值、拓扑错误避免和批处理。通过201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影像解译检验了其合理性和高效性,为提高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生产效率提供了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