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改进黄梅实验中学张流柱(436500)新编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采用烧杯代替溢水杯,研究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能较直观地导出阿基米德原理,但也很容易地导致学生错误地理解为:浸入液体...  相似文献   

2.
用烧杯做溢水演示阿基米德原理时,不管怎样调整烧杯倾斜角度,溢出的水总要或多或少地沿杯壁流走,不能全部进入水桶,影响了演示效果.有办法避免吗?它的本质是什么? 原来,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有一个很薄的  相似文献   

3.
我这样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庙中学胡清(430050)在讲“阿基米德原理”这节中,新教材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将“阿基米德实验”中的溢水杯改为烧杯,实验是这样的:先在空气中称出石块重,再把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然后称出被...  相似文献   

4.
巧用天平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湖北省钟祥市冷水二中︵︶易国勇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实验,一般使用弹簧秤来测量浮力。现介绍一种利用托盘天平验证该原理的方法。1器材准备托盘天平、砝码、溢水杯、小石块、烧杯、水、细线。2实验步骤图1见图1,天平左盘放盛水烧杯,右...  相似文献   

5.
溢水杯是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实验器材,在教学时一些教师会因找不到溢水杯而将学生探究活动改为演示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用大烧杯倾斜后当溢水杯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水往外溢出后会顺着烧杯外壁流下。下面介绍利用塑料饮料瓶自制溢水杯的三种方法,不但制作起来快捷方便,而且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中P143,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采用倾斜放置的烧杯作为溢水杯,不足之处是物体放入烧杯后,有部分水沿烧杯的外壁流走而不流入小桶内,因而有较大的误差,笔者对溢水杯作了如下改进。虹吸管的一端插入烧杯中(如图1-(a)所示),在烧杯中...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初中教材在引入阿基米德原理时,常常是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在观察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出结论的。在这里,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是: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实验是否简捷,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这个问题就成为影响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来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华亭县砚峡初中伍平在初二物理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是用实验来阐明的。这个实验的演示要求准确、快捷。但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设计去做,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不方便,且容易出误差,因此需要改进。课本上的实验是先称出石块重,再把石块浸没...  相似文献   

9.
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的改进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一中(441700)钟继芝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第一册第143页,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普通烧杯代替溢水杯用,其溢出的水容易流失,测得的浮力准确性较差,也不便观察。为此,特进行以下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1...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一章中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抽象难懂的典型演示实验内容,传统的教法是利用实验室中现有的仪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得结论,从而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公式应用的强化训练。这样,学生不是亲自动手,实验基本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明白结论,只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用公式的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现将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讲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实验时都是以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和金属块受到浮力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然而学生在学习中以为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受浮力大小才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不能理解金属块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所受浮力都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笔者把此演示实验做了简单的改变,装置见图,演示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锦钰 《物理教师》2000,(10):47-47
笔者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中,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略加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热现来L章中“压缩气体使气体液化”的演示实验,是用一般的注射器,推动活塞使气体体积络小,压强增大,液化温度升高,在常温下气体凝结成小液珠附在器壁上,对着光源近距离才能观察到器壁上的小液珠,实验结果不明显,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很难让所有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观察到此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中为了产生较多的液珠,只有增大庆强,但又怕压强太大压破管壁造成学生伤亡。如何改进实验,我发现在毛玻璃表面有。:时折射光强,表面无水时,漫反射使透射光减弱的光学原理可以应用在液化实验中。如…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山东省烟台市试卷B卷中有一道设计创意题: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一节课上,老师列举了“盆水举缸”的事例.下课后,小红同学怎么也不相信: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比它大的缸.请你利用托盘天平、内径相差不大的大小两支试管、砂、水及烧杯,设计一个实验帮助小红同学解除困惑.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第二章的《比热容》一节中,教材为了引入比热这一概念,安排了一个给水和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该实验笔者认为有以下不足:①用常用温度计来测杯中的水和煤油的温度,可见度小。②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烧杯规格的局限性,所以电热器(俗名“热得快”)仅一小部分浸入水中,加热时间长,耗时多;同时,“热得快”的大部分未浸入水中会因发热时间长,易烧坏。③两温度计的读数上升得皆慢,对比性差。④为了安全,“热得快”不能与烧杯壁、杯底接触,所以难固定、不易操作。鉴于以上不足,笔者对该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  相似文献   

16.
这样做“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更好宜城县孔湾中学张海鹰(441400)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中安排了研究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验。若按此演示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定律,学生就会有这样一个错误观念:“有多重的液体溢出,这物体所受浮力就有多大。”因而...  相似文献   

17.
液化放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演示实验之一,单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很难认识这个现象。曾有教师这样演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等温的水,取一定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热到沸腾后将产生的水蒸气通入一个烧杯的水中,等试管中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通入烧杯中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t1,另取等量的沸水倒入另一个烧坏的水中搅拌后测量水的温度t2,通过比较t1t2就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液化放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演示实验之一,单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很难认识这个现象.曾有教师这样演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等温的水,取一定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热到沸腾后将产生的水蒸气通入一个烧杯的水中,等试管中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通入烧杯中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t1,另取等量的沸水倒入另一个烧坏的水中搅拌后测量水的温度t2,通过比较t1t2就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演示电化锈蚀实验的可见度红安县教委电教仪器站汪仁焱(431500)在烧杯里进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时,学生不易观察。分组观察需要的时间校长,为了扩大学生观察面,提高演示电化锈蚀实验的可见度,利用投影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演示用具...  相似文献   

20.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