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46-1447
目的比较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感染性休克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取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取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相关指标(液体复苏量、氧合指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复苏24h后,观察组液体复苏量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ICU监护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96%(9/113)低于对照组17.70%(20/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重症超声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更能提升患者的复苏质量,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 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心静脉压指导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24 h 后,血乳酸值<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病例数,以及24 h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指标评价PICCO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液体复苏6 h后,两组的血乳酸<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1、0.11,P均>0.05),而经复苏24 h后两组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5、2.98,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24 h复苏的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肺水肿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3、-2.27,χ2=5.16,P均<0.05),而两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1.72,χ2=0.00,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但不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方面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1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10)及对照组(n=108),分别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比较两组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ARDS、MODS、脓毒血症)发生率,复苏2 h后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情况及24 h乳酸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O_2、VO_2、SVO_2及24 h乳酸恢复正常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充分液体复苏比较,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减少输液量,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且在组织供氧及纠正乳酸酸中毒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指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收治的71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37)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n=34)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800 ml/m2。观察两组患者6 h及24 h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90 d存活率。 结果6 h及24 h平均液体复苏量,研究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6 h及24 h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对照组均多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对照组血乳酸(4.79±1.95)mmol/L,研究组(3.44±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24 h血乳酸清除率对照组19.79%±8.95%,研究组48.7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5);72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01.22±44.77) h,研究组(74.71±20.25) h (t=2.234,P<0.05);ICU住院时间对照组(11.3±2.1)d,研究组(7.4±1.9) d(P<0.05)。在ICU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7.0%),研究组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6%),两组患者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患者90 d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 结论长期COPD的患者往往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GEDI能正确指导此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明显降低患者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病因治疗前分别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前、液体复苏12 h后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尿素(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复苏液使用量,以及两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液体复苏12 h后,两组PLT、Hb及Hc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PLT、Hb及Hct升高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液体复苏12 h后,两组PT、TT及APTT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PT、TT及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12 h后,两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BUN、SCr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复苏液使用量少于对照组(t=2.387,P=0.024)。研究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4.494,P=0.034)。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液使用量,改善有效循环血量,保护肾脏功能,维持凝血功能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1例,在PICCO监测下,予每天6~8hRRT,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分成观察组(EVLWI7mL/kg)21例和对照组(EVLWI≤7mL/kg)20例。观察初始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氧分压(PO_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_2)、血乳酸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FiO_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液体复苏48h后PO_2/FiO_2开始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72h的PO_2/FiO_2恢复正常。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24h的SPO_2均呈一过性下降,48h恢复正常,两组患者SPO_2液体复苏治疗前后及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液体复苏24h的血乳酸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监测有助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氧合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ICU内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42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PiCCO组以ELWI为目标进行容量管理,CVP组以中心静脉压(CVP)结合胸部影像学为参照进行容量管理,比较两组24 h、48 h、72 h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PiCCO组72 h APACHEⅡ评分较CV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5)。 PiCCO组48 h、72 h的氧合指数及ScVO2明显高于CVP组,而72 h血乳酸明显低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2.69、36.51、21.65、97.67、9.21,P均<0.05)。 PiCCO组在24 h、48 h、72 h时液体净入量均明显少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67.62、127.38、31.66,P均<0.05)。 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与CVP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05、10.72,P均<0.05)。PiCCO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与CVP组比较有所下降,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PiCCO技术监测,根据E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总入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血氧饱和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某科2013-03—2015-06收治的9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并对全部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心率、乳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水平进行观察;对治疗4周后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复苏6 h时的APACHEⅡ评分、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水平、乳酸清除率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对高、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患者死亡率、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并对比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超过0.70时两组死亡率与乳酸清除率。结果全部患者液体复苏6 h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以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优于复苏前(P0.05);复苏6 h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水平比存活组高(P0.05),乳酸清除率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存活组(P0.05);复苏6 h时高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的病死率明显比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高(P0.05),乳酸清除率低于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超过0.70时两组死亡率的对比(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超过0.70时,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组(P0.05)。结论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水平可以作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血氧饱和度检测在此病液体复苏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指导所用,可防止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出现假性正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cv-aCO_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共3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复苏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分为氧合障碍组(n=16)和无氧合障碍组(n=17)。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氧代谢指标(血乳酸、中心静脉氧饱和度、Pcv-aCO_2、6小时乳酸清除率)、开始复苏时间、APACHE II评分等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氧合障碍组开始复苏时间显著长于无氧合障碍组(P0.05)。氧合障碍组入组时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低于无氧合障碍组(P0.05)。氧合障碍组入组时Pcv-aCO_2显著高于无氧合障碍组(P0.05)。入组时Pcv-aCO_2、开始复苏时间、入组时血乳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95%CI:0.657-0.953)、0.767(95%CI:0.584-0.949)、0.653(95%CI:0.462-0.843)。当入组时Pcv-aCO_2取临界值9.5 mm Hg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1.5%。结论:入组时Pcv-aCO_2是预测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合障碍的良好指标。当入组时Pcv-aCO_2取临界值9.5mm Hg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 aC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1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所有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复苏后6小时同时行桡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Pcv aCO2。根据液体复苏后6小时乳酸和Pcv aCO2分为4组:A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1 kPa=0.133 mmHg);B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C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D组:乳酸<2 mmol/L,Pcv aCO2≥6 mmHg。记录患者第1天、第3天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ICU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 复苏后各组心率低于复苏前,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高于复苏前(P<0.05);复苏后C、D组乳酸水平较A、B组低(P<0.05),A、C组Pcv aCO2水平较B、D组低(P<0.05);第3天SOFA评分、28 d病死率C组较其余3组低(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阶段,Pcv aCO2及乳酸均达标预后更好,可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魏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4489-4490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50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测,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乳酸2mmo L/L以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苏6h差异不大(P0.05),复苏24h差异明显(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复苏6h和24h其输液量较多、多巴胺用量较少,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PICCO在脓毒性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异常,从而改善患者复苏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的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中心静脉和动脉的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ScvO_2为目标指导复苏,观察组则以ScvO_2与Pcv-aCO_2为目标指导复苏。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6 h平均入液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清除率、心脏指数(CI)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6 h平均入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的MAP、CVP、乳酸清除率及CI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复苏前,Scr明显低于复苏前,但观察组复苏后的MAP、CVP、乳酸清除率及CI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Sc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水肿发生率、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cvO_2及Pcv-aCO_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苏作用及预后均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董广佩  沈斌 《系统医学》2024,(5):117-120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在发病24 h内行早期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氧代谢情况、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更大,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不仅可以改善脑氧代谢与神经功能,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国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目的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在出血未控制时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73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监测两组病例的初次、24h、48h胃黏膜pH值、血乳酸(BL)、剩余碱(BE)、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方法的输液量、治愈率、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结果24h、48h胃黏膜pH值和血乳酸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观察组输液量显著降低(P<0.05),治愈率显著升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ARDS和MODS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共41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GEDI组,其中CVP组21例,GEDI组20例。CVP组按照脓毒症指南进行常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GEDI组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根据GEDI指导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680 ~ 800 mL / m2,余复苏目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同常规EGDT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达到复苏目标所需液体总量、24 h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6 h及24 h脑尿钠肽、乳酸清除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结果GEDI组达到复苏目标时所需液体总量少于CVP组[(2 572 ± 1 108)mL vs.(3 327 ± 925)mL,t = 2.375,P = 0.023)]。GEDI组24 h EVLWI[7.3(5.5,8.8)mL / kg vs. 9.6(8.9,9.8)mL / kg]、6 h脑尿钠肽[889.0(340.3,1 270.0)ng / L vs. 1 746.0(634.0,2 160.0)ng / L]与24 h脑尿钠肽[684.5(192.5,749.9)ng / L vs. 1 120.0(400.5,2 480.0)ng / L]均低于CVP组(Z = 86.500、120.000、124.000,P = 0.001、0.020、0.026)。GEDI组6 h乳酸清除率[34.21(15.64,45.87)% vs. 20.00(0.00,33.19)%,Z = 129.5,P = 0.037]优于CVP组,且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9 ± 0.6)mg / kg vs. (1.9 ± 1.5)mg / kg,t’ = 2.817,P = 0.009]。 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脓毒性休克时以GEDI指导的液体复苏能达到更有效的早期液体复苏目标,所需复苏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相对较少,肺水增加较轻且不明显加重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