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春来急,早春的二月仍是春寒料峭,寒意未消,但这丝毫未冷却润滑油市场近乎白热化的博杀。正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石化润滑油,中石油润滑油和统一润滑油的广告相继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在打造品牌的同时,拉开了2004年润滑油竞争的序幕,也吹响了向“洋油”反击的号角。有  相似文献   

2.
不知是竞相在央视露脸的各种润滑油广告点燃了润滑油市场的战火,还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为国内润滑油市场“油上浇油”,不论是花花绿绿的各种润滑油招贴,品种各异的精美促销品,还是各品牌使出浑身解数的“跑马圈地”,这一切,都似乎在宣告:2004年是中国润滑油元年,润滑油业内真正的“世界杯”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高辉 《润滑油》2007,22(1):30-30
由“统一”润滑油原始品牌加壳牌资源打造的“合能”全系列合成润滑油产品上市发布会于2006年12月9日在浙江湖州召开,标志着国内首个合成润滑油专属品牌打响了市场推广第一枪。“合能”一经上市,凭借合成润滑油品牌属性和高端定位,很快受到业内瞩目,特别引起了国内众多经销商新秀的关注。湖州会议当天就圆满完成预计销售计划,  相似文献   

4.
宋云昌 《石油商技》2005,23(1):8-10
2004年被润滑油业内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润滑油元年”:一直“高枕无忧”的Shell,ExxonMobile,BP等国外品牌遭遇了长城,昆仑等国内品牌的有力挑战。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无论最终中外润滑油之战结果如何,他们都将是受益者;而对中国的润滑油行业而言,“洋油”一统天下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进入2005年,扭转车用润滑油高端产品的被动局面已成为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当务之急。当以长城,昆仑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寻求突围,奋发图强之时,他们也肩负着“扛起国产品牌大旗,对抗洋品牌”的重任。本期双月策划主题围绕“发展”二字,刊发一组业内有识之士的专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润滑油元年”之后润滑油行业的趋势与走向,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皓 《石油商技》2005,23(6):74-76
“神舟六号”选择在国家制订“十一五”规划之际进行航天之旅,意味良多。“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说,航天科技不仅集中体现了我国在高新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成就,还带动了其他诸多领域和相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神舟”工程为代表的航天科技如同巨大的引擎,拉动了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持续带动了民用技术的升级,催生出一波波航天经济浪潮。 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领导和中国航天40多年的合作伙伴,长城润滑油以航天科技为依托,实现了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走在了世界润滑油工业的前列。[编按]  相似文献   

6.
张瑜 《石油商技》2005,23(4):48-49
长城润滑油将快速消费品的“全程协销”模式第一个导入润滑油行业,不仅得到了广大经销商代表的赞赏和欢迎,更引起了同内润滑油业内人士的奖注。请看。  相似文献   

7.
卞爱华 《石油商技》2005,23(1):74-76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以“当代润滑油企业的经营、品牌与市场战略”为主题的“2004年中国润滑油国际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于2004年12月1日-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内外润滑油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就当今中国润滑油“管理、市场、技术”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除全面介绍中国润滑油发展新趋势、新技术外,探讨润滑油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及共商润滑油行业发展战略成为本届年会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宋云昌 《石油商技》2007,25(1):9-12
2005年,我们曾以《“润滑油元年”之后》为题,对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走向进行了分析。2年后的今天,时易境迁,中国润滑油行业当初“外企”、“国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2006年底,随着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外国石油巨头将在中国市场开展新一轮的博弈。而这也必将对中国石油石化市场的一块重要拼图——2007年的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发展与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外资品牌润滑油将持续发力,本土中、小品牌润滑油的发展面临一个临界点,而以长城、昆仑润滑油为代表的国产名牌也将迎接实现新飞跃的机遇与挑战。 试问中国润滑油行业,谁又能在这个需要英雄的变革时代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展望2007年的中国润滑油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我国近10年来润滑油发展状况,并与国外近期润滑油规格标准对比,提出“八五”期间国内在努力提高润滑油质量方面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朱韶勇 《润滑油》1993,(5):10-14
根据“小松技术标准”中对防锈油的技术要求,结合国内的生产实际和防锈油的质量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代用方案,并进行了两年多的实际使用试验。认为国产防锈油基本能达到小松技术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国产防锈油替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黄文轩 《润滑油》1995,10(5):29-32
概述了“七五”以后主要润滑油添加剂工业生产的情况,对每种添加剂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培茂 《润滑油》1993,(2):49-50
介绍了SRZ-1型润滑油油质测定仪在基层运输单位的应用情况。使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测定仪监测机油,可由“按期换油”变成“按质换油”,延长了换油周期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润滑油。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中的纳米材料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月霞  苗望春 《润滑油》2002,17(3):19-21
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和特性,叙述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的可能性,探讨纳米材料产生润滑的机理,认为纳米材料的润滑作用主要是在摩擦表面起“滚珠轴承”、“薄膜润滑”和“第三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庆原油的特点及我厂的供油市场,提出生产满足“三北”需要的产品即多级油为我厂润滑油发展的方向。并结合我厂的实际,探讨了发展多级油应解决生产低凝基础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华 《石油商技》2006,24(5):26-29
“十五”期间我国润滑油产量增长53%,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润滑油生产和消费国。本对国内润滑油市场进行了展望。希望润滑油企业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减少资源浪费,有序竞争,从整体上促进润滑油行业的良性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6.
黄文轩 《润滑油》1995,10(3):27-33
概述了“七五”前后添加剂产品标准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制定添加剂产品标准后,促进了添加剂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为满足“八五”期间高档润滑油的开发及出口创汇的需要,充实和完善现有中性油标准的必要性和制定新的优质基础油标准的迫切性。同时提出了新的优质基础油的标准及达到该标准的途径——改进和开发润滑油生产工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戴辅民 《润滑油》1997,12(1):41-43,56
介绍了90年代以来国际汽车用润滑油的变化。通过“东汽”的用油情况务内汽车业的发展进程,指出阵内汽车行业对润滑油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汽车用润滑油行业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石油知识》2005,(1):41-41
前不久,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了“2003-2004中国汽车市场调查”颁奖活动及调查结果的新闻发布会,多位业界领导,专家出席了发布仪式,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也应邀出席,其旗下帷一品牌“长城润滑油”获得本次调查中“消费者喜爱的汽车润滑油品牌”。获得此项荣誉的还有壳牌润滑油。  相似文献   

20.
“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冉一次将长城润滑油的品牌美誉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人们纷纷赞美长城润滑油对“神九”会“天宫”护航之功的同时,一则消息差点被业界所掩盖。它对长城润滑油未来发展的影响可能要盖过“神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