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雹暴是雷暴天气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是一种中尺度的灾害性天气.是不稳定能量的制造、积累和突然释放的过程.我们试图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寻找有关雹暴形成与发展的条件。1997年7月8日至9日,在我省关中西北部的黄土台源地区发生一次较大面积的降雹,通过对这次雷暴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冰雹云产生之前,中层以下能量和变温有一较大变化,对我们今后的冰雹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97年7月8日,旬邑县、彬县和长武县等地区有降雹,雷拉较小,未造成灾害.9日,礼泉县、经阳县、三原县、用县等地区有一次大的降雹过程,冰雹尺度为3cm左…  相似文献   

2.
玉林地区前汛期暖区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地区前汛期,以锋面暴雨为主,但暧区暴雨亦常见。对于暧区暴雨,我们研究得不多。这类暴雨,突发性强,强度大,往往伴有大风和冰雹,容易发生灾害,往往给预报服务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提高我们对前汛期暧区暴雨的认识和预报水平,本文对1981-1982年四次前汛期暖区暴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可供日常预报参考的有趣事实。 一、暴雨概况 我们规定:一天中地区内有≥50%的站  相似文献   

3.
李玉书 《气象》1982,8(5):7-8
雹暴和暴雨都是由于对流系统猛烈发展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许多研究指出,两者都须具备水汽、上升运动和不稳定大气层结等条件,雹暴还须有较大的风垂直切变。雹暴和暴雨的物理条件、环境背景的区别,这是预报中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普查了1976—1980年6—8月109次雹暴过程233个雹区(点)和53次日雨量≥100毫米的暴雨过程(不包括东风带暴雨)。  相似文献   

4.
暴雨与雹暴过程中对应的闪电活动特征显著不同,为了对比这两类对流过程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差异,该文选取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雷暴个例——暴雨过程和雹暴过程,利用全闪(包括云闪与地闪)定位数据,分析了两者闪电活动特征以及闪电活动与对流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暴雨过程中地闪频次和正地闪比例均低于雹暴过程;相对于暴雨过程,雹暴过程的主正电荷区放电高度更高,主正电荷区所处的温度偏低;暴雨过程中,总闪频次与对流降水量、总闪频次与对流降水强度的相关性均优于雹暴过程。总体而言,雹暴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更为复杂,这可能与雹暴过程具有更为复杂的动力和冰相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次江淮切变线系统结构和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分析了2006年7月2—3日一次江淮暖切变线影响下的大暴雨过程。分析表明: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北抬的江淮暖切变线是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该系统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的浅薄系统,相应的物理量场成垂直分布特征,切变线上风场的风速辐合中心对应中小尺度气旋性系统。强蛊的中低空西南急流不仅为大降水的产生提供充沛的水汽,还利于该中小尺度系统的形成,该系统散度、涡度结构上呈柱状垂直分布,对流层中下层负涡度中心增大和抬高以及负散度区中心增大和跃升造成降水的脉动加强,而且上述物理量场的高低空配置特征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和维持。由于切变线南侧西南气流中的风速辐合和上升运动远较切变线北侧的风向辐合更为突出和完整,对流不稳定更强,最大上升运动及其相应的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切变线中间偏南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雹暴和暴雨发生前,需要有位势不稳定层结(满足((?)θse)/((?)z)<0)。这样在对流层下部可以积蓄大量不稳定能量,一旦释放,可以转化为空气上升的动能,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可见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存在是产生雹暴和暴雨的前期条件。因此,研究雹暴和暴雨形成的中尺度不稳定能量系统特征,是我们制作雹暴和暴雨发生区域预报的主要环节。本文试用能量分析方法,对广西的雹暴和暴雨的中尺度不稳定能量系统特征进行探讨。寻求新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广西雹暴和暴雨落区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阿克苏地区35个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能量特征分析,总结出了预报雹暴天气强度及落区的能量特征量指标。并提出投入预报业务的流程,通过能量铅直贯穿线、低层干暖盖和地面能量形势,配合常规预报工具。有助于提高24~48小时内有无雹暴天气及其落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中低层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强降水过程产生期间,绝大部分发生强降水的地区均是波包大值区,扰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与降水过程的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扰动能量的发展和积累与强辐合区内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也有较好的对应。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在强盛的西南季风背景下,这次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的扰动能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在降水期间有源源不断的波包由该地区向降水区域传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高值区范围偏南,有利于副高北侧西南气流扰动能量的传播;高原地区的扰动能量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南支锋区扰动异常活跃。中低层扰动能量的传播、积累及频散与降水的发生、维持及结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湖北北部春季两次雹暴的对比分析,发现对流层低层干暖盖(即干暖中心)的水平阻挡作用对雹暴过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7,(4):20-20
在1976年湘中地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预报研究协作区年会上,湖南省湘潭地区气象台以“利用地面总能量(T_t)小图作我区暴雨落点预报的初步尝试”为题目,介绍了他们在过去天气图暴雨预报指标模式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暴雨的具体落区,特别是危害大而范围小的暴雨中心位置的预报所进行的努力。他们从暴雨、冰雹等强烈对流天气现象和小尺度气旋性涡旋的形成和发展相联系及能量场的演变对于强对  相似文献   

12.
陕北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榆飞  杜继稳 《气象科技》2005,33(5):413-418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中心右后方的强烈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和突发性暴雨同步加强;低空能量锋生强度大,体现为雨区能量较环境能量突增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明显偏多,能量主要聚集在中高层;中尺度系统比较深厚.②系统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性西进北抬或东退南压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过程中的补充;垂直运动是由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垂直运动在暴雨出现以前形成;能量锋区比较深厚,锋区相对弱,体现为低能气团代替高能气团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相对较少,能量主要聚集在中低层;中尺度系统较为浅薄等.  相似文献   

13.
吴正华 《气象》1988,14(9):3-7
本文综合论述了利用常规资料分析的对流层低层次天气尺度能量场,包括锢囚能量舌的温湿场、动力场及其与气压低值系统的空间配置特征,干暖盖的演变及其与雹暴落区的关系等。并给出一个分析预报实例。  相似文献   

14.
周桂芝 《气象》1982,8(5):9-9
雹暴是一种强对流不稳定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现象,多产生于飑线、中小尺度切变和低压等对流系统。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分析中小尺度系统作降雹预报尚有困难。由于某些特定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一些中小尺度系统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所以往往通过分析使中小尺度系统产生和赖以生存的天气尺度条件,来预报这种强对流天气。本文主要着眼于高空槽组合和从高空到地面的天气尺度系统三度空间配置特征,建立雹暴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们把能量天气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中国暴雨分析,揭示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对特大暴雨的发生条件和过程有了若干新认识,对于暴雨的落区预报提供了一定方法。以下,对一些主要结果简述之。一、能量锋和暴雨在平面图或铅直剖面上分析等能线,常出现等能线密集的地带——能量锋。它是性质相异的两种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夏半年的能量锋是热带湿气团和极地干气团交绥的醒目标志,和暴雨的发生有极密切的关系。如由图1可见,未来24小时的大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左移强雹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崇典  戴彩悌 《气象科学》2004,24(3):361-366
本文采用了schmid,house,schiesser与fovell左移雹暴和右移雹暴的定义,对河套区左移强雹暴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得出左移雹暴和右移雹暴产生的有利天气尺度及中尺度主要特征。论述了左移和右移雹暴传播活动和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19.
陈士仁 《气象科学》1991,11(3):309-317
本文主要研究大气能量场结构演变、数字化卫星云图相对亮度和云系特征与台风暴雨的关系,结论如下: 台风暴雨区的大气能量初始场为上层高能,下层低能,关键在于以后上下层能量是否能同时各自向相反方向转变及最后在铅直方向上将上下层高能区打通成能量通道.在数字化卫星云图上相对亮度大值区与台风暴雨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将大气能量演变与数字化卫星云图配合起来预报台风暴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暴雨区的能量积聚和释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第二类有限区域湿有效能量收支方程出发,计算方程主要几项的数值,分析广东省三次暴雨的能量积聚和释放。结果表明:暴雨区及其临近地区在暴雨过程之前、暴雨中期和暴雨之后,不但各项的数值有很大差异,而且各项所起的作用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