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探讨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扣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和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网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乐平 《移动通信》2005,29(1):30-34
文章首先探讨了发展下一代网络的主要驱动力量,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 /IMS 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 3G/B3G 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 IPv6 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韦乐平 《移动通信》2006,30(6):13-17
文章首先探讨了电信发展环境的历史性变化和面临的转型重任,然后分别探讨了几种演进:向以软交换/IMS为控制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E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IPV6/MPLS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ASON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最后指出融合将是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探讨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为代表的下—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和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信网的技术转型和下一代网的发展和演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探讨了电信业宏观发展环境的历史性变化,阐明电信网面临的技术转型的重任和向下一代网发展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最后指出各种层次意义上的融合将是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和长期奋斗方向,对转型的难度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与演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全球电信市场的低迷并没有削弱人们日益增长的电信需求。电信公司向下一代网络的战略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首先阐述了对新形势的认识,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思路和演进策略,并明确指出童叠网策略是当前中国电信网络演进最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网的发展与演进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首先探讨了发展下一代电信网的主要驱动力量和对新形势的认识,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的演进思路和演进策略,并明确指出重叠网策略是当前中国电信网络演进最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向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演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韦乐平 《电信科学》2002,18(1):29-33
本文首先提出了对电信大趋势及新形势的认识,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的演进思路和演进策略并明确阐明了重叠网策略是中国电信网络演进最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与演进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探讨了发展下一代电信网的主要驱动力量和对新形势的认识,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和特征,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策略,并明确指出重叠网策略是当前中国电信网络演进最现实合理的选择。最后简要阐述了中国电信对发展下一代网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探讨了发展下一代电信网的主要驱动力量和对新形势的认识,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的演进思路和演进策略,并明确指出重叠网策略是当前中国电信网络演进最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