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20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效果。结果:本组202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阳性156例,阴性46例,64排CTA检查显示阳性170例,阴性32例,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患者共检测血管节段2626段,在评估时各级狭窄均出现高估或低估的情况,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狭窄随着狭窄程度增加,敏感、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使冠脉狭窄得到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的冠脉成像技术对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849例拟诊或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双源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双源CT对老年患者冠脉成像的特点及优势。结果双源CT能够清晰显示冠脉并发现冠脉连接/起源异常,对老年患者心肌桥血管的发现比例高达32.86%,并伴随相应节段冠脉异常比例达13.62%。与冠脉造影对比显示,双源CT对冠脉狭窄的阳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92.31%、71.43%、92.31%,准确度达到89.23%。结论双源CT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老年患者冠脉的起源和管腔狭窄情况,和金标准冠脉造影比较,显示出较高的准确度,可作为老年患者冠脉疾病了解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脉造影与门控心肌断层心肌显像检查结果不一致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9例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对结果不匹配者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匹配者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有心肌缺血而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有17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未见心肌缺血改变而冠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有5例。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脉支架术后血管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该100名患者均于6个月前在外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现在我院复查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评估患者血管狭窄和通畅情况,计算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通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血管检查结果与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临床综合诊断共有21例血管再狭窄,其余79例患者血管保持通畅。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支架术后血管通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 20%、95. 24%、96. 00%、98. 70%、86. 96%,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 743)。结论:采用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情况可予以灵敏、准确反映,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术后随访复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223例,行64螺旋排CT冠脉造影检查,并利用后处理功能重建冠脉,显示冠脉各主干及其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262例患者的344支冠脉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1223例行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的患者显示344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冠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小血管病变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 ,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10 2例冠脉造影确定的小血管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冠脉造影指导组 (冠脉造影组 )和血管内超声指导组 (超声组 ) ,血管内超声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置入支架 ,冠脉造影组在单纯冠脉造影指导下置入支架 ,根据各自不同的判定标准 ,对支架置入达不到理想标准的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或加置支架。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和术后 6个月不同时间定量冠脉造影测定病变长度、直径或面积狭窄率、病变最小血管直径 (MLD)、参照血管直径 ,观察 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冠脉造影组 5 2例患者 4 9例成功置入支架 ,超声组 5 0例患者全部完成血管内超声检查 ,4 8例成功置入支架。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比较 :支架置入前 ,两组所选支架长度、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异 ;支架置入后即刻 ,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病变MLD分别是 (2 .78± 0 .30 )mm、(2 .5 0± 0 .2 7)mm ,直径狭窄率分别是 (8± 3) %、(12± 5 ) % (P <0 .0 1) ;6个月随访时超声组和冠脉造影组再狭窄率分别是 2 5 %、4 6 % (P <0 .0 1) ,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是 6例(12 % )和 17例 (32 .7% ) (P <0 .0 5 )。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小血管病变支架置入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冠脉造影表现为三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病变,而对照组冠脉造影表现为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糖尿病组冠状血管的狭窄程度、血脂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弥漫、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检查,对其中76例患者同时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 检查,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4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D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部分分支,228例患者的747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76例患者的122支冠状动脉伴有重度狭窄或闭塞,以CAG为金标准,得出DS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00%及94.84%,尤其对于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达98.92%.结论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9.
冠脉造影正常者的腔内超声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在冠脉造影正常者中的应用价值,8例选择性冠脉造影者成功地进行了冠脉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支冠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中,14支冠脉腔内超声显像未见异常,其中6支冠脉的近端和远端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可被清晰显示。4支冠脉的近端和远端管壁的三层结构显示均不清楚,另4支冠脉近端管壁的三层结构较清楚但远端不清楚。6支冠脉腔内超声显示异常,管径狭窄率13.7~57.5%,平均32.05±16.35。包括2支偏心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支轻度中央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与管腔的面积呈正相关(r=0.81,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2月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8例,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后1周行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16排螺旋CT对8例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16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结论: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非离子造影剂可直接显示冠脉解剖形态(血管走行和病变)的临床检查方法。同时是冠脉血管外科手术或经导管重建冠脉血液治疗(冠脉内溶栓术和血管扩张术等)前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之一,亦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方法。在行数千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亦曾有过数10例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率、血压下降,均在撤除导管或静脉推入阿托品后症状缓解。近期一位患者在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过程中,出现因导管刺激及造影剂推入后出现血管痉挛引发阿一斯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原发性高血压Ⅱ期3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心慌14年。曾多次住院治疗。近2月上述症状加重,初诊以GHD、心绞痛收住入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手术医生为患者选择经右侧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F桡动脉鞘管,送入6F冠脉造影导管,造影显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中段血管壁不光滑,第一对角支开口处狭窄60%~70%,回旋支正常。右冠远端有局限性斑块、狭窄40%~50%,此时造影图象显示右冠中段血管痉挛,在医生及时撤出导管后,体表心电图及腔内心电图均提示心率下降至50次/mi...  相似文献   

12.
判断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冠脉造影、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核磁共振图像等,其中冠脉造影术仍然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确诊冠脉病变的方法,但由于冠脉造影时投射角度的局限性及病变的不规则性,血管造影的图像有时并不能很好的反应病变的严重程度。介入治疗时,有时虽然冠脉造影血管通畅,但其远端血流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支架治疗策略的选择成为主要技术问题,文章对冠脉造影后的血管狭窄分析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血管分析应用效价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对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分析及血管内超声在冠脉支架置入前后的应用,结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置入前后的影像学造影检查,只能观其血管外壁形态、血流变化.对管腔黏膜病变情况、内支架贴壁情况,支架是否完全对称性扩张,以及支架对病变段的覆盖情况,不能精确显示.血管内超声对靶血管的狭窄程度、血管内斑块及黏膜病变情况能够精确实时显示,可实时显示支架是否完全扩张,支架扩张是否均匀对称,支架对血管壁斑块的挤压支撑情况如何.结论:血管内超卢在冠脉支架置入前后的应用,较冠状动脉造影更能全面的评价血管内病变情况,对支架的选取策略及支架释放后的评价与指导,防止血管内再狭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概念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冠脉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能全貌显示病变的形态变化,但对早期病灶无法显示,不能区分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冠脉内超声显像能全层显示管壁病灶,被称为血管腔内的“组织显微镜”,指导冠脉内支架治疗再狭窄。冠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能评价病变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远侧徽循环的变化。2适应证2.1冠脉造影不能明确的病灶 一般将冠脉造影显示内径狭窄>50%的病灶作为明确的冠脉病变。针对>70 %的病灶,病变为不稳定斑块(斑块为偏心,软斑块,有血栓及溃疡等),则常规进行介人治疗。当病变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定性胸痛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灵敏度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稳定性胸痛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再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与冠脉血管内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方法相比,CT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血管的总检出率为93.81%,其中对轻度狭窄的血管的检出率为91.67%,对中度狭窄的血管的检出率为93.10%,对重度狭窄的血管的检出率为95.45%,都在90%以上,经统计学检验P0.05;与冠脉造影检查方法相比,CT冠状动脉造影对斑块的总检出率为94.44%,其中对钙化斑块检出率为91.38%,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98.00%,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单、经济、安全的检查方法,对稳定性胸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字式图象处理技术对121帧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电影图象和40帧实验性离体犬冠状动脉造影电影图象进行了图象处理。对数字式图象处理在改善冠状动脉造影图象质量中的作用、数字式图象处理是否影响冠脉造影血管测量及选择较优的图象处理功能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式图象处理能明显改善冠脉造影图象质量,并且不影响冠脉造影的血管测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指标,采用64排螺旋CT对7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尤其是钙化斑块的敏感度最为突出。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1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非糖尿病患者60例。结果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多见,心功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累计病变血管支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冠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病变血管狭窄程度重。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人,应积极治疗,加强微血管保护,延缓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3%,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96.3%,介入治疗成功率90.0%。无桡动脉闭塞和其他严重合并症。结论 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血管穿刺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对颅脑创伤血管痉挛患者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接诊治疗的20例颅脑外伤患者和10例不同时期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多层旋转CT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原始图像,给予患者容积显示技术和强度投影进行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获取CT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可清晰显示患者血管改变情况和痉挛情况,结合患者CT血管造影与横断面截图便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结论:大部分颅脑创伤血管痉挛患者呈串珠样改变,CT血管造影结合容积显示技术能够对患者痉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外伤后脑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研究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