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年代棉花品种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对50年来我国自育的有代表性的棉花品种20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单产呈递增趋势,90年代棉花品种比50年代品种皮棉增产17.73%,平均每年增产皮棉3.384kg·hm-2,产量增加主要是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增加所致,衣分呈递增趋势,年均递增0.1002个百分点;单株结铃数增加1.6个。新品种的子指变小,衣指变大;棉花衣分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03**),衣分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 P3y=0.5810),单株铃数次之(P1y=0.2858),铃重最低(P2y=0.1326)。棉花纤维品质逐步得到改良,绒长变长,纤维强度变大;棉花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2.
姚维传 《种子》2000,(3):19-21
通过对20个小麦品种(系)两年的试验研究,明确了小麦穗层整齐度是一个遗传性状。该性状在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gcv=11.99%;遗传力较高,hB^2=82.5%。穗层整齐度与产量呈弱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rg=0.3781;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rg=0.7687。  相似文献   

3.
棉花烂铃的气象条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烂铃所形成的僵黄花数量,与吐絮期间的气象条件关系极为密切。据1960~1987年统计:僵黄花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极显著(r=0.5021),与雨日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标准(r=0.4460*),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的负相关(r=-0.4106*)。复相关系数Ry·12的F值(F=4.1145)达0.05显著标准,复相关系数Ry·123的F值(F=2.673)达0.10显著标准。在防治烂铃对策中,以人工去早蕾的产量最高(1259.1kg/hm2),僵黄花率最低(10.65%)。  相似文献   

4.
连续三年对张家口谷子地方品种共755份进行了抗黑穗病接菌鉴定,筛选出36份对本地黑穗病菌表现免瘦的品种,其中23份对北京和吉林黑穗病菌同时表现免疫。谷子黑穗病菌在其采集地对谷子品种致病力最强。黑穗病抗性基因在谷子杂种一代中以显性出现。  相似文献   

5.
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取向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陶灵虎  阮锡根 《作物学报》1998,24(2):221-224
应用SpinlabHVI900系统和X射线衍射强度-方位角扫描谱的多峰分离法测量了成熟棉纤维的初始模量M3.2mm隔距比强度T,2.5%跨矩长度L和微原纤螺旋角ψ微晶取向离散角α。M=3.73-0.04ψ-0.06α(N/tex)复相关关系r=0.762,T=58.08-0.30ψ-1.33α(gf/tex)r=0.876,L=63.23+0.57ψ-1.88α(mm)r=0.905。  相似文献   

6.
谷子黑穗病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王召菊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191-196
谷子黑穗病是我省谷子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年来有加重的迹象。本项试验通过用不同抗性品种与各地菌种交叉接种,鉴定其致病性变化,分析出黑穗病病菌小种分化。在谷子黑穗病病菌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小种分化。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山西省春谷主产区至少存在三个生理小种,即忻州和壶关两个弱致病菌种和大部分主产区均有的相似的高致病性菌种。这一菌种对我省目前推广的品种皆具有感病能力,有的还表现为强感病性。这是对我省谷子生产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利用POX同工酶测定谷子(粟)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箱栽方法种植 12个抗病性不同的谷子品种 ,分析了芽苗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证明 ,对黑穗病免疫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平均提高 2 2 8%。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POX活性提高得越多。感病品种平均提高 71 6 % ,高感品种平均提高 95 0 %。同工酶酶谱 ,免疫品种接菌后不变 ,越是易感病的品种接菌后酶谱变化越大。二维排序 ,免疫品种接菌与不接菌的两个点落在同一点上或附近 ,d值平均为 3 1。易感病品种的两点相去甚远 ,其中 ,感病品种平均d值 12 2 ;高感品种平均d值 13 2。采用芽苗POX同工酶测定谷子品种抗黑穗病性 ,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8.
棉花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密度、氮素、单株留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对棉花群体内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氮素是影响群体内光强大小及干物重高低的主要因子,7月31日左右是棉花群体内光强的最低阶段。叶面积系数和基部相对光强有极显著负相关(r=-0.9613),叶面积系数保持在3.56~3.82,可使棉株基部光强在蕾铃脱落临界光强之上。相对临界光强为1.92%~3.85%。此外,开花后干物质日增量与棉株叶片的净同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7)。  相似文献   

9.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20-140mg/L的苄基腺嘌呤(BA)喷施小麦幼苗2天后,体内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0.78-64.71%,其正相关系数是r=0.9839,其直线回归方程是Y=0.1007+0.00048X。用20-140mg/L的BA喷施小麦2天后,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3.62-24.27%,正相关r=0.9015,20-100mg/L的BA处理2天后,蛋白质含量升高14.6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类型抗性亲本杂交选育和连续人工接菌鉴定,创新出4份对粒黑穗病免疫和高抗、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可提供育种单位利用。  相似文献   

12.
小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小米加工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系统地介绍了小米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浸种对糜子、谷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川  刘建设  赵慧 《种子》2017,(1):33-35
利用不同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对提高糜子、谷子的出苗率、产量具有显著效果.采用赤霉素、高锰酸钾、双氧水对糜子、谷子种子浸种3,6,12h后进行萌发试验,探讨化学药剂处理对糜子、谷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高锰酸钾、双氧水溶液浸种对糜子、谷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效果来看,2.0%双氧水浸种6h处理糜子种子效果最佳;1.0%双氧水浸种3h处理谷子种子效果最佳.赤霉素处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糯小米优质高产品种,2012年在乌当区进行了4个糯小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秉小米”单产最高,为350.83kg/667m2,显著高于“黄平小米”、“修文小米”和“本地小米”,其抗逆性强.说明“施秉小米”在乌当区生态条件下易获得高产,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7个品种的体细胞无性系性状变异和遗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以R2株系为计算单位的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变异频率平均为13.0%, 不同基因型的变幅为4.3%~32.9%; 变异涉及株高、抽穗期、穗粒重、出谷率、育性、抗病性、米色等多个性状; R1代表现半不育的植株, 其R2代出现变异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刘福在  张满贵 《作物学报》1989,15(4):335-341
本文阐述了糜子籽粒灌浆的一般过程,并指出:粒重较大的品种灌浆速度明显高于粒重较小的品种,而灌浆历期无重要的差别。灌浆速度易受温度的影响,但是,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速度与时间具互补作用,使粒重保持在相似的水平上。穗重的差别亦取决于其增重速度而不是增重历期。不论穗重大小,同一品种千粒重相同,因此认为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随机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9种不同基因型谷子的遗传差异.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谷子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共得到61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89条,多态性比例达到了63.2%.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可将9个谷子品种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9.
谷子抗除草剂“拿捕净”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由一对显性核基因(Srf)控制的谷子抗除草剂拿捕净(Sethoxydim)种质抗性进行了分子标记的研究.通过采用F2代群分法,在谷子F2代抗感池间随机筛选了330对AFLP引物,找到了与谷子抗除草剂基因连锁的两个AFLP标记AP1284(M55/15)和AP2350(M55/14).它们位于抗除草剂基因的一侧,与该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为6.3 cM和2.9 cM.二者间的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