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汉族人群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特征,为降低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06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相关抗体鉴定资料,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构成比及人群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共计36 287例,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571例,阳性率1.574%(571/36 287);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312例,阳性率为0.860%(312/36 287);自身抗体259例,阳性率为0.714%(259/36 287);同种特异性抗体以Rh系统抗体230例构成比最高,占73.72%(230/312),阳性率为0.634%;Lew is系统36例,占11.54%(36/312),阳性率为0.099%;MNS系统34例,占10.89%(34/312),阳性率为0.094%;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284例,阳性率为0.78%;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有妊娠史、输血史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妊娠、输血史者(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对于女性和有妊娠史及输血史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预约输血的患者1 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6例,常规输血检查)和观察组(576例,常规输血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观察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特异性;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共检出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60%,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11例,占阳性比率为73.33%;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4例,占阳性比率为26.67%。女性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输血次数≥3次者高于输血次数<3次者,有血液疾病和妊娠史者高于无血液疾病和无妊娠史者(P<0.05)。观察组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能够有效避免输注含有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确保临床输血治疗安全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临床安全用血的意义,推荐医院做Rh分型后配合输注。方法 应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住院的10 165例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对筛查阳性的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10 165例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36例,阳性率0.35%,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12%)较女性(0.56%)低;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47%)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阳性率(0.14%)。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如下:抗-D抗体10例,占27.78%;抗-E抗体11例,占30.56%;抗-Ec抗体5例,占13.89%;抗-M抗体3例,占8.33%;抗-Jkb抗体1例,占2.78%;其他6例,占16.67%。结论 通过对备血标本的不规则抗体的鉴定与研究,为临床输血提供依据,在输血工作中可选择对应受血者抗原阴性的血液以避免产生抗体,避开受血者抗体阳性的血液,避免不规则抗体造成的输血反应,可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预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628例输血申请的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筛阳性者,使用谱细胞及相关试剂鉴别其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部分患者血样送至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5628例患者共检出不规则抗体40例,阳性率为0.71%;特异性抗体系统Rh、Lewis、MNS及混合抗体构成比分别为72.5%、5.0%、5.0%、12.5%,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以Rh血型系统居多,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E,共检出26例占65.0%;混合抗体检出5例占12.5%;无特异性抗体占7.5%,冷抗体占10.0%。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占77.50%,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22.50%(χ~2=17.352,P0.001);有输血史占57.50%、阳性率为1.62%,无输血史患者占42.50%、阳性率为0.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2,P0.000);有妊娠史患者占67.50%、阳性率为1.38%,无妊娠史占32.50%、阳性率为0.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75,P0.001),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2.08%,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的阳性率(0.4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尤其是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效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分析,探讨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该院有输血史、妊娠史而需输血的1 8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拟输血的1 896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2例,阳性率为1.16%(22/1 896)。特异性同种抗体阳性17例,占77.27%(17/22),阳性率为0.90%(17/1 896)。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例,以抗-E检出率最高;MNS血型系统抗体中抗-M共1例;Lewis血型系统抗体中抗-Lea1例。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均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输注,所有输血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输血效果,临床上均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5例,占22.72%(5/22),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通过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可同时对于能用药物改善贫血症状的患者,可以用药物部分替代输血治疗,能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输血者与妊娠者阳性率差异性,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取静脉血3 ml离心,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和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输血患者与妊娠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8 432例患者病例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者30例,阳性率0.36%。其中5 288例输血者阳性16例,阳性率0.30%,3 144例妊娠者阳性14例,阳性率0.45%,两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2例,占6.67%,特异性抗体28例,占93.33%。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抗-M比率最高,占28.57%,其次是抗-D、抗-E、抗-C不规则抗体。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研究可为临床输血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从而为临床寻找新的相合血液争取时间,能够有力地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王谦  燕备战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6-968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评估不规则抗体在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上的发生频率,并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及孕妇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31 766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病例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被检标本中共发现217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68%,其中男84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51%,女133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86%,女性高于男性(χ2=14.34,P<0.01)。其中有204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χ2=230.29,P<0.01)。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自身抗体17例,有抗体特异性未能确认者66例,确认抗体特异性134例,其中Rh系统抗体79例(36.40%),MNS系统29例(13.36%),Lewis系统17例(7.83%),其他系统:抗-K 2例、抗-Kpa1例、抗-Fya1例、抗-Jka2例、抗-P1 2例、抗-e联合抗-P1 1例。免疫球蛋白类别IgG抗体152例(70.04%);IgM抗体26例(11.98%);IgM+IgG抗体39例(17.97%)。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及孕妇在产前进行抗体筛查,并对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及其在不同病种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拟输血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44194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37例,阳性率为0.31%,其中男性33例,占被研究男性的0.18%;女性104例,占被研究女性的0.40%,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129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8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54例(39.42%),MNS血型系统37例(27.01%),Lewis血型系统30例(21.90%);以病种计,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肿瘤最多,占5.96‰,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衰竭,分别占3.28‰和3.19‰,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3,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吕学琴  尹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48-1949,1952
目的探讨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3 029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做进一步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心血站3 029例健康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0.56%),其中抗-D阳性9例,抗-E阳性4例,抗-e阳性1例,抗-M阳性2例,抗A1阳性1例。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3%(6/1 397),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7%(11/1 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48%vs0.10%,P<0.05)。结论常规对健康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55481例住院拟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入院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11年1~12月期间55 481例入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阳性者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结果在被检标本中共发现15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28%,其中男性47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17%;女性109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3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χ2=19.47,P<0.01)。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139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χ2=107.26,P<0.01)。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自身抗体24例。有抗体特异性未能确认者35例,确认抗体特异性97例,其中Rh系统抗体58例(59.79%),MNS系统24例(24.74%),Lewis系统3例(3.09%),其他:ABO亚型抗-A12例、抗-E伴自身抗体8例、抗-cE伴自身抗体1例、抗-M伴自身抗体1例。结论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对安全、有效、及时地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02例糖尿病患者GADI、CAI、AA抗体。结果1202例受检患者中,GAD刚性309例,刚性率25.71%,ICA刚性316例,刚性率26.29%,IAA阳性118例,刚性率9.82%,不同年龄组段的GAD刚性率卡方趋势结果P<0.05,ICAI、AA阳性率卡方趋势结果均P>0.05。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三个年龄组(5-25岁52例、26-49岁135例及50-80岁250例)共437例糖尿病患者ICA、IAA及GAD抗体。结果IAA阳性率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CA和IAA+ICA阳性率在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0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GAD和ICA+GAD阳性率在26-49岁组和50-80岁组明显高于5-25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9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5-25岁)ICA、IAA抗体阳性率较高,较高年龄组糖尿病患者(〉25岁)GAD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其自身抗体治疗后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87例治疗前(第一次)和治疗半年后至一年内(第二次)及其中23例治疗一年后至两年内(第三次)糖尿病患者GADI、CAI、AA抗体。结果受检患者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GAD阳性率分别为69.0%、52.9%、47.8%,三次GAD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ICA阳性率分别为63.2%、47.1%、39.1%,三次ICA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IAA阳性率分别为24.1%、11.5%、8.7%,三次IAA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GADI、CAI、AA阳性率在治疗后随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3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定量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0年于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38例,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将患者分组。分别检测患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POAb、TGAb、TRAb浓度,观察3个抗体水平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POAb、TGAb浓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桥本病、Graves’病组,血清中两种抗体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桥本病患者血清中两种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Graves’病发作组的TRAb阳性率及血清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raves’病缓解组TRAb阳性率及测定值明显低于发作组。结论TPOAb、TGAb在桥本病致病中起重要作用,而TRAb对于Graves’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Graves’病的特异性指标,但与Graves’病的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养细胞膜抗体、封闭抗体及其抗独特型抗体水平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方法: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作为病例组,正常妊娠30例作为对照组.取孕妇外周血及其胎儿脐静脉血,首先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孕妇血中滋养细胞膜抗体水平,然后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孕妇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封闭抗体及其抗独特型抗体水平.结果:病例组的滋养细胞膜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外周血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封闭抗体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封闭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水平病例组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妊娠期母体滋养层特异性抗原表达增多,滋养细胞膜抗体水平升高,封闭抗体及其抗独特型抗体产生不足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胡莉  吴书笔  朱合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789-2789,2791
目的探讨拟受血者输血前各项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方法对15 055例拟受血者血液传播疾病血清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拟受血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梅毒螺旋体(抗-TP)检测采用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3种方法检测。结果抗-HCV阳性率为1.67%,抗-HIV阳性率0.03%。单独ELISA检测抗-TP阳性、ELISA和RPR检测抗-TP均阳性、单独RPR检测抗-TP阳性率分别为2.76%、0.58%和0.03%。15例同时抗-HCV和抗-TP阳性。结论做好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不仅可以了解该地区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还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及医源性感染,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体)均阳性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SB抗体和抗SSA抗体,以日本希森美康XE-2100全自动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结果与ANA荧光、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阴性对照组相比,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阳性组中,血细胞分析参数Hb、WBC、PL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仅Hb减少53例占29.94%;仅WBC减少59例占33.33%;仅PLT减少24例占13.56%;Hb和WBC同时减少46例占10.50%;WBC和PLT同时减少12例占6.78%,Hb和PLT同时减少26例占14.59%;Hb、WBC、PLT三者同时减少12例占6.78%。结论血液系统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异常损伤造成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变化对临床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中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参考St Jude研究医院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对1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表明:AML系相关抗体CD13和CD33的敏感性较高(95.5%和91.2%),特异性不足(72.5%和62.2%);MPO敏感性低(69.1%),特异性高(100%);CD117敏感性、特异性都高(88.2%和100%)。CD14、CD15敏感性低(18.4%和27.2%),CD14对单核细胞特异性高。B细胞系ALL系相关抗体CD19具有高敏感性(100%),而特异性(83.4%)差;CD79a、CD22(CyCD22)敏感性(96.4%和100%)和特异性(100%和100%)都高;CD10和CD20的敏感性(53.6%和70.4%)、特异性(82.5%和87.5%)均低。T—ALL系列相关抗体CD3(CyCD3)高特异性(97.5%),而敏感性(80.0%)欠佳;CD7敏感性高(100%),特异性低(77.9%);CD5、CD2、CD1a敏感性、特异性均不理想。结论:184例急性白血病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与St Jude免疫分型方案基本一致,只是在确定AML时CD117似乎优于MPO;确定B细胞系ALL时CD22和CD79a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可以任选一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白癜风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表达。方法 161例白癜风患者依据病情分为进展期组(n=84)和稳定期组(n=77),并选择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TPOAb、TGAb、TRAb水平,并比较以上指标在3组中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差异。结果3组TPOAb、TGAb、TR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371、6.335、8.284,P0.05)。两两比较,进展期组TPOAb、TGAb、TRAb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U_(与稳定期组)=9.380、7.923、8.381,P0.05;U_(与对照组)=23.244、19.026、25.873,P0.05);稳定期组TPOAb、TGAb、TRAb水平高于对照组(U=11.356、12.450、16.351,P0.05)。3组TPOAb、TGAb、TRAb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进展期组、稳定期组、对照组。3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6、23.618、23.857,P0.05)。两两比较显示,进展期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高于稳定期组、对照组(χ_(与稳定期组)~2=5.273、6.484、6.305,P0.017;χ_(与对照组)~2=14.997、18.352、17.829,P0.017),稳定期组TPOAb、TGAb、TRAb高于对照组(χ~2=5.233、5.036、6.719,P0.017)。3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进展期组、稳定期组、对照组。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TRAb)表达异常,病情进展与否也与此类抗体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RNP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04年以来在我院做过皮肤活检,并通过病理和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硬化病的62例住院患者。分为RNP^+组(20例),SCL-70+组(20例),ENA-组(22例)。结果:RNP^+组较其它两组关节痛、雷诺现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肌炎发生率亦有升高,指端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体内部分典型抗体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不同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硬化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