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伟 《河北中医》2004,26(3):207-207
慢性咽炎在临床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咽炎咽黏膜的慢性炎症,常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来,可因鼻炎、慢性扁桃体炎、龋病等影响所致。另外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咽部,以及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等均可导致慢性咽炎。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或干燥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也有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慢性盆腔炎其特点主要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肌炎、慢性输卵管炎、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为妇科常见病,是引起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慢性盆腔炎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  相似文献   

4.
岳颖  侯淑萍 《中草药》2022,53(23):7596-7605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瘾疹”。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整体论治、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的优势。从中药单体成分、单味药、药对、复方4个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理作用,还从中药复方、中西药联合、针刺、蒙药、穴位埋线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以期为慢性荨麻疹疾病的中医药诊治提供参考。但临床上对于中药作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还需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亚玲  刘丹  穆宇旻 《河北中医》2010,32(7):990-991
慢性盆腔炎是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常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病情顽固,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群香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57-1158
目的慢性肾衰除血液净化和肾移植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分析病因,重视引起慢性肾衰的原发疾病的防治,可制止和延缓慢性肾衰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抽取2000年1月~2005年12月165例慢性肾衰住院患者病历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慢性肾衰占首位,其后依次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孟肾炎、高血压肾病等。结论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问题是明确基本病因,及早干预,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观察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次数、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相关性,确定β受体阻滞剂、ACEI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根据2009年欧洲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重要性,同时观察中药在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价值。结果:随着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递增,辨证分型呈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变化。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服用倍他乐克、ACEI及中药对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辩证分型存在相关性;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与心衰患者病情恶化、年住院次数相关;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可减少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8.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笔者临床应用中药盆腔炎方结合盆腔炎袋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复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最终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可继发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哮喘、肺结核、气胸、胸腔积液、肺纤维化、心力衰竭或其他疾病的晚期。肺部感染是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本文讨论的慢性呼吸衰竭限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病基础上因肺部感染所诱发者。现将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70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 70例为我院 1996年 1月~ 1999年 5月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第 2…  相似文献   

10.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而又称"老慢支"。病程长者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心病。慢支的临床主要表现是长期慢性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并反复发作。无喘息者称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有喘息者称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约有1%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都属于"肺痨"的范畴。是指咳嗽、气急、喉中痰鸣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肺疾病,亦称慢性肺病或气道疾病[1]。其特点为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渐进性呼吸困难、遇寒易发病等;在我国北方地区及40岁以上的人群常患此病,尤其农村、牧区的人群。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为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13.
治疗尿毒症关键是制止慢性肾衰竭。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做好三点。第一,必须宜早切断各种慢性肾实质相关病对肾脏的损害。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等。  相似文献   

14.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而又称为"老慢支"。病程长者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支的临床主要表现是长期慢性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并  相似文献   

15.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本病常与尿道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同时存在,任何原因能导致前列腺慢性充血的情况可诱发慢性前列腺炎,如过度饮酒,慢性便秘及频繁性生活等。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中耳炎是慢性中耳黏膜、鼓膜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由于耳部血液循环差,抗菌药物很难起作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慢性中耳炎非常重要。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耳灵散治疗慢性中耳炎40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中喜  翁庚民 《河北中医》2010,32(11):1690-1691
慢性腰肌劳损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系指腰部肌肉、韧带等积累性、机械性慢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转为慢性。目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较多,效果不一。2009—08—2010—06,我们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9例,并与单纯推拿治疗6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以及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专病专方,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以及中药外治。结果与结论:中医药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延缓早中期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透析器的速度、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浅谈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信  远庚彦  王健 《河北中医》2007,29(3):244-244,251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好发于性活跃期20-40岁青壮年男子,发病率约为2.0%-16.0%[1]。据统计,35岁以上男性35%-40%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约占男科或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1/4[2]。慢性前列腺炎通常又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甚明了[3],除感染因素是导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外,各种理化、精神因素造成的前列腺内尿液反流、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淤血、水肿等,均可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加之前列腺的位置和结构较为独特,药物不易发挥作用,故慢性前列腺炎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