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SLE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两蛋白质分子间的相关性。 方法:用ELISA测定32例活动期和20例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IF、BCMA浓度,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清MIF、BCMA水平的改变,分析MIF、BCMA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相互之间相关性。 结果:SLE患者血清MIF、BCM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和0.78,P值均<0.01)。SLE患者血清中BCMA浓度与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浓度显著相关(r分别为0.75和0.64),MIF浓度与抗dsDNA抗体显著相关(r=0.65),与抗核抗体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15)。MIF与BCMA间无相关性。 结论:血清BCMA、MIF水平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T、B淋巴细胞活化均参与SLE发病机制,B淋巴细胞活化程度与SLE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关联度,并分析BCMA与MI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期组(n=29)和非活动期组(n=21)。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SLE患者血清BCMA与MIF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31例进行对比,分析SLE患者血清BCMA与MIF含量变化与疾病活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血清BCMA与MIF浓度均显著上升,且活动期患者的BCMA与MIF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均显著(P均〈0.01)。SLE患者血清BCMA、MIF浓度与SLEDAI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r=0.75,0.77,P均〈0.01)。SLE患者的BCMA浓度与ANA及抗dsDNA抗体的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74,0.63);SLE患者的MIF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明显正相关(r=0.62),但和ANA含量不具相关性(r=0.15)。BCMA与MIF两者的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0.124,P〉0.05)。结论血清BCMA与MIF含量能够明显反映出SLE疾病的活动性情况。T与B淋巴细胞活化均与SLE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娟  赵毅  曹艳艳 《新医学》2006,37(4):240-24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R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评分分为低度活动组14例、中度活动组33例和高度活动组11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的表达,以15名正常人作对照,并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及C-反应蛋白,观察其与MIF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F在RA低、中、高度活动组的表达均有所增高(P<0.05~0.01),MIF与RA疾病活动评分及RF、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关系(r =0.72~0.86,P=0~0.014;r=0.91,P<0.01;r=0.83,P<0.01),与抗CCP抗体则无相关关系(r=0.56,P>0.05).结论:在RA疾病活动时MIF水平增高,并能反映疾病活动的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观察RA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83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H水平。结果:SLE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组GH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SLE组(P<0.05);83例SLE患者血清GH水平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GH水平较正常人高,且与病情活动有关,可将GH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GH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 mRNA 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ΔCt=5.48±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ΔCt=5.90±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ΔCt=5.66±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PBMCs中 ISG15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中抗染色质抗体(anti-chromatin antibody,AchA)水平,评价其在SLE诊断和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54例,疾病对照组155例(类风湿关节炎46例,干燥综合征49例,骨关节炎10例,系统性硬化症2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健康人对照107名。用ELISA检测AchA水平,并探讨其与SLE患者发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其他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IgG)、ESR、24 h尿蛋白、肾功能指标等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AchA的阳性率为63.6%(98/154),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5.8%(9/155)及健康人对照组0%(P均0.01)。AchA诊断SLE的特异性为96.6%,敏感性为63.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和81.9%。SLE患者血清中Ach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00 1)。与AchA阴性SLE患者比较,AchA阳性SLE患者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水平、ESR升高,C3、C4、WBC降低,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chA水平与ESR(r=0.218,P=0.01)、C3(r=0.451,P0.000 1)、Alb(r=0.295,P0.000 1)、AnuA(r=0.349,P0.000 1)、抗dsDNA抗体(r=0.311,P0.000 1)、24 h尿蛋白(r=0.243,P=0.003)、SLEDAI评分(r=0.202,P=0.015)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AchA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疾病活动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与狼疮肾损害强相关,提示其在狼疮肾发病及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G-AECA)及其滴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64例SLE患者分为SLE活动期组和SLE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为健康献血员。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3组血清IgG-AECA的阳性率及滴度。以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为标准来统计SLE活动期组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IgG-AECA的阳性率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53.8%、24.0%、0,3组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SLE活动期组、SLE缓解期组IgG-AECA的滴度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SLE活动期组高于SLE缓解期组。SLE活动期组的IgG-AECA滴度与SLEDA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IgG-AECA及滴度水平可能在SLE的病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IgG-AECA的滴度水平在经治疗后的缓解期患者低于SLE活动期患者,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抽提SLE患者和正常人DNA,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SLE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及SLE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而SLE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清25-OH-D、ANCA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100例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SLE患者作为SLE组,并依据SLEDAI标准将SLE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另外,选取10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5-OH-D、ANCA各自试剂盒的说明书检测受试者血清中25-OH-D、ANCA水平;采用Forward 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ANCA与SLE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NC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期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显著低于SLE非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LE活动期患者血清中ANCA水平明显高于SLE非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水平与SLE活动性呈负相关,ANCA水平与SLE活动性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期而ANCA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且25-OH-D、ANCA水平升高是导致SLE活动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0在SLE患者外周血的过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含量测定采用ELISA,IL-10mRNA测定采用RT-PCR.结果(1)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和PBMC内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均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PBMCIL-10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均P<0.05);(3)IL-10mRNA表达与血清IL-10水平、PBMCIL-10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4和0.637,P值分别为0.031和0.018);(4)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PBMCIL-10含量及IL-10mRNA表达与累积分数SLEDAI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52,0.736,0.514;P值分别为0.022,0.001,0.047),亦均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13,0.621,0.508;P值分别为0.034,0.025,0.039).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10呈高表达状态,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TCD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利用经颅我镨勒(TCD)测定纤斑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血管收缩峰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舒张比值(S/D)、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红斑狼疮患者无Vs、Vm是否升高,各脑血管V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P〈0.01),PI、RI显著降低(P〈0.01),突出表现为低的TCD频谱改变。结论:红斑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对1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有超声心动图异常的79例(61.24%)。其中瓣膜异常52例,82.6%(43/52)的瓣膜异常患者无临床症状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心包积液36例,其中轻度23例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肌异常24例。兼有不同程度的瓣膜、心肌或心包病变者34。有抗磷脂抗体的患者心瓣膜损害的发病率较高(33/49),提示这种抗体在SLE患者心瓣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突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IL 2及其受体、IL 6、IL 8、IL 10、IL 12、IL 13、TNF、IFN α、Fas、ICAM 1等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其测定对SL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也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3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相关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SLE临床资料,并对其外周血和骨髓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260例(70.3%)患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其中贫血231例(88.9%),白细胞减少129例(49.6%),血小板减少113例(43.5%)。69例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7例(10.2%)骨髓增生明显活跃,55例(79.7%)增生活跃,7例00.2%)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成熟障碍22例。42例进行溶血检查,3例Coombs试验阳性,Ham试验均阴性。159例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60例(37.7%)阳性。少数患者合并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血液系统是SLE的常见受罹部位,以贫血最为常见,在少数患者可并发血液病,抗心磷脂抗体与血细胞减少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治疗上采取SLE相关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5.
谢国锦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50-1351
目的 探讨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36例儿童SLE患者的血清NSE水平.结果 SLE组NSE水平(18.8±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NSE有可能作为早期判断狼疮脑病是否存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99mTc甲状腺显像表现。方法住院确诊为SLE患者行99mTc甲状腺静态显像同时测定甲状腺摄99mTc参数。结果52例SLE中甲状腺影像面积缩小及甲状腺摄99mTc参数降低的各占596%及654%。结论SLE核素甲状腺显像特点为甲状腺影像面积缩小及摄99mTc参数降低,99mTc甲状腺显像可作为观察SLE患者甲状腺累及受损程度、范围和预后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应琴飞  林华志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85-188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常需大量和(或)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使机体易受多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结核菌等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文献报道,SLE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结核感染和肺外结核感染多见。因此,如何加强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在根据患者受损的脏器及程度评估SLE病情,并根据患者体质的耐受性,权衡风险与效益之比后,选取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utoantibodies to surface antigens on lymphocytes and other cells of the immune system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oregulatory and other cellular immune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Of special interest in this respect are autoantibodies to CD45 (leukocyte-common antigen, T200), a plasma membran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mplica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lymphocyte functional activity, including cytotoxicity,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20.
杨念生  崔淑杰  叶任高  陈雄辉 《新医学》1998,29(10):512-513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将36例抗Rib-P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与195例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抗Ri-bP阳性组关节炎,光敏感和神经系统损害显著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