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靳鲲鹏 《建造师》2010,(10):164-164
分析了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数学教学与数学建模的关系,并阐述了在这类院校中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另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本文立足于灭火救援实战需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科学指导灭火战斗,实现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消防灭火救援力量的合理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6)
目前,部分中医药类院校的数学建模课程未能将数学与医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学生未能深切领会到数学在解决医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安徽中医药大学数学建模课程开设为例,分别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考核方式、课程建设改进措施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数学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很强,对认知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将建模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中能够降低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简要介绍了数学建模,重点阐述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希望对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应用数学的发展现状,对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进而从发挥数学建模纽带作用、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数学课程、开展数学建模比赛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最后从实际例子出发,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应用数学发展所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1)
"将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教学中"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动力,"互联网+"时代,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为数学建模真正深入地融入高职数学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借助雨课堂,我们提出了将数学建模案例和实验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实施方案,并以"第一个重要极限"为例设计了融入数学建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6)
文章依据现代化教学理念,围绕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如何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作者提出以下几个对策:一是要围绕大纲,循序渐进;二是要重视总结,提炼方法;三是要提前规划,稳步推进;四是要围绕学生,机动调整。文章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进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5)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发展,各个高校也开始把学习的教学理念改为素质教育。高职数学对学生智力和思想扩散发展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所以,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成为各个高职院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怎么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高职数学教师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现今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来提出一些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8)
高职院校中的数学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这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是相关联的,这些学生往往数学的基础较差,同时,学生更希望学习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对理论、数字推导等课程不感兴趣,对实际操作的内容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MATLAB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力,为学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
与传统普通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不同,中等职业院校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职院校的数学教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延伸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在数学教学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及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中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高等数学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建立空间扭面数学模型,对体育馆屋面檐口铝板进行合理分割,兼顾了加工、制作及造型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火灾处置技术水平,采用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文献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目前我国森林火灾处置的主要灭火手段,分析了森林灭火剂主要类型、发展历史与实战应用效果,介绍了灭火弹、单兵灭火装备和森林消防车配备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航空灭火方式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对照国外森林灭火技术的整体情况,指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等专业硕士教育中的人才需求多规格、个性化、高层次的特点,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硕士,论文重新审视和研讨数学类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体系等相关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培养分析能力、提升建模能力、加强应用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专业硕士数学类课程层次型阶梯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Matlab 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计算机数值计算软件Matlab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并举例说明如何使计算分析内容更好地与材料力学教学相结合,从而减轻当前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学时减少与教学内容增多的矛盾,改善了材料力学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引入Matlab,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其力学建模和数学分析能力,为其将来能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辉明  赵文 《山西建筑》2014,(1):240-242
针对如何加强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论述,介绍了MATLAB/MAPLE现代数学工具在工科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对提高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应用的角度将火灾模型分为室内火灾区域模型、室内火灾场模型、耐火极限模型、建筑疏散模型、探测器响应模型及其他模型6种。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假设条件、模化方式和应用范围;不同精度的模型对于火灾的描述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总结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模型输出的影响。从火灾计算流体力学模化技术的选择、模型解释、模型验证和模型维护等方面分析火灾计算机模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例,对国内22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校工程应用型培养目标突出,具有继承性、时代性和前瞻性;课程体系合理,重点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教学的培养方式,实施因材施教。文章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传统工科土建类专业在这一形势下亟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围绕新工科内涵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分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融合“新工科”建设创新理念,形成课程实验、集中设计、集中实习、创新创业四大教学模块/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的基础认识、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层次,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为培养创新型、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但在BIM教学上,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侧重点和教学策略仍存在差别。通过设计问题框架,从课程设置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及具体解决路径等角度,对文献中阐述的BIM课程设置进行详细分析。尽管目前已形成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BIM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课程改革方法,但对BIM课程设置和教学细节问题的阐述尚不全面。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地方高校BIM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为地方高校BIM课程设置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Fire safety – documentation of a development. Until the end of the 1970s, structural fire safety was the main objective of fire test institutes, and practical fire design was simply deri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ab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times of structural members. Starting in 1980, a new approach was initiated by Bub et al. in Germany and Europe and supported by international bodies such as CIB and scientific societies such as JCSS. Following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Europe, the basics of Eurocode fire safety parts EC 1 to 6 were laid down between 1980 and 1994. Since 2006, Hosser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in this fiel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vfdb‐Leitfaden in Germany.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beginning,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this field during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