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孙矩正  王蔚  张玉柱 《煤矿安全》2014,(10):136-139
为了预测矿井瓦斯分布和预防瓦斯灾害,厘清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控制机理。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十三矿井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各级构造和井田瓦斯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和矿井构造对井田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出了十三矿井田瓦斯赋存特征: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不同范围的瓦斯赋存;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矿井瓦斯赋存分布东高西低总体分布规律的基调;矿区构造李口向斜确定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的分布规律;矿井构造主导矿井各采区瓦斯赋存的差异性,己一和己三采区受褶皱构造控制,应力集中,含量大,煤与瓦斯突出集中,己二和己四采区受正断层影响,瓦斯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2.
瓦斯是地质成因的,瓦斯赋存和分布与成煤后期改造作用密切相关。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运用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了大兴井田构造演化特征,研究了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井田后期的构造改造使得大多数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质;局部构造应力场,以及断层和岩浆岩体侵扰破坏组合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在纵、横向上的变化均较大。  相似文献   

3.
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贵州马场井田进行研究,结合各级构造和矿井瓦斯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和井田构造对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出马场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特征。对预测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布,指导矿井瓦斯灾害治理、合理布署抽掘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井田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地质构造、煤系地层岩性及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演化是影响区域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在井田内,煤层埋深是影响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地质构造、煤系地层岩性是影响瓦斯赋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大量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实测资料,研究了邯郸矿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对瓦斯赋存的控制特征、邯郸矿区东西部瓦斯赋存的差异特性。结果表明,邯郸矿区的构造演化作用控制了煤层瓦斯生成、运移、赋存和分布规律;邯郸矿区瓦斯赋存的东西差异是由于其构造演化导致的东西部第四纪盖层不均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瓦斯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研究峻德井田区域构造演化规律及瓦斯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井构造煤发育特征,并构建了以煤层埋深、构造煤厚度以及坚固性系数为自变量的瓦斯含量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煤发育特征是影响煤层瓦斯变化的关键因素,瓦斯含量随构造煤厚度变化梯度为0.96m3/t/m。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8):170-173
基于板块构造动力学分析陈四楼煤矿构造演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瓦斯含量研究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陈四楼煤矿东西向构造以正断层表现为主、南北向构造以褶曲表现为主。指出大型地质构造演化(含岩浆岩侵入)导致井田整体瓦斯含量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顶底板岩性、断层、褶曲、顺层剪切等构造形成井田南北分带、东西分异、局部异常的瓦斯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对瓦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和防止青龙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在系统整理、分析青龙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探讨了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特征,阐述了矿井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龙矿构造定型于燕山期,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逆断层发育,瓦斯含量较高,各煤层瓦斯含量几乎都大于10 m3/t;结合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规律分析认为井田西南部构造复杂区为瓦斯突出危险区,东部(浅部)为瓦斯突出威胁区。  相似文献   

9.
《煤》2019,(1):64-65
通过分析地质勘探钻孔瓦斯取样测试成果等实测数据,结合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王庄井田区内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总结了81、91采区瓦斯地质特征,提出81、91采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过程: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奠定了矿区内瓦斯赋存的构造背景,矿区规模的构造控制了矿区瓦斯赋存特征,采区内褶曲及局部小型断裂控制了局部瓦斯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探讨了淮北矿区祁东井田成煤后不同期次和性质的构造应力场下形成的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是控制瓦斯赋存的关键时期,该期NW—SE向水平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断层和褶皱奠定了现今淮北矿区的构造格局和瓦斯赋存特征;在成煤后的构造演化历程中,EW向构造表现为前期挤压、后期拉张,有利于瓦斯逸散,NE—NNE向构造大致经历了挤压剪切—拉张—挤压3个演化过程,NW向构造一直处于挤压状态;NW向构造对瓦斯保存最有利,NE—NNE向构造次之,EW向构造最差。祁东井田不同期次形成的不同性质的断层改变了井田内的瓦斯赋存格局,致使瓦斯赋存呈现出南北分异、东西分块的特点;各断块间瓦斯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不相同,每个断块都可视为独立的瓦斯地质单元。  相似文献   

11.
王猛  朱炎铭  王怀勐  李伍 《煤炭学报》2012,37(5):820-824
基于对开平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采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开平煤田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开平向斜除NW翼大部地区煤层经历一次生气过程外,其它地区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和岩浆侵入的影响,发生了二次生气作用;区域上构造发育的不均一性导致瓦斯赋存的差异性,NW翼由于逆断层和水力的封堵作用,使得瓦斯保存条件较好;SE翼由于正断层和水力的逸散作用,使得瓦斯大量散失;开平煤田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的构造等对煤层的非均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煤层在局部变质程度、变形破坏特征等不同,进而孔-裂隙特征不同,使得局部含气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The occurrence state of methane is mostly controlled by coalfield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coal-bearing strata at Qidong coalmine experienced many tectonic cycles since their formation. The gas content made by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al geologic system at the coalfield is very different, which is obviously higher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Weimiao fracture belt than that on the south side and near itself.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gas occurrence regularity based on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its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coalfield exploitation and deal with coal and gas outburst.  相似文献   

13.
高魁  刘泽功  刘健  康亚  黄凯峰 《煤矿安全》2012,43(8):174-176
通过对构造煤特征、构造应力场特征、地质构造带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和构造组合特征的综合论述,分析了地质构造物理环境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表明:构造煤分层的存在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初始激发和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地质构造破坏复杂程度、构造带煤层瓦斯赋存状态、构造应力场叠加和构造煤发育是影响突出发生的关键因素,增加了突出发生的危险性。提出了构造物理环境和采掘活动等扰动因素的综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带的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防治九里山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并为该矿煤层气开发地面钻井规划布置提供依据,基于构造煤是漫长年代地质条件下改造作用的产物,在对九里山矿井大量现场资料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煤田成煤环境和地质构造特征,根据井田已揭露的构造煤的分布特点,研究了井田构造煤空间展布特征及厚度变化规律,提出底板北西向隆起、顶板揉皱以及局部小断层是造成目前构造煤空间展布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表明:九里山构造煤主要是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层在其顶底板之间发生塑性形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淮南煤田在地质构造带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针对性,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对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动力学特征,以及该构造控制下的煤体结构、瓦斯赋存、构造应力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的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南北两缘,由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于印支-燕山期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推覆,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形成了反向相背倾斜的构造系统。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带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物质基础条件,而较高的构造应力及瓦斯压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逆冲推覆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望峰岗矿"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表明:发生事故的C13煤层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构造应力集中,当主井施工揭开C13煤层时,原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煤与瓦斯大量喷出,导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河东煤田中南部构造控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煤田地质基本情况,分析了构造因素对河东煤田中南部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影响,认为研究区在构造类型上属于构造形迹微弱的过渡性盆地边缘,构造史控制下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对本区煤层气的富集有着重大意义,现今井田构造的贡献意义不大.进一步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区内两个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含煤岩系赋存的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后期构造变形的时空差异性显著;决定现今煤田构造格局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演化历程、深部构造属性、构造应力场作用以及煤系岩性组合特征等方面。中国大陆自晚古生代主要成煤期以来,相继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作用,大陆构造演化的时空非均匀性和基底属性的复杂性,导致煤田构造格局呈现复杂而有序的总体面貌。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可以划分为两大煤田构造区域、三条煤系变形构造组合带、五大赋煤构造区。以赋煤构造亚区为单元,总结归纳了全国五大赋煤构造区的煤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构造演化对冀东南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勘探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论述了太行山构造演化对冀东南隐伏区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冀东南石炭-二叠纪成煤期后多期性质、强度不同的构造作用相互叠加、改造,原型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尤其是太行山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和新生代以来的伸展隆升对煤层的赋存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内沧县隆起西部和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在中生代保存较好,新生代太行山的伸展隆升使煤系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煤层埋深变浅,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青龙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特征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区域演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和突出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沉积演化的特殊性是造成整个贵州西部地区瓦斯含量较大的主要原因;矿区内瓦斯分布的整体趋势受煤层埋深的控制,而瓦斯含量分布不均匀性主要受矿井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淮北矿区构造演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淮北矿区瓦斯与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赋存构造控制理论,研究了淮北矿区构造及其演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淮北矿区瓦斯赋存严格受构造控制,主要受EW向、NE-NNE向和徐宿弧形构造控制。EW向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较小;NE-NNE向构造是影响淮北矿区瓦斯赋存的主控构造;徐宿弧形构造(安徽段)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呈现出两翼煤与瓦斯突出严重,中部煤层严重风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