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无痛结肠镜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间断注射组(对照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以下简称芬太尼组)以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以下简称瑞芬太尼组),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进镜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以及恢复时间;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诱导用量和应用总量;比较结肠镜进入到乙状结肠、回盲瓣以及手术结束时各组患者出现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瑞芬太尼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和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组丙泊酚应用总量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5);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在结肠镜进入乙状结肠和回盲瓣时其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良好,且比较而言,其丙泊酚用量更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5组全麻药在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时间和镇痛效果,以提供最佳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剂量。方法:选择我院和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行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无禁忌证受术者300例。随机分为5组.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瑞芬太尼+咪唑安定组、丙泊酚组、丙泊酚+芬太尼组,比较各组麻醉药的诱导、手术、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情况,分析各组麻醉药的镇痛效果。结果:5组麻醉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诱导、手术、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最佳,镇痛效果显著,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用于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 R组术后苏醒较F组快,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诊疗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组:瑞芬太尼1μg/kg(30 s左右注射完)+丙泊酚2 mg/kg诱导,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和丙泊酚1~2 mg/(kg·h);对照组:芬太尼2μg/kg(30 s左右注射完)+丙泊酚2 mg/kg诱导,术中全程持续泵注1~2 mg/(kg·h)丙泊酚。对两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后者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且术后苏醒更快。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麻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80例。评价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即刻、胃镜过咽时、检查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2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点MAP和HR均较麻醉前有所下降(P〈0.05~P〈0.01)。与F组比较,R组术中、术毕注射痛和头晕均明显减少(P〈0.01)。R组低SpO2发生率高于F组(P〈0.05)。R组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F组明显缩短(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患者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快速、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10岁,择期在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下的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及维持麻醉,连续观察入室至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气管拔管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苏醒迅速,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具有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芬太尼复含丙泊酚组(对照组),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在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上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王先锋  姜峰 《安徽医学》2009,30(11):1335-133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LC术的4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瑞芬太尼组静脉连续泵输注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维持,阿曲库铵间断给予。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库铵静注诱导,配以丙泊酚维持。记录不同时间点SBP、DBP、MAP、HR、SpO2变化、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具有麻醉平稳,苏醒质量好,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老年患者行LC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曹乐卿 《中原医刊》2011,(3):29-30,3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Ⅰ组:瑞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1.5mg/kg;Ⅱ组: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mg/kg;m组: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5mg/kg。胃镜检查前静脉推注,记录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比较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观察胃镜检查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等)。结果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的体动例数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心动过缓、低血氧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三组间低血压、体动和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0.5μg/k+丙泊酚1.5mg/kg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适合于无痛胃镜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ASA分级Ⅰ~Ⅱ级行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X组100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及瑞芬太尼0.5μg/kg;Y组100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及芬太尼0.5μg/kg,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X组丙泊酚的用量少于Y组(P0.05),X组的苏醒时间短于Y组(P0.05),X组的离院时间早于Y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检查所造成的痛苦和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苏醒时间短、离院时间早的麻醉方法,并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