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介绍 硝酸甘油副作用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但引起昏迷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胸闷一年,再发1 h入院,既往"颈椎病"5年.入院查体:血压120/70 mm Hg,心肺听诊无异常,ECG正常,心肌酶正常,诊断为"心绞痛".给予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6 mg,约3 min后患者突然神志不清,呈深大呼吸,口吐白沫,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家属在慌忙中再次给予1.2 mg硝酸甘油含化,症状进一步加重.当时测血压110/50 mm Hg,瞳孔无异常,颈软,心肺未见异常,压眶反射消失,克氏征、布氏征阴性.约30 min后经输氧,输液治疗逐渐苏醒.期间,查血电解质、心肌酶、ECG及头颅CT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邓盛英 《吉林医学》2014,(6):1127-1128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在抗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方法:选择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钙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分别为(176±16)mm Hg(1mm Hg=0.1333 kPa)、(106±8)mm Hg、(77±15)次/min;治疗后分别为(138±13)mm Hg、(83±9)mm Hg、(79±16)次/min,血压具有显著性变化,心率无显著性变化,总有效率为89.2%,不良反应发生率底。结论:钙拮抗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持续降压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单双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别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PaO_2、PaCO_2、PaO_2/FiO_2、FEV_1/FVC、FEV_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DL评分(94.64±5.17)分高于对照组(85.71±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CO_2(53.22±3.41)mm Hg、PaO_2(89.62±2.41)mm Hg、PaO_2/FiO_2(410.82±11.97)mm Hg均优于对照组(61.91±3.12)mm Hg、(80.87±2.87)mm Hg、(324.39±12.57)mm Hg,FEV_1/FVC、FEV_1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相比,给予COPD患者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无创正压通气不仅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更利于改善其肺功能,进而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丹 《吉林医学》2011,(34):7417-7418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25岁,因停经9个月余,阵发性腹痛12 h,血压升高5 h而由外院转诊入院。在外院诊治至转入我院前,血压波动在160~170/100~110 mm Hg(1 mm Hg=0.1333 kPa),曾用硫酸镁等治疗,但血压不能控制。入院时患者无头痛、抽搐、胸闷、胸痛、心悸等。查体:Bp 158/114 mm Hg,神志清,双肺无啰音,心率112次/min,律齐,心界不大。产检:单胎头  相似文献   

5.
张丹 《吉林医学》2013,34(5):863-864
目的:研究缬沙坦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口服倍他乐克25 mg,2次/d。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均为8周。结果:服用8周后治疗组平均收缩压由(165.9±8.5)mm Hg降至(125.5±6.5)mm Hg,舒张压由(109.5±3.2)mm Hg降至(90.2±4.1)mm 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由(167.5±8.4)mm Hg降至(141.20±7.3)mm Hg,舒张压由(109.2±2.3)mm Hg降至(95.2±6.3)mm Hg。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较其单用降压作用强、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致急性梗阻性肾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简介患者1,女,28岁,主诉:咳嗽、咳痰、气急、发热3d,加重伴无尿1d。3d前受凉后咳嗽、咳痰、气急,体温37.5~38.0℃。按肺部感染治疗3d,病情加重,继而无尿入院。查体:Bp120/80mm Hg(1mm Hg=0.133kPa),T38.0℃,R28次/min,P106次/min。神清,急性病容,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糙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下壁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患者,男性,71岁。因剑突下疼痛,出冷汗3 h就诊。患者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阵发性绞痛,牵涉到胸背部,持续20 min~1h,伴出冷汗,服用救心丸无效而由家属送入内科。既往有冠心病史10余年。查体:BP 100/70 mm Hg(1kPa=7.5 mm Hg),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上腹部轻压病,无反跳痛,莫非征阴性,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ECG示:心电轴-45°,Ⅱ导联呈rS型,Ⅲ、avF导联呈W型主波,其余导联波型基本正常。诊断为:(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扩血管、活血化瘀、再通、极化液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 2岁 ,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3周入院。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 2 0余年 ,血压最高达 2 4/ 14.7k Pa (180 / 110 mm Hg) ,先后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治疗 ,血压控制在 17.3/ 10 .7k Pa (130 / 80 m m Hg)。入院前 3周起患者出现发作性胸闷及胸骨后隐痛 ,持续数分钟至 2 h不等 ,时间为清晨或劳累后 ,有时向左肩放射。一次发作时ECG提示 V2 - V3ST段抬高 0 .1m V,静滴地尔硫后症状缓解 ,但未复查 ECG。入院前 1d发作后的 ECG示 V1 - V4T波倒置 ,V5 - V6 T波低平 ,故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体重67 kg.因停经41周无腹痛待产,于2010年7月26日收入院.患者有精神分裂症20年,未经系统治疗,左侧面神经麻痹10年.入院查体:体温36.8 ℃,心率8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5/80 mm Hg,查体不合作,精神异常,思维障碍,左侧口角低,拒绝产科检查和产前抽血化验,彩超提示晚孕单胎,胎盘Ⅱ级,ECG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患者,29岁,G1P0。以停经39 1周,腹痛22h入院。既往有不孕症治疗史2年。入院查体:T37.0℃,P86次/min,R20次/min,BP120/80mm Hg(1mm Hg=0.133kPa)。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产科情况:腹围89cm,宫高28cm,胎位左枕前(LOA),胎心率168~178次/min,先露头入盆,预计胎儿体重2.5kg,骨盆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8岁,因呕吐、谵妄8h于2000年11月23日入院。8h前患者口服复方降压片200片。既往诊断“高血压病”20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治疗,血压维持于130~160/90~100mm Hg(1mm Hg=0.133kPa);6年前诊断“糖尿病”,未治疗。 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70/50 mm Hg;谵妄,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对光反应迟钝;双肺无干湿啰音;心事115次/min,心律规整,  相似文献   

12.
1一般人群:应降至140/90 mm Hg以下。2老年患者:应降至150/90 mm 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 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患者目标值为<150/90 mm Hg。3合并糖尿病者:一般其降压目标为<130/80 mm Hg,老年或伴有严重冠心病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 Hg。4伴肾脏疾病者:目标血压可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 岁,因持续性胸痛、出汗 6 个月,劳力性胸闷、心悸 1 周入院.患者于 6 个月前突发持续性胸痛伴出汗,在当地医院经心电图(ECG)、心肌酶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未行溶栓治疗,出院时心功能Ⅱ级.1 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胸闷、心悸,全身浮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5 年,3 年前出现多关节疼痛、指(趾)皮肤硬化、肌痛,经化验检查在我院确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一直服用强的松治疗.入院查体:P 100 次/分,BP 120/80 mm Hg (1 mm Hg=0.133 kPa),面部浮肿,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 100 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肋下 5 cm,脾肋下 3 cm,双下肢重度浮肿.ECG示:窦性心动过速,陈旧性下壁梗死,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9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性剧痛伴大汗淋漓30min,于2001年9月14日入我院就医。既往患冠心病,有多次发作性胸痛。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09/81mm Hg(14.5/10.8kPa),心率64次/min,颈静脉无怒张;心界无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心电图(ECG)显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65 kg,右侧股骨颈骨折7 d,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一般状态中等,神清合作,有高血压病史,血、尿常规化验值均在正常范围,ECG电轴左偏,ST段低下,非正常心电图,术前血压160/100 mm Hg,HR 78次/min,呼吸16次/min。患者9:00进手术室,BP 170/100 mm Hg,HR 80次/min,9:15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SA):L_(3~4)注入0.5%布比卡因2.6 ml(重比重液),硬膜外麻醉(EA)于L_(2~3)头向置管3 cm,SA平面T_9(9:30)手术开始BP 120/60 mm Hg,HR 70次/min。10:45时BP 140/80 mm Hg,HR 95次/min,此时已输入生理盐水1000 ml,血定安500 ml,在安置人工髋臼窝时血压无明显改变,但在清理股骨骨髓腔、骨水泥充入后,安置人工股骨头(共插入2次)后(10:50),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在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动脉氧分压(81.57±6.32)mm Hg(1 mm Hg=0.133 3 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0.82±3.42)mm Hg;对照组干预后动脉氧分压(64.08±4.55)mm 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5.75±4.66)mm 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肿瘤坏死因子α(10.62±2.13)ng/ml,C-反应蛋白(11.81±3.11)mg/ml;对照组干预后肿瘤坏死因子α(28.32±3.71)ng/ml,C-反应蛋白(31.72±5.54)m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在重症肺部感染中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缺氧状态,减轻体内炎性反应程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7例)采用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无创通气呼吸频率为15次/min,氧浓度为30%~40%,呼吸压力调制为4 cm H2O(1 cm H2O=0.098 k Pa),吸气压力调制为8 cm H2O,法舒地尔每12小时30 mg静脉滴注;无创机械通气组(33例)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同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血浆脑钠肽(BNP)和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和肺动脉压分别为(23±5)次/min、(93±8)次/min、(43±3)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显著低于无创机械通气组的(28±3)次/min、(99±8)次/min、(52±4)mm Hg(P<0.05);联合治疗组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78±7)mm Hg、(45±6)mm Hg、(91±6)%,无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69±6)mm Hg、(55±8)mm Hg、(8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为(118±31)ng/L,显著低于无创机械通气组的(136±34)ng/L(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无创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能快速、有效地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8.
1一般人群:应降至140/90 mm Hg以下。2老年患者:应降至150/90 mm 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 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降至150/90 mm Hg以下。3合并糖尿病者:一般其降压目标为130/80 mm Hg以下,老年或伴有严重冠心病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 Hg以下。4伴肾脏疾病者:目标血压可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5伴冠心病者: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目标血压一般可降至130/80 mm Hg以下;如有闭塞性冠心病、糖尿病或年龄大于60岁,舒张压应维持在60 mm Hg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无血浆预充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64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儿应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两组患儿的血液学参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观察组:(212±21)×109/L比(289±21)×109/L,(13.6±1.0)s比(14.6±0.7)s,(117±18)g/L比(134±21)g/L;对照组:(218±21)×109/L比(291±20)×109/L,(13.3±1.0)s比(14.3±0.7)s,(112±29)g/L比(130±27)g/L](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检测开始至最初纤维蛋白形成所用时间高于治疗前[观察组:(51.2±3.6)s比(43.2±2.9)s;对照组:(51.2±3.7)s比(43.3±2.8)s](P<0.05),最大幅度、通过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最大幅度、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通过血小板所形成的最大幅度低于治疗前[观察组:(49±3)mm Hg(1 mm Hg=0.133 k Pa)比(57±4)mm Hg,(5.25±0.25)mm Hg比(14.32±2.76)mm Hg,(1.4±0.3)g/L比(2.7±0.9)g/L,(42.2±3.3)mm Hg比(44.3±2.4)mm Hg;对照组:(49±3)mm Hg比(57±3)mm Hg,(5.31±0.16)mm Hg比(14.37±2.81)mm Hg,(1.5±0.4)g/L比(2.7±0.8)g/L,(42.2±3.3)mm Hg比(44.3±2.4)mm Hg](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胶体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时,在血液学、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恢复时间等和血浆预充的效果相同,因此人工胶体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中,可代替血浆用于体外循环管路预充。  相似文献   

20.
<正>病例1患者女,65岁,因"全身酸痛3 d"于2013年1月3日收入院。伴出汗、双上肢麻木,3~5 min缓解,每天发作3次。近2年因为头晕发现血压(BP)升高: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 a),间断用药治疗。入院查体:T 36.4℃,P102次/min,R 20次/min,BP 140/100 mm Hg。正力体型,呼吸平稳,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腹四肢查体无异常。初步诊断:(1)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