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玉米胚芽提取及制油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玉米胚芽的特性,提出了玉米胚芽压榨制油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指出玉米胚芽不宜采用膨化工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胚芽制油技术及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宝贵 《粮油食品科技》2009,17(4):20-21,25
玉米胚芽作为淀粉糖加工中衍生的主要副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使玉米胚芽制油从无到有,从大到强,成为一个独立的油种,被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和钟爱.近几年来玉米胚芽制油发展迅猛,备受关注.对玉米胚芽油营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玉米胚芽工业化制油技术和装备情况进行了论述,阐明了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芽是近几年我国开发的新油源。压榨、浸出是生产玉米胚芽油的主要方法,从原料、预处理、蒸炒、压榨、浸出等各生产环节分析了玉米胚芽制油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且又相互联系,影响着出油效果和油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9~11日,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在安徽合肥市召开了“米糠、玉米胚芽资源利用经验交流会”,会上邀请了从事米糠油和玉米油生产、加工、营销、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以及从事米糠、玉米胚芽制油设备的生产企业和成套设备供应厂商参加。代表们就米糠、玉米胚芽制油研发、加工工艺、设备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参观了当地的两个米糠油加工厂。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为原料 ,在生产玉米糁、玉米淀粉或玉米淀粉糖的过程中 ,约能回收 8%~ 12 %的玉米胚芽 ,经收集后可以用来制取玉米胚芽油和玉米胚芽蛋白等。玉米胚芽油不仅能精炼成色拉油、烹饪油和人造奶油等营养丰富的食用油脂 ,且能用作颜料、油漆和制皂工业的高档原料。脱油后的饼粕含有蛋白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 ,可作多种食品的营养增补剂。玉米胚芽制取油脂的工艺、设备和操作技术与其他油料制取油脂的过程大体相同 ,均须经清理→干燥→软化→轧胚→蒸炒→取油→精炼等过程。1 清理制玉米糁回收的玉米胚芽 ,混杂有较多的玉米粉、碎糁和皮屑 ,…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为原料,在生产玉米糁、玉米淀粉或玉米淀粉糖的过程中,约能回收8%~12%的玉米胚芽,经收集后可以用来制取玉米胚芽油和玉米胚芽蛋白等。玉米胚芽油不仅能精炼成色拉油、烹饪油和人造奶油等营养丰富的食用油脂,且能作为颜料、油漆和制皂工业的高档原料。脱油后的饼粕含有蛋白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制作多种食品的营养增补剂。玉米胚芽制取油脂的工艺、设备和操作技术与其他油料制取油脂的过程大体相同,均需经:清理—→干燥—→软化—→轧胚—→蒸炒—→取油—→精练等过程。(1)清理。制玉米糁回收的玉米胚芽,混杂有较多的玉米粉、碎…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油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油概述 玉米油又叫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它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玉米胚中脂肪一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丰富的制油原料.  相似文献   

8.
玉米的品质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归纳了玉米的各类品质特性,包括物理品质、营养品质、药用价值及加工品质,总结了玉米在变性淀粉、胚芽制油、制糖、酿酒、石油化工等方面的加工应用,以期为玉米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世忠  孙长友  张彦萍 《酿酒》2003,30(2):69-70
通过对大型玉米酒精厂半干法粉碎提胚制油后所得玉米胚芽粕再加工(粉碎后生产酒精和回收DDGS)与直接销售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原有工艺不变,则玉米胚芽粕直接销售比再加工吨酒精多冲减成本85.8元,但如果通过提高酒份并适当增加DDGS回收装置,从而使干物质全部回收,则玉米胚芽粕再加工要比直接销售吨酒精多冲减成本54.6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0.
玉米皮和玉米酒糟中含有5%~12%的油脂,这些油脂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和玉米黄素,由于提取技术等限制,并未能加以有效利用。研究采用太赫兹波处理联合亚临界萃取技术从玉米皮中获得了玉米皮毛油,得率为5.12%,提取率相较于索氏提取为145.04%;并分别测定了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总植物甾醇及总玉米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皮毛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文献报道的玉米酒糟(DDGS)毛油和玉米胚芽毛油相近,亚油酸含量超过50%,但其亚麻酸含量是玉米酒糟毛油和玉米胚芽毛油的2倍;且玉米皮毛油中总植物甾醇、总玉米黄素的含量分别为3.87%和2073.22μg/g,都显著高于玉米酒糟毛油和玉米胚芽毛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保健食用油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刘振扬 《中国油脂》2005,30(9):21-23
介绍了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厂副产品玉米油提取的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料玉米中提取玉米胚芽,玉米胚芽经预处理、压榨、浸出得玉米毛油,毛油经精炼得精制玉米油或一级玉米油.二是从蒸馏后的酒糟(DDGS)中用溶剂浸出提取玉米毛油,毛油经进一步精炼得精制玉米油或一级玉米油.玉米油含有较高的亚油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以玉米酒精厂的副产品加工玉米油可提高酒精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玉米酒糟(DDGS)毛油及玉米胚芽毛油中的脂肪酸组成、酸值、生育酚组成及含量、玉米黄色素含量、甾醇及谷维素含量,以及在120℃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玉米毛油的脂肪酸组成相近,DDGS毛油中生育酚、谷维素、植物甾醇、玉米黄色素平均含量分别达到1 475.7μg/g、814.1 μg/g、14.50 mg/g、247.7 μg/g,都较玉米胚芽毛油高,在DDGS毛油中未发现酵母特有的麦角甾醇.另外,DDGS毛油的氧化诱导期时间较长,氧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在玉米胚芽预榨饼浸出制油过程中,湿粕脱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基于玉米胚芽预榨饼的特点,对其浸出过程中湿粕脱溶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采用浸出器强制沥干和新型的高料层蒸脱机的技术方案,在强制沥干真空度1 500 Pa、蒸脱机脱溶层净高3 600 mm、脱溶时间35~40 min条件下,粕残溶达到650 mg/kg及以下,闪爆实验合格。通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能在保证玉米胚芽粕产品品质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菜籽、大豆、玉米胚芽和芝麻进行低温压榨制油,并将毛油采用实验室小规模精炼脱臭,对其产品与高温压榨、溶剂浸出,高温压榨饼浸出制取方法的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比较,低温压榨油品的品质明显优于其它方式的油品,生产成本亦低,但相对其他制油方法,低温压榨在生产操作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全国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工作会议从六月二十日至六月三十日在牡丹江市召开,历时十一天。 这次会议,根据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回顾了自一九七七年以来,使用国家技措款增产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的实际效果,交流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出油率、精炼率、油米比,降低成本,为国家增加积累、增产油脂等方面的基本经验,参观学习了牡丹江市制米厂的提胚榨油工艺,安排了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年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的技措项目;并畅谈了今后开展这项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玉米胚芽的应用及其GABA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经富集处理的玉米胚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摸索了正己烷脱油的适宜条件,并采用超声波法对其中的γ-氨基丁酸(GABA)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还利用玉米胚芽进行了面包制作应用试验.分析结果显示:玉米胚芽中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GABA的干基含量为286.8 mg/100 g,约占被测氨基酸总量的4.9%.结果表明:脱油的适宜条件为试料:正己烷=1:4;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时间2h,料液比1:6,平均提取量为163.5mg/100 g,约占玉米胚芽GABA总含量(271.1 mg/100g)的60.3%.经富集处理的玉米胚芽适于制作面包、蛋糕等焙烤制品,其中所含的GABA对热加工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种名为番茄红素玉米(胚芽)油的食用保健油得到市场认可。据悉,这种全新的保健油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刘道鸣教授发明,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南京江宁外贸公司投入15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搭建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仅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使番茄红素玉米(胚芽)油从实验室走向了工厂生产线,首批中试生产的10t保健油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比较大,约占谷物种植面积的15-20%,从玉米杆到果实,都是饲料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且玉米的产量和副产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因此世界各国对玉米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玉米被称为“未来的谷物”。 一、胚芽:胚芽是玉米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胚芽可以用来萃取油,并获得含有高蛋白的胚芽渣。100公斤的玉米约可生产1.6-2.2公斤的胚芽油。这种油是人类食物中不饱和油脂的来源。胚芽油可用来调制沙拉油、油炸食物。也可用于制造人造奶油、维生素以及改良食用油的品质。合成橡胶业、化妆品、涂料也能用到胚芽油。  相似文献   

19.
玉米胚芽是榨油的原料。每百斤玉米含胚芽八至十斤,每百斤纯胚芽含油量三十五至四十斤。它是大豆含油量的两倍。它的营养价值接近于大豆,而高于花生菜籽和葵花油。 黑龙江省盛产玉米,每年加工量达二十亿斤左右。目前该省有八十四个米厂进行玉米提胚榨油。据省粮食局统计,一九七八年的油粮比平均为四两九,年产油八百四十万斤。七九年上半年,由于各级粮食部门大抓了这项工作,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挖潜,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高的玉米胚芽及玉米毛油为原料,以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及脱除率为实验验证指标,研究碱液处理玉米胚芽原料后ZEN的的脱除效果,利用物理吸附剂蒙脱石脱除玉米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实验结果表明:用pH9~10的碱液处理玉米油原料玉米胚芽时,玉米油中的赤霉烯酮能够从201.6μg/kg降到79.6μg/kg,采用蒙脱石吸附添加量在0.6%时,玉米油中的赤霉烯酮能够从213.4μg/kg降到47.5μg/kg并且对有效降低了玉米油的酸价,不影响玉米油的过氧化值和风味。两种工艺都能有效脱除赤霉烯酮,其中蒙脱石吸咐工艺相对简单,在工业化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