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权制衡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防范政治暴虐、平衡多元利益、增强决策审慎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制度安排需要付出牺牲决策效率的成本。近年来,由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的政治立场发生极化,且总统职位和国会两院常常由不同政党控制,政党对立的严重影响传导到政府机构层面,造成“否决政治”,美国政府分权制衡制度安排的收益下降,成本显著上升,使美国的民主运行和国家治理受到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理论上可以采取减少政党对立但不触及分权制衡制度安排的思路,也可以采取调整参议院、众议院和总统三者之间的立法制衡关系或改行议会制等制度改革路径。现实当中,美国改变分权制衡制度安排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其制度成本上升至美国社会无法承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分权制衡机制被学界公认为宪政国家的基本构件之一。威尼斯是中世纪城市共和宪政的代表,其政府由大议事会、元老院、谘议团、总督、执政团、四十人委员会以及十人委员会组成,呈多元块状分立结构。各个机构分别享有不同职权,相互制约与平衡。共和宪政制度使贵族和平民阶层得以共享国家统治权,避免了个人专制的发生,不仅给威尼斯带来了数百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也预示着西方宪政历程由“阶级分立与制衡”向“职权分立与制衡”过渡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分权制衡机制之价值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权制衡机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研究,一是事实层面,一是价值层面。价值层面的研究是以人和人的需求为依据展开分析,对分权制衡机制的正当性进行论证。刑事诉讼中的分权制衡机制之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其作为刑事诉讼主体自由保障机制的价值;二是其作为诉讼公正实现机制的价值;三是其作为诉讼效益促生机制的价值;四是其作为对立关系缓释机制的价值。由此,我们不应当仅把刑事诉讼分权制衡机制视为权力制约的方式,而要全面认识其在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制度构建中充分贯彻和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使该机制能更好地发挥功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现代实行宪政的典型性国家,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制度,则是在长期的法治运作中不断演绎、不断发展而来的。人民主权和限权政府思想是美国宪政赖以生成的思想基础;对英国宪政传统和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制度传统继承与发展是其生成的历史基因;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美国宪政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宪政"包含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分权与制衡和法治等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宪法》构筑在其起草者詹姆斯.麦迪逊的多元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上。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和利益集团机制既是多元主义的两大机制,也是美国宪政体系下实现国家良治的保证,它们按各自的逻辑运作,又相互作用。其中,分化的政府治理权为各利益集团提供了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渠道;同时,利益集团又是分权制衡政治体制得以有效运行的社会力量。该宪法构建的宪政体系为美国的经济与社会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模铸下,美国宪政体系和民主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永远无法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宪政进行了多维度分析解读。宪政的精髓是契约精神,宪政的基础是民主,宪政权力结构是分权制衡,宪政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宪政运行机制是协商和妥协,宪政的实现手段是法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基础是主权在民。在宪政制度建设上,孙中山考虑中国国情,赋予政府极大的权能。这种政权在民、治权在政府的宪政设想,交错着西方文明的成就和中国文明的传统,力求实现五权的分工合作而非分权制衡。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传统影响,它以牺牲公民个人自由和全能政府实现强国之梦,缺乏对政府权力限制的制度设计;它的合法性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步骤,才能实现,政治发展之路难免出现各种波折。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宪政国家的生长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宪政国家成长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革命的推动力。市民社会产生了宪政的要素 :个人独立性的成长 ;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 ;分权制衡等。市民社会是民主的前提和条件 ,没有市民社会作为支撑 ,宪政国家的成长即无可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宪政制度的设计,经过百年的努力和挫折积累了较丰厚的历史经验,有了相对意义上的进步,宪政所要求的最初步最原则的宪法制度规范基本具备。然而由于中国本土历史上缺少宪政传统、缺乏社会基础没有产生社会分层,导致长时期内宪政被视为国家建设机制的工具而忽视其本源价值,在学理层面与西方法理学强烈冲突。从宪政起步便对分权制衡进行改良,国家公权完全凌驾于公民私权,多次立宪的功利主义倾向,是中国宪政史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民主宪政是由地方和中央的分权与制衡发展而来的。地方自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方面,是宪政中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晚清在内忧外患之时实行地方自治有力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宪政的先河,对中国民主宪政的萌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根本上竭诚体现人民主权的组织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政治运作机制,达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目标,因此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具有人民主权的特征。同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也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效控制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它保证执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因此又具有国家主权的特征。人民主权特征赋予其“政治领导”的政治合法性,国家主权特征则要求其能够有效分权制衡———这是国家主权宪政原则的必然要求。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正是从政治合法性与分权制衡两个方面把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深刻而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美国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及三权制衡原则为违宪审查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官享有的社会威望和民众对法律的信心奠定了法治基础。通过运用违宪审查权,普通法院不仅达到了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目的,而且实现了司法权对立法权与行政权的横向平衡和中央与地方的纵向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与宪政主义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精神与儒家礼治思想有着相通之处,通过讨论,指出对分权形式的制度安排不能做绝对化的理解,进而从制度的演化生成论出发,提出以宪政主义替代自由主义来实现政治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必要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典型的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总统与国会相互独立且相互制衡。具有国家权力平衡功能的联邦最高法院居于其中,对二者关系进行调节。凡是越过自身权力界限侵犯另一方的权力,就要被联邦最高法院制止,从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定的权力界限行事。美国诉尼克松案就是阐释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力平衡功能的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15.
"分权"与"制衡"在整个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论体系架构中有着不同的角色担当,"制衡"才是这一思想的目标指向与最终诉求所在。以对分权与制衡原则这一新的解读为逻辑起点,通过厘清"制衡"学说的历史脉络,并经过中国政治语境下的现实审视,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西方宪政理论将法治、分权与制衡以及人权保障等原则奉为圭臬,并以法治、权力分制为治道,以人权保障为政治之目的。而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并以“法”、“术”为手段,以加强君主之“势”为目的。二者分别把民主宪政理论和君主专制理论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并且在历史上都曾以其理论创新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就一个大型国家的立宪设计而言,一种什么样的立宪设计理论有助于化解设计难题、整合立宪设计中众多的价值目标?该文的研究表明,基于复合共和政治理论建立的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家统一与区域自治、宪政制衡与民主参与、权力制约与有效治理的多重立体平衡,因而复合共和作为立宪设计理论将有助于化解设计难题、整合立宪设计中众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法理学视角对国家权力本身意蕴的解读,将国家权力划分为主权和职权两个层次的内容。人民性作为国家权力正当性的基础,要求国家权力的现实化应当处于"良性"状态,即宪政。而实现宪政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权力与权利关系,并确保各项职权的分立与制衡,否则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偏离其初衷的可能性将会急剧增大,以致带来严重的主权风险和职权风险。前者根据干扰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来的主权风险和内在的无政府主义或专制主义风险;而后者有权利过度强大、权力过度强大、权力与权利混同、权力配置不当和权力制衡不足五种典型情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宪政价值与政府审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完政视野中政府审计的良治问题,并运用完政价值的人民主权、民主、法治、分权与制衡、人权等观念重新阐释了政府审计权力的本质、设置模式、依法治审、人本审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分权立与制衡。但是三权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也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权。这种立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政党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研究了政党在美国宪政模式下的立法博弈途径及其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希望能够对我国立法民主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