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周坤  汤超 《绿色科技》2023,(4):120-124
采用实验室条件下的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剂(PAC)用量、pH值、助凝剂(PAM)用量、混合阶段转速和搅拌时间、絮凝阶段转速等强化混凝措施对高浊度地表水混凝处理的影响,确定了强化混凝优化反应条件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在最优混凝条件,即PAC用量为70 mg/L、pH=7、PAM用量为1.3 mg/L、混合阶段转速为400 r/min、混合阶段搅拌时间为0.75 min、絮凝阶段转速为80r/min时,高浊度地表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6.2%,剩余浊度低于7 NTU,运行成本为0.1644元/t。浊度去除率随着絮凝阶段转速(速度梯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80 r/min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实验室制备污水,采用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为絮凝剂,PAM(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对不同条件下各混凝剂对污水浊度的去除率进行了对比,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当PAC投加量为0.36 g/L、PAM投加量为0.002 g/L、pH值为9、快速转速为450 r/min时,污水的浊度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2%。  相似文献   

3.
对以使用草酸混凝沉淀法去除钢铁废水中总硬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草酸与钙生成沉淀后,用PAC、PAM作为混凝剂进行絮泥沉淀,对总硬度进行了测定,确定了投加浓度和投加后的pH值.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时间为30min,投加浓度为40mg/L,总硬度的去除率达到了16%,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加,去除率增高,pH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玻璃纤维薄毡生产废水,考察了不同pH值、PAC投加量对废水的浊度、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废水pH值调至10左右、PAC投加量为4mg/L、PAM投加量为3mg/L条件下,废水浊度及COD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用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中纤板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PFS和PAM投加量,以及投加后各自的搅拌时间,这4个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较优水平分别为1.8g/L、15mg/L和30、90s时,废水中CODcr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59%和91.06%;且PFS投加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投加一定量的O3对水进行预处理和预消毒,不但可以代替投氯杀藻,而且可以氧化去除部分三氯甲烷先驱物和降低消毒投氯量;同时O3预处理具有助凝作用,可减少混凝剂投加量。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以接触絮凝为主,源水加药混合经絮凝反应池使悬浮物产生微絮凝体,然后迅速进入滤料层接触凝聚,产生的絮凝体被滤料层吸附截留去除,显著提高了滤池截污能力和处理效果,可显著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7.
膜技术脱盐常用于高矿化度矿井水回用处理,但在运行过程中钙、镁离子会影响膜性能,开展预处理降低硬度及浊度,对减轻膜污染、降低运行费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双碱法耦合聚合氯化铝去除矿井水的硬度及浊度,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800 mg/L氢氧化钠、80 mg/L碳酸钠及20 mg/L聚合氯化铝,反应20 min,沉淀15 min,此时水样的总硬度含量为8.09 mg/L,总硬度去除率为92.30%,浊度去除率为99.7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对某产业园电镀废水处理效果。考察了PAM-PAC复合絮凝剂的最佳用量,以及过量PAC和PAM对水质的影响以安排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0.3%的PAM和4%的PAC时,投加量为1.0mL和2.5mL时达到最好效果,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71.5%,同时过量的PAM和PAC都将会引起处理效果的下降,PAC的过量加入引起水质变浑浊,水质表观变差,PAM过量其小分子在后续的生化中会引起污泥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9.
37%甲醛溶液40mL,33%二甲胺水溶液80mL,室温下反应1.5h得预反应液。落叶松栲胶54.7g,60℃下与预反应液100mL反应2.5h,骤冷至室温,用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调反应液pn值至4.5~5.0,继续反应1h。所得产物(CAT)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合反应得到复合絮凝剂,最佳反应条件为:CAT:PAC为1:4(质量比),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h。所得复合絮凝剂适用于室温下处理酸性高有机物含量废水,絮凝剂投加量100mg/L。可过滤态CODcr去除率可达60%以上,色度去除率70%以上,浊度去除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废水的特点是高CODcr、高SS,针对这种废水的水质特点,确定采用混凝法进行预处理。混凝剂选用PAC、PAFC、PFS、FeCl_3,助凝剂选用PAM,通过试验,首先筛选出PAFC和PFS两种无机混凝剂单独投加时处理效果较好,CODcr去除率可达到55%左右,再将这两种混凝剂分别与PAM联合投加后,最终确定以1.0g/L的PFS和10mg/L的PAM联合处理时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可达到75%,每t水预处理价格为1.8元。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磷浓度下铁盐、聚丙烯酰胺(PAM)和钢渣三者联合处理水中磷的方法。探索了在不同磷浓度下铁盐、聚丙烯酰胺(PAM)和钢渣三者联合容积絮凝处理水中磷的最佳投药量。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下,原水磷浓度为8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2.5,PAM投加量为0.1 mg/L,钢渣投加量为4 g/L;原水磷浓度为4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3.5,PAM投加量为0.05 mg/L,钢渣投加量为3 g/L;原水磷浓度为2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2.5,PAM投加量为0.1 mg/L,钢渣投加量为3 g/L。最佳投药量下的出水磷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劲峰  夏慧  杨靖 《绿色科技》2013,(2):184-186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了絮凝剂产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它能够利用玉米淀粉废水作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初步纯化的絮凝剂命名为M-7。对M-7进行了组成分析,并将M-7应用于河水的絮凝试验,结果表明:M-7不含蛋白质、核酸,含有单糖或多糖;M-7对原水的絮凝效果优于现有常用给水絮凝剂,其最优投加量为6mg/L,在200r/min搅拌1min,60r/min搅拌3min,静置20min的条件下,M-7对原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89%。  相似文献   

13.
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对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混凝pH值、混凝剂用量、搅拌强度及光催化氧化pH值、Fe2+用量、H2O2/Fe2+摩尔比及反应时间7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7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混凝试验的最优条件为:PAM用量为5 mg.L-1,PAC用量为800 mg.L-1,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00 r.min-1;紫外光催化氧化试验的最优条件为:pH值为3,Fe2+的用量为0.01 mol.L-1,nH2O2/nFe2+为10∶1,反应时间为60 min。在工艺优化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原水CODcr的浓度为3 500 mg.L-1,处理后CODcr的浓度为82.95 mg.L-1,CODcr去除率可达到97.6%,药剂处理费用为2.25元/t,适合于小城镇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白炭黑产业园区废水污染成分较复杂的特性,选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及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药剂,开展了不同加药量(0.1‰、0.2‰、0.4‰、0.6‰、0.8‰、1‰、2‰)的混凝试验,对废水中关键水质指标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藉此全面展现此种废水混凝处理效果并获取最优适用药剂。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混凝药剂对于白炭黑废水混凝处理效果差异较大;总体上,混凝工艺对溶液COD、SO42-处理效果较差,而对于表观浊度、活性硅、悬浮物SS及总磷T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针对活性硅、SS及TP三项指标综合考量,可选取氢氧化钙为混凝药剂,药剂添加量为1‰,此条件下混凝试验后,活性硅、SS及TP的浓度分别为:10mg/L、30mg/L及0.12mg/L;氢氧化钙添加后将对溶液的pH产生影响,反应后需增加酸碱回调工序。此研究结果对于白炭黑废水混凝处理,尤其是活性硅的去除具有较好的生产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联用工艺对印染废水为主的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反应条件控制在pH值为3,Fe/C质量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h时,H_2O_2(30%)投加量为0.1~0.3mL/L。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在85.7~152.5mg/L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13.3mg/L,经过铁碳微电解处理后,出水CODcr在52.5~107.0mg/L之间变化,平均值为75.6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33.41%,铁碳微电解出水后续投加H_2O_2处理,在H_2O_2投加量分别是0.1mL/L、0.2mL/L、0.3mL/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平均值和去除率分别为63.6mg/L,43.17%;53.5mg/L,52.33%;50.4mg/L,55.14%。在H_2O_2投加量为0.2mL/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低于60mg/L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芬顿氧化法、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及臭氧/活性炭氧化法3种方法对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氧化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优,其次是芬顿氧化法,最后是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确定各个氧化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芬顿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3,芬顿试剂投加量为30%过氧化氢3.00mL/L,10%硫酸亚铁36mL/L,反应时间为30min;臭氧/过氧化氢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5,过氧化投加量为5.0mL/L,反应时间为60~90min;臭氧/活性炭氧化法中反应pH值为8,活性炭投加量为5.0mg/L,反应时间为60~180min。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绵铁处理水中的Cr(Ⅵ)应用,研究了海绵铁投加量、反应时间、搅拌速率、Cr(Ⅵ)初始浓度对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海绵铁投加量为30g/L,搅拌速度为50r/min,反应时间为340min时,海绵铁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说明海绵铁对Cr(Ⅵ)的去除机理是还原、螯合沉淀、吸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Cr(Ⅵ)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Mannich和磺化反应合成了二甲基-正丁基-磺化木质素基氯化铵(DBSLAC)两性表面活性剂,表征了其结构,考察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溶解性,并以铜离子为模拟废水考察了其吸附性能,以酸性黑(ATT)和亚甲基蓝为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证明产物中含有季铵根和磺酸根的化学结构,DBSLAC含氮量2.34%。DBSLAC两性表面活性剂对Cu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并且在20 mL Cu2+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投加量0.002 g、pH值5.5和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262.34 mg/g;在20 mL染料溶液中,对酸性黑ATT(阴离子染料)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0.03 g、pH值2和染料质量浓度为0.1 g/L时最佳,最大脱色率75.41%;对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0.3 g、pH值9和染料质量浓度为0.1 g/L时最佳,最大脱色率97.87%,结果表明DBSLAC可用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和染料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周兵 《绿色科技》2013,(3):192-193,196
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应用的方式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其可行性及不同工艺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电解进水pH值控制在2.5,反应时间为40min,出水中H2O2的投加量为8mL/L,反应时间为60min,在此条件下,最高去除率可达到77.4%。  相似文献   

20.
以某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高分子调理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浓缩池出口污泥进行了调理,以污泥比阻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投药量、调理剂浓度、pH值和搅拌强度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调理条件为:投加量为48mg/L、浓度为0.12%、pH值为7(未调节)、快速搅拌强度为130r/min、慢速搅拌强度为40r/min。污泥经过CPAM调理后,其比阻可降低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