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模型(Model-Based,MB)的隐写方法可以保持JPEG载体图像的直方图在隐写前后几乎不变,使秘密信息具有良好的统计隐蔽性.根据MB隐写使得图像平坦区域和纹理区域的DCT系数分布变得相似这一线索,提出一种新的隐写分析方法,通过考察纹理较丰富的内容中的DCT系数直方图与全局DCT系数直方图之间的差异情况来分析图像是否经过MB隐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击破MB隐写.  相似文献   

2.
在对现有盲检测算法分析研究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JPEG图像信息隐藏盲检测方法.该方法把JPEG图像的DCT系数分解到小波域,计算出各个子带小波系数的一系列高阶统计特征,组成72维特征向量,引入特征缩放技术将特征向量进行缩放,并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针对CorelDraw图像库4种常用的隐写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4种不同隐写方式下的平均检测正确率均达到91%(嵌入率为100%)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JPEG图像的隐写方法通常利用原始图像的边信息来提高隐写安全性.然而现有的JPEG图像隐写方法在使用边信息时需要提前获取未压缩的原始图像,当原始图像不可获得时,往往不能把边信息用于设计隐写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在不具有未压缩的原始图像的情况下,通过估计图像的边信息来提高JPEG图像隐写安全性的方法.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JPEG载体图像进行恢复,得到估计的原始图像;其次,通过得到的估计图像计算取整误差;然后利用取整误差来控制嵌入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的修改方向;最后结合DCT系数的失真代价和STC编码来实现隐写嵌入.文中提出的边信息估计方法能够应用于现有的JPEG图像自适应隐写方法,如JC-UED和J-UNIWARD.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恢复图像的边信息,并能显著提高现有JPEG图像自适应隐写方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研究图像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零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隐写算法.该方法通过互换DCT域块中一对中低频系数修改零树的个数,根据DCT块中零树个数的奇偶性嵌入和提取秘密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此隐写算法具有抵抗JPEG压缩的鲁棒性,能良好地保护DCT系数直方图和避免分块效应,能有效抵抗X2检测,且秘密信息能被准确地盲提取.  相似文献   

5.
在JPEG图像中隐写会引起图像DCT系数直方图变化和分块效应比,分析者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变化察觉到秘密信息的存在。为了提高隐写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蛙跳优化的JPEG图像隐写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后,在每个块中采用混合蛙跳优化算法,寻找最优的置换矩阵来替换秘密信息。在隐写过程中,将置换矩阵和置换后的秘密信息隐藏于修改了量化表的DCT系数中,算法不需传递其他边缘信息。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隐写算法与修改量化表隐写算法,基于粒子群优化隐写算法相比,在隐写容量增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JPEG图像载体隐写已经可以达到较高的隐蔽性及鲁棒性,但隐写容量与传统的空域隐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DCT块变换的改进算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隐藏容量,并使其在隐蔽性和展示性方面优于既有算法。该算法在最终量化前加入了扩展分块变换隐藏,避开了直接将密信隐藏于JPEG的量化后DCT系数中。在维持结果图片符合标准的同时,增强了隐写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实现了对原有算法的综合与改进。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出了该算法在隐写容量及隐秘性上相对于原有算法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前绝大部分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PEG)隐写方法都是通过改变DCT系数值来实现秘密信息嵌入;这种嵌入方式必然会对DCT系数的相关性造成影响,在隐写分析时挖掘DCT系数相关性很有必要。共生矩阵是挖掘DCT系数相关性的常用工具,利用该工具在提取特征前需要先对系数进行扫描。现有主流JPEG隐写分析方法主要采用行扫描或列扫描,对其他扫描方式研究较少,没有充分挖掘DCT系数相关性。针对这个问题,在研究不同扫描方式后,提出了一种新的JPEG隐写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扫描方式对DCT系数的块间和块内相关性的影响,然后使用多种高阶共生矩阵提取DCT系数在不同方向和距离上的相关性作为特征。针对4种隐写方法 11种嵌入率的实验表明,与同类型的低维特征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检测正确率有明显提升;与同类型的高维特征方法相比,在不明显降低检测正确率的情况下,能使得特征维数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性能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JPEG二次压缩的隐藏信息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像隐写软件对图像(JPEG格式)进行二次压缩的过程,提出将待检图片是否被二次压缩作为图像是否被隐写的特征之一。为了对JPEG二次压缩后的图像进行有效检测,通过研究JPEG图像经二次压缩后所引起的DCT统计特性的变化及二次压缩前后的量化表q1、q2对二次压缩后图像的DCT统计所引起的变化的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q1、q2 JPEG二次压缩的检测方法。实验证明本文的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绝大部分JPEG隐写方法都是通过改变DCT系数值来实现秘密信息嵌入,这种嵌入方式必然会对DCT系数的相关性造成影响,在隐写分析时挖掘DCT系数相关性很有必要。共生矩阵是挖掘DCT系数相关性的常用工具,利用该工具在提取特征前需要先对系数进行扫描。现有主流JPEG隐写分析方法主要采用行扫描或列扫描,对其他扫描方式研究较少,没有充分挖掘DCT系数相关性。针对这个问题,该文在研究不同扫描方式后,提出了一种新的JPEG隐写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扫描方式对DCT系数的块间和块内相关性的影响,然后使用多种高阶共生矩阵提取DCT系数在不同方向和距离上的相关性作为特征。针对4种隐写方法11种嵌入率的实验表明,与同类型的低维特征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检测正确率有明显提升,与同类型的高维特征方法相比,在不明显降低检测正确率的情况下,能使得特征维数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性能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原始信息的保密性和抗攻击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印嵌入策略,即基于直方图特征函数HCF的数据隐藏方法,隐藏信息位置不明显且取值具有随机性。在假定独立性条件下,隐写图像的直方图是噪声概率群分布函数PMF和原始直方图的卷积。在频域这种卷积可看做是直方图特征函数HCF和噪声特征函数的乘积。基于此架构采用DCT变换嵌入隐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并能在攻击后检测出绝大部分隐写图像。  相似文献   

11.
JPEG和GIF格式图像在保证图像显示质量的条件下同时兼有较高的压缩率,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JPEG和GIF格式图像替代没有任何压缩的BMP格式图像在Visual C 中的应用,降低了程序的时空开销.以JPEG格式图像的显示为例,介绍一种利用IPicture的COM接口显示此格式图像的简便方法及实现,并给出了相应的显示结果.  相似文献   

12.
JPEG文件隐形信息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秘信息分析的目的是正确分辨出文件中是否带有隐藏的信息.自然图像和含密图像的DCT系数经过差分之后,它们的直方图会呈现不同的规律,作者以此为特征向量,来检测JPEG图像是否带有隐藏信息.通过对原特征向量进行分析,提取了二次特征,用来估算在JPEG文件中大致所埋的信息量.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对抗掩密分析是信息隐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了一种抗JPEG压缩和掩密分析的空间域图像信息隐藏算法:首先对载体图像和秘密图像分别置乱,然后对载体图像分块,在每块子图像中重复嵌入1bit信息;提取秘密信息时,先对含密图像置乱恢复和分块,然后在每块子图像中按照多数优先的原则提取1bit信息。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对...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最短路径的JPEG图像显著性检测算法.算法在JPEG图像的DCT系数块中直接提取出灰度、纹理和颜色3种低层次图像特征;然后,通过计算其内部块到达图像边界的最短路径来得到最终显著性值;最后,在公开测试集MSRA-1000上与多种图像显著性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方法在4种不同的评测标准上都优于对照算法,并且能够快速、高效地产生令人满意的显著性图.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像的复制-移动伪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字图像易遭受复制-移动攻击问题,提出一种精确匹配算法来检测图像是否遭到攻击.此方法不论伪造区域是被放大/润饰后与背景融为一体,还是伪造的图像是有损压缩的存储方式(如JPEG),都可以检测到伪造区域,成功率较传统方法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基于S3C2440A的JPEG XR图像采集系统,实现对采集的RGB24格式原图进行编码并存储.根据S3C2440A自身的体系结构特征,系统设定S3C2440A工作在ARM状态,采用32位总线宽度和32位小端方式的存储空间格式,还给出数据块定义和存储空间分配方案,并进行基于S3C2440A的汇编级优化.内部图像为YUV4:4:4格式,码流结构采用频率模式,对编解码代码定制.最终将定制并优化的JPEC,XR编码代码交叉编译为32位ARM指令代码,移植到S3C2440A上,实现JPEG XR图像采集并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纹理分析的隐写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隐写分析技术.图像的小波子带分解系数纹理可以建模为两参数广义高斯分布.同时采用极大似然方法进行两个参数的估计.分析发现隐写将改变图像的纹理特性,从而可以从子带分布模型参数的变化中判断是否隐藏信息.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和费歇尔判别分析分别进行比较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各分类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针对Authorware调用PPT文件存在的交互性不强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讨论了"Authorware 7.0多媒体教程"的设计与制作问题。将PPT文件以交换格式的JPEG文件输出,分析、解决了批量修改图像大小、在Authorware中批量插入图像以及用户监视器分辨率自动探测与修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stimate maximum steganographic capacity of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domain in JPEG ima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based on the maximize capacity under undetectable model (MCUU). We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steganographic capacity and affecting factors (image size, steganography operator, loading band, embedding intensity and image complexity). Then we design a steganography analyzer architecture and a steganographic algorithm which can dynamically increase the steganographic capacity.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of embedding capacity estimation in DCT domain, the proposed methods utilizes general steganalysis methods rather than one specific steganalysis technique and takes five essential factors into account, which improves the commona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capacity estimatio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teganographic capacity for quantization index modulation (QIM) is almost twice that of spread spectrum (SS) based on MCUU model.  相似文献   

20.
Fractional resizing of digital images is need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displaying at different resolution depending on that of display device, building image index for an image database, and changing re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bandwidth. With the wide use of JPEG and MPEG, almost all digital images are stored and transferred in DCT compressed format. In order to save the computation and memory cost, it is desirable to do resizing in DCT domain direct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and efficient method, which possesses the capability of fractional resizing in DCT domain.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at this scheme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omputation cost reduction while maintain bet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