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减少扩张后的额部皮瓣再造鼻引起的严重继发挛缩 ,探讨组织扩张器在额部皮瓣鼻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发际高的患者直接采用额部皮瓣行鼻再造 ,额部供区植皮 ,同期额部置入扩张器 ,Ⅱ期修复额部植皮区瘢痕。结果 共治疗了 1 0例患者 ,术后鼻外形良好 ,并对其进行随访 ,最长 3年 ,效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证实具有远期鼻挛缩较少、额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 ,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扩张后的额部皮瓣再造鼻引起的严重继发挛缩,探讨组织扩张器在额部皮瓣鼻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对发际高的患者直接采用额部皮瓣行鼻再造,额部供区植皮,同期额部置入扩张器,Ⅱ期修复额部植皮区瘢痕.结果共治疗了10例患者,术后鼻外形良好,并对其进行随访,最长3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证实具有远期鼻挛缩较少、额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额部皮瓣行半鼻再造术修复部分鼻缺损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部分鼻缺损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均采用额部扩张皮瓣法半鼻再造术修复。手术分3期进行:Ⅰ期行额部额肌下扩张器置入术皮肤扩张;Ⅱ期行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半鼻再造术;Ⅲ期行鼻根部皮瓣断蒂修整术。结果:术后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月~1年。再造鼻形态满意,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较为匹配,额部供区无明显瘢痕及畸形。结论:额部扩张皮瓣法行半鼻再造术修复鼻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可靠,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额部扩张后劈裂双瓣在全鼻再造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良传统额部扩张皮瓣行鼻再造的方法,克服再造术后的鼻外形臃肿、需二次手术整复等不足,提高鼻再造手术的质量。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在额部置入扩张器,扩张完成后,二期将扩张后的额部皮瓣分离成两个组织瓣,即含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超薄皮瓣和额肌瓣,利用肌瓣包裹鼻假体支架,利用超薄皮瓣完成鼻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行全鼻再造手术3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手术结果满意。结论:额部扩张后劈裂双瓣行全鼻再造,手术方法简单,解决了传统的额部皮瓣再造鼻手术后的臃肿和需二期整形手术问题,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扩张后的额部皮瓣再造鼻引起的严重继发挛缩,探讨组织扩张器在额部皮瓣鼻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发际高的患者直接采用额部皮瓣行鼻再造,额部供区植皮,同期额额部署入扩张器,Ⅱ期修复额部植皮区瘢痕。结果 共治疗了10例患者,术后鼻外形良好,并对其进行随访,最长3年,效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证实具有远期鼻挛缩较少,额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扩张的额部复合皮瓣预制法鼻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尤建军  范飞  王盛  王欢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03-1605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扩张的额部复合皮瓣预制进行鼻再造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月,对7例鼻缺损患者分四期行鼻再造术。一期:埋植额部扩张器,同时额部皮下移植自体软骨,额肌深面中厚植皮;二期:取扩张器,行额部扩张复合皮瓣转移鼻再造术;三期断蒂;四期修整。结果:7例患者手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扩张的额部复合皮瓣预制法鼻再造术为修复鼻全层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额部烧伤后瘢痕扩张鼻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面部烧伤鼻缺损选择修复的额部皮瓣鼻再造,修复后鼻外形、颜色和质地与烧伤面部匹配的状况.方法 选择全面部烧伤、额部遗留平整萎缩性瘢痕或接受过皮肤移植手术但额肌仍完整保留的患者,应用扩张额部瘢痕或植皮区皮瓣再造全鼻.手术分3期进行:Ⅰ期行额部瘢痕瓣扩张术;Ⅱ期行扩张额部组织瓣转移全鼻再造术;Ⅲ期行鼻根部皮瓣蒂修整术.结果 切取的扩张额部瘢痕皮瓣宽为7.0~7.8 cm,蒂长9.0~11.0 cm.其中2例患者再造鼻的单侧鼻翼和1例患者的鼻小柱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3~36个月,再造鼻颜色、质地、形态与烧伤面部相配,所有患者均对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扩张额部瘢痕或植皮区皮瓣修复烧伤后鼻缺损,其皮肤颜色、质地与烧伤面部外形匹配,并在无支架埋置的状况下.鼻外形维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对7例鼻缺损患者Ⅰ期行额部斜行扩张器埋置术,Ⅱ期行扩张皮瓣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的同时,于残鼻内植入耳软骨支架,形成支撑结构。结果:7例术后均无感染,无软骨外露,再造鼻外观坚挺,色泽与邻近组织相似,形态逼真,效果满意。结论:额部扩张皮瓣复合耳软骨支架植入鼻再造术增加了鼻尖及鼻小柱的支撑、塑形,是较理想的鼻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额、面颊及前臂部的扩张皮瓣同期修复鼻及上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额、面颊、前臂部扩张皮瓣同期完成鼻及上唇缺损的再造与修复术.手术治疗全程共分3个阶段:扩张器置入,一般额和前臂部分别置入170、200 ml圆柱形扩张器,面颊为140 ml圆形扩张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须确保皮瓣包括主要血管和分支血管在内;皮瓣断蒂修整,最好于4~5周后断蒂效果佳.结果 7例患者均用此方法修复再造鼻、上唇缺损.术后外形良好、对称,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男患者额部皮瓣远端带有部分头皮,可再造上唇及胡须,外形及功能更加逼真,患者满意,经0.5~5.0年随访,功能、形态均良好.结论 额、面颊及前臂部扩张皮瓣是鼻、上唇组织缺损同期再造与修复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预扩张额部皮瓣用于鼻再造及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a J  Y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94-195
目的 扩大额部扩张皮瓣应用范围 ,改进鼻再造及面部缺损的修复方法。 方法 对10例鼻缺损伴面部其他部位组织缺损的患者先行额部皮瓣供区预扩张术 ,在二期行扩张皮瓣移位鼻再造术同时修复面部其他部位组织缺损。 结果 治疗 10例鼻缺损及面部组织缺损者 ,疗效满意。行鼻再造的额部扩张皮瓣最大为 8 5cm× 10cm ,最小为 6 5cm× 8cm ;同时行面部缺损修复的额部皮瓣最大为 6cm× 4cm ,最小为 2cm× 6cm。 结论 预扩张额部皮瓣同时用于鼻再造及面部缺损修复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可扩大额部扩张皮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全鼻再造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介绍 4种全鼻再造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1975~ 2 0 0 3年我们应用①上臂皮管全鼻再造术、②传统前额正中皮瓣全鼻再造术 额部植皮术、③额部正中皮瓣全鼻再造术 双侧额颞皮瓣滑行修复额部供区、④额部皮瓣扩张术后行额正中皮瓣全鼻再造术 ,对 2 2例行上述全鼻再造术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讨论了上述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成功 ,外形及通气功能效果良好。应用第 2种方法虽然再造鼻外形满意 ,但在额部留下明显而深暗的凹陷痕迹 ,影响美观 ;而应用第 1种方法额部不留任何痕迹 ,但鼻再造所需时间较长 (约 2个月 ) ,且需将上臂与头部间固定 3周 ,是其不足之处。结论 如采用前额正中皮瓣法行全鼻再造时 ,建议对鼻型较小者应用第 3种方法 ;而对鼻型较大者以用第 4种方法为好 ;而对于不接受在额部造成新的创伤或额部组织不足者 ,应选用第 1种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12.
应用扩张额部斜行皮瓣修复鼻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扩张一侧滑车上动脉的额部斜行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3例伴有鼻尖鼻翼大部分缺损的病例,在额部一侧滑车动脉走行区域下斜向植入80~120ml不同容积扩张器,经过2~3.5个月的扩张,获得多余的皮肤软组织。设计滑车上动脉额部斜行薄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对鼻支架破坏的病例同期植入肋软骨支架或鼻假体,1个月后断蒂并对鼻外形进行修整。结果:全部病例扩张顺利,转移的皮瓣成活。获得足够的鼻长度、鼻尖突度,修复效果满意,额部供区无明显瘢痕遗留。结论:该方法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修复效果,应作为修复伴有鼻尖鼻翼大部分缺损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张晖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9):1373-1374
目的:探讨光子脱毛在额部扩张皮瓣鼻再造术后多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体会。方法:28名患者,采用Alma工作平台,选择不同能量密度和相应脉宽,行鼻部皮瓣脱毛治疗,进行治疗前后毛发减少量对比,评估光子脱毛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8名患者经5~8次治疗,25例治愈,治愈率为89.29%;3例显效,显效率为10.71%;无一例无效患者。结论:光子脱毛治疗额部扩张皮瓣鼻再造术后多毛患者,疗效明显、方法简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缺损的效果。方法:经过三期手术,完成对23例多种原因造成的鼻缺损的修复。Ⅰ期:额部扩张器置入术;Ⅱ期:鼻再造术;Ⅲ期:断蒂术。结果:本组23例患者,转移额部扩张皮瓣均成活,随访0.5~1年,再造鼻形态良好、逼真,色泽、质地均较匹配,鼻通气良好,额部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利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introduce a method for total nas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with a double forehead expanded flap.Case presentationA 55-year-old man underwent three-stage total nasal reconstruction for a complete nasal defect due to electrical injury. The skin expander was implanted during the 1st stage. Total nasal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with double expanded forehead flap transfer during the 2nd stage. The unilateral forehead flap was used for lining and the contralateral forehead flap, together with the autologous cartilage and titanium mesh framework, were used for skin replacement. The forehead donor defect was covered with a skin graft. Pedicle division and inset were performed in the 3rd stage.ResultsThere was no flap loss, infection, hematoma, rhinostenosis, or implant exposure over the 2-year follow-up, and satisfactory aesthetic results were achieved.ConclusionThe double forehead expanded flap method is useful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composite nasal defects in patients who are not suitable for nasolabial flaps and those who may not tolerate free tissue transfer. The operation has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is un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次性修复鼻及鼻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2008年,收治34例鼻及鼻周缺损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17~70岁。先行额部扩张器置入术。二期手术,利用缺损周围的局部翻转皮瓣形成鼻衬里,将缺损纳入鼻前庭;额部扩张皮瓣移位行鼻再造术。三期断蒂。病程6~26月。结果:34例患者,32例疗效满意。结论:将鼻周的缺损视作术后新鼻部解剖区的一部分,再造全鼻并修复缺损,重建面部美学解剖分区。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