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耿兴祥 《江苏医药》2001,27(6):463-46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其发生率约为 0 1% ,男性多于女性 ,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 1994年~ 1999年共收治 3例患者 ,均经手术证实。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2 6~ 57岁 ;病程 1周~ 2个月不等。 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腰部隐痛不适 ,其中 1例有肾绞痛史 ;2例患者有间歇性肉眼血尿 ,1例有镜下血尿 ;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 3例患者B超均提示右肾中、重度积水。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显示 3例右肾中、重度积水 ,右侧上段输尿管扩张 ,横径自 1 8~ 2 1cm不等 ,扩张段输尿管于L3~ 4 …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患者因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年于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术前检查B超:左肾集合系统分离,范围约11.3 cm×5.7 cm×4.8 cm,左侧输尿管上段内径约3.07 cm,其内距肾门约4.7 cm处可见团块样低回声,大小约3.07 cm×2.99 cm,右侧输尿管未见显示。CTU平扫+增强:左肾体积变小,肾盂肾盏扩张积液,皮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左侧肾盂输尿管移行部,左侧输尿管下段,右侧输尿管中上段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左侧输尿管排泄期未见对比剂通过(图1~3)。膀胱镜  相似文献   

4.
宋照明  陈莹  陈周青  陆小军  王中 《江苏医药》2023,(10):1079-1081
<正>患者,女,28岁,于2022年8月11日因“右上肢乏力伴左上肢麻木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2015年患者因“双侧听力下降2年余”就诊于我院,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行右侧听神经瘤及枕骨大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侧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西替利嗪片预防性治疗PD-1抑制剂所致常见斑丘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适合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治疗用药组,每组各30例。预防用药组在给予PD-1抑制剂治疗的当天同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mg/次,每疗程连续7d,7d内未出现斑丘疹则停止使用,如在预防用药期间出现斑丘疹,则继续口服直到斑丘疹好转停药。治疗用药组使用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1级或以上级斑丘疹,则开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mg/次,每疗程使用的时间为出现1级或以上级斑丘疹开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至斑丘疹级别小于1级的用药天数,观察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斑丘疹发生情况,斑丘疹发生后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天数,不同PD-1抑制剂斑丘疹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盐酸西替利嗪片预防用药组斑丘疹发生率(6.7%)显著低于治疗用药组发生率(26.7%,P<0.05)。斑丘疹发生后,预防用药组较治疗用药组用药天数减少(P<0.05)。使用同种PD-1抑制剂中,预防用药组斑丘疹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用药组(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对PD-1抑制剂所致常见斑丘疹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显著降低斑丘疹发生率及斑丘疹发生后盐酸西替利嗪片的用药天数。  相似文献   

6.
1996-03~2002-03,采用经半月线切口、腹膜外入路手术治疗上尿路疾病37例。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共37例。男24例,女9例。年龄17~78岁,平均52岁。肾盂癌7例(左侧3例,右侧4例),其中1例伴有肾门淋巴结转移;输尿管癌5例(左侧2例,右侧3例),1例伴有输尿管周围浸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UJO)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左肾盂结石重度积水并右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例;左肾盂结石并左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左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左肾重度积水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右侧3例,左侧5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0例(右侧7例,左侧3例…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5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阵发性绞痛,当时经相关检查(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MRI、B超、彩超等)后,以“尿路结石”,“右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为诊断,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以后反复出现多次右腰腹部绞痛,均给予对症治疗。日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特来我院就诊,结合既往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年龄24周岁,因右侧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2年,于2013g4月7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时,未到医院治疗,曾偶尔自行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皮炎平),症状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近2d再发,且伴米粒大的红斑、丘疹、丘疱疹,隆起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9.
宋雪颖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F0003-F000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6岁。2008年11月27日以“发热、恶心呕吐4天、全身密集红丘疹3天”收入普外科。该患者入院前曾口服氨苯砜治疗痤疮(100mg日2次)。服用1周后出现高热,体温40℃。并伴恶心、呕吐。1天后全身皮肤密集红丘疹,先从上肢发疹逐渐累及躯干及双下肢。入院前1天出现腹泻,排水样便.无腹痛。急诊抗感染治疗未见缓解.“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专科检查:全身皮肤密集粟粒大斑丘疹,鲜红色,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P)、B超及CT检查。结果经IVU、RP、B超及CT检查,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获得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上段输尿管扩张呈典型的反“J”状,2例呈“锥形”改变;RP显示输尿管导管呈“S”形;CT扫描显示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问圆点状输尿管充盈影。结论泌尿系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