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鱼共生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鸭、养鱼把传统的靠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调整为“稻 鸭 鱼”的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产品无公害、绿色化,是一种稳粮增效的稻田高效种植新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生产特色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从稻田环境改造、水稻栽培管理、鱼螺的投放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便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和水产品价值协同提升,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该规程规定了稻鱼综合种养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田间设施建设、稻鱼共生期管理及收获等管理技术,为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泉  蔡教明  余政军  张印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22,(2):170-175,188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500-502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蓝月相 《杂交水稻》2006,21(2):53-54
单季稻田稻鱼立体共养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稻养鱼,稻鱼共生的新型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该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 586元/hm2,产投比2.062,远高于冷浸田单种稻模式(效益1 969元/hm2,产投比1.138),也高于普通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64 860元/hm2,产投比1.761)。在试验基础上,总结了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要点:冷浸田厢沟凼式立体结构改造、耕作与施肥技术改良、“稻+鳖+鲤”综合种养。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对提高冷浸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组合禾两优676具有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适合作稻鱼共养的水稻品种。从稻田建设、"稻—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禾两优676"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投入产出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不同稻渔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相对于单一水稻栽培,每公顷的利润均超过22500元,分别为33000、128100、38760元,且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的进一步发展应以"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为主导,兼顾其他各种模式,进行产业化开发,以带动辰溪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2.
稻鱼综合种养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介绍了广西"稻-鱼-绿肥"周年循环农业模式,详述了田间工程、水稻种植技术、养鱼技术及绿肥生产与利用等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怀化地区是湖南省传统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特色产区,其武陵山区腹地野生田螺种群资源丰富.稻螺生态种养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现已成为怀化各县的主要稻渔种养模式之一.调研怀化武陵山区稻螺综合种养现状,分析其综合效益,探讨该地区稻螺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南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稻螺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时间、生态环境等资源,在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生态养殖田螺的模式,拓展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稻田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率与产出效益.以浏阳市利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稻螺生态种养模式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构建原理,以及该模式的技术流程,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力下迅速发展,但目前综合种养技术相对粗放,各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稻渔(禽)共生模式下水产(禽)动物的规格和放养密度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提档升级与提质增效。本文阐述了目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稻渔(禽)共生模式下不同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今后稻渔(禽)共生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稻渔(禽)共生模式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概述大洼县位个辽河三角洲腹地边缘地带,为典型的盐碱湿地生态区。经过4O余年的种稻改良,全县4.67万hln’水稻,平均公顷产稻谷9000kg以上,已成为我国北方稳产高产的盐碱地稻作生态区。近年来,由该地首创并推广的稻蟹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已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1.1稻田养蟹实现了一水多用,一地双收稻蟹立体养殖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根据稻田的生态特点和河蟹的生活习性,科学结合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稻田内既种稻又养蟹,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融于同一生态环境中,利用稻蟹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最大负载力…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双收,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稻田选择、稻田工程、蟹苗投放前的准备、蟹苗选择与投放、河蟹养殖与田间管理、稻蟹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鲁西南滨湖稻区稻田养蟹技术要点,为滨湖稻区及山东省同类地区稻蟹共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是稻田资源进行绿色和无公害综合利用,动物与水稻有机结合,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总结了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技术,包括稻田的准备、水稻的种植、养殖对象的投放、水位的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讨论了该模式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华斌  扈婷  陈杨  黄璜 《作物研究》2012,26(2):127-130,147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经济效益更好的野鸭品种“绿头野鸭”代替普通家鸭的一种新型种养技术,即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与单一水稻种植对比,采用该技术能促进分蘖早发和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9.04%的水稻产量,增加了近6倍的单位面积利润,提高了36%的产投比.通过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可在保证水稻生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稻田经济效益,调动稻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